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注九年, 知行一生”教育思想下的“知行课程”建构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教育思想,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校本“知行课程”,见证和影响着处于“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成长,为学生未来能够知行一生奠