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改、创新的名义下,涌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堂。导入、过渡优美,但就是不考虑实效。语文教学应简约而不简单,只有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将课堂交给学生,方能深化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3
程少堂老师曾指出,所谓的“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芬芳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他说:“我以为语文味主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是最基本的,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第二是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础,品味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审美,即领略语言文字之美。”作为语文老师,我深表赞同与敬意。
语文课堂应该简约。简约并非简单。简约可以是一种时尚潮流,可以是一种文化倾向,可以是一种艺术家理想主义的探索,还可以是一种美学定义或是一种哲学教育。它是一种被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作家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提及的现象——总是和“简约”或“简约主义”放在一起应用在时尚及当代艺术的理想主义运动中,成为一种思想方法。简约回归语文教学,才更可能指向语文课堂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你看秦砖汉瓦、宋瓷、明式家具,朴素而不寒俭,精美而不繁冗,体现了一种超然之美。人们经常会说:“简约而不简单。”实际上也是简约主义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体现。语文教学需要这样的简约。
语文教学也可以简单点,教出语文味。现就《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来谈我的实践。
一、返璞归真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属于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典型,情节结构曲折多变,语言富有艺术表现力是这部小说的三大特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水浒传》第九回改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园,与洪教头比武并打败他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种改编名著的课文,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想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练习七”还安排了讲水浒故事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无非是想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阅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促使学生阅读经典。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默读深思,感受名著名篇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品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和语言,感知林冲、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化繁为简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简化教学环节,主要目标设定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上,巧妙选择切入点、着力点提升点和落脚点。教学这类课文主要从文字、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我确定从三个方面着力:故事、人物、文字。小说靠故事情节吸引人,靠故事人物打动人,靠语言文字感染人。故事的一波三折,人物的一人一相,文字的一字千钧的思路出炉了。
(一)咬文嚼字,“打”出一字千钧,字字珠玑
1. “打”字的妙处
从内容上,“打”包含了“扫”,“打”字内涵丰富;从声音上,开口音,“打”字更响亮,更有分量;从意义上,这“打”,打掉了洪教头的狂妄,打掉了洪教头的骄横,打掉了洪教头的无礼,打出了林冲的高明,打得众望所归,打得大快人心。一个“打”字,把文章的内容、气势、结果都揭示了出来,一字千钧!
2.“忙”字的妙处
一个“忙”字,写出了柴进的热情好客,豪爽仗义;一个“忙”字,写出了柴进对好汉林冲的敬重,不因林冲是犯人而轻之;一个“忙”字,还写出了林冲名声在外,柴进是识英雄,敬英雄的,为下文棒打洪教头作铺垫。
3.“吞”字的妙处
一个“吞”字写出了洪教头的嚣张,一个“吞”字写出了洪教头的急躁。洪教头自不量力、眼高于顶、井底之蛙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全篇还有很多字眼值得分析。“打”是师生共同分析,“忙”字是生成,“吞”字为预设,学生在小组学习汇报中反馈。在咬文嚼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到名著字字珠玑,魅力无穷,有意思。学生着力于“打”,在阅读比较中玩味“打”与“扫”的妙处,在小组分享、汇报反馈中提升,有意思,没负担。
(二)感受故事,“打”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小说讲的故事一般都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本文中这场著名的比武就是典型的一波三折。
波折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洪教头言语挑衅,林冲步步忍让,不愿打。一个巴掌拍不响,按一般思路这场比武是打不起来的,是柴进极力促成了这场著名的比武。第二处波折是刚打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如果不是柴进的会意,比武有可能就这样黄了,是柴进又一次让精彩继续。
通过理一理、画一画故事发展脉络,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会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学生感悟到的同时,也领悟了作者情节设计的巧妙。
三、将课堂交给学生
主要是时间保证,管住教师讲的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少教精讲”,让学生多学,构建真正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对文字的品味,教师主要抛砖为“文章题目中写‘打’,而文中最后明明是‘扫’,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其他字眼的妙处,由学生去发现,去分享。本课情节的巧妙,主要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把比武情节捋出来观察。形式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入,采用“大问题 小组合作”的方式,确保时间,视线聚焦。
语文教学的简约,需要返璞归真,有眼界,目标聚焦,不贪多求全;简约的语文教学,需要化繁为简,环节简洁,不复杂琐碎;简约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长,不顾此失彼。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回归课堂的本真,语文课才会有语文味。
(责编 莫彩凤)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3
程少堂老师曾指出,所谓的“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芬芳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他说:“我以为语文味主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是最基本的,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第二是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础,品味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审美,即领略语言文字之美。”作为语文老师,我深表赞同与敬意。
语文课堂应该简约。简约并非简单。简约可以是一种时尚潮流,可以是一种文化倾向,可以是一种艺术家理想主义的探索,还可以是一种美学定义或是一种哲学教育。它是一种被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作家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提及的现象——总是和“简约”或“简约主义”放在一起应用在时尚及当代艺术的理想主义运动中,成为一种思想方法。简约回归语文教学,才更可能指向语文课堂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你看秦砖汉瓦、宋瓷、明式家具,朴素而不寒俭,精美而不繁冗,体现了一种超然之美。人们经常会说:“简约而不简单。”实际上也是简约主义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体现。语文教学需要这样的简约。
语文教学也可以简单点,教出语文味。现就《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来谈我的实践。
一、返璞归真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属于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典型,情节结构曲折多变,语言富有艺术表现力是这部小说的三大特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水浒传》第九回改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园,与洪教头比武并打败他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种改编名著的课文,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想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练习七”还安排了讲水浒故事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无非是想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阅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促使学生阅读经典。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默读深思,感受名著名篇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品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和语言,感知林冲、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化繁为简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简化教学环节,主要目标设定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上,巧妙选择切入点、着力点提升点和落脚点。教学这类课文主要从文字、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我确定从三个方面着力:故事、人物、文字。小说靠故事情节吸引人,靠故事人物打动人,靠语言文字感染人。故事的一波三折,人物的一人一相,文字的一字千钧的思路出炉了。
(一)咬文嚼字,“打”出一字千钧,字字珠玑
1. “打”字的妙处
从内容上,“打”包含了“扫”,“打”字内涵丰富;从声音上,开口音,“打”字更响亮,更有分量;从意义上,这“打”,打掉了洪教头的狂妄,打掉了洪教头的骄横,打掉了洪教头的无礼,打出了林冲的高明,打得众望所归,打得大快人心。一个“打”字,把文章的内容、气势、结果都揭示了出来,一字千钧!
2.“忙”字的妙处
一个“忙”字,写出了柴进的热情好客,豪爽仗义;一个“忙”字,写出了柴进对好汉林冲的敬重,不因林冲是犯人而轻之;一个“忙”字,还写出了林冲名声在外,柴进是识英雄,敬英雄的,为下文棒打洪教头作铺垫。
3.“吞”字的妙处
一个“吞”字写出了洪教头的嚣张,一个“吞”字写出了洪教头的急躁。洪教头自不量力、眼高于顶、井底之蛙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全篇还有很多字眼值得分析。“打”是师生共同分析,“忙”字是生成,“吞”字为预设,学生在小组学习汇报中反馈。在咬文嚼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到名著字字珠玑,魅力无穷,有意思。学生着力于“打”,在阅读比较中玩味“打”与“扫”的妙处,在小组分享、汇报反馈中提升,有意思,没负担。
(二)感受故事,“打”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小说讲的故事一般都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本文中这场著名的比武就是典型的一波三折。
波折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洪教头言语挑衅,林冲步步忍让,不愿打。一个巴掌拍不响,按一般思路这场比武是打不起来的,是柴进极力促成了这场著名的比武。第二处波折是刚打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如果不是柴进的会意,比武有可能就这样黄了,是柴进又一次让精彩继续。
通过理一理、画一画故事发展脉络,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会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学生感悟到的同时,也领悟了作者情节设计的巧妙。
三、将课堂交给学生
主要是时间保证,管住教师讲的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少教精讲”,让学生多学,构建真正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对文字的品味,教师主要抛砖为“文章题目中写‘打’,而文中最后明明是‘扫’,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其他字眼的妙处,由学生去发现,去分享。本课情节的巧妙,主要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把比武情节捋出来观察。形式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入,采用“大问题 小组合作”的方式,确保时间,视线聚焦。
语文教学的简约,需要返璞归真,有眼界,目标聚焦,不贪多求全;简约的语文教学,需要化繁为简,环节简洁,不复杂琐碎;简约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长,不顾此失彼。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回归课堂的本真,语文课才会有语文味。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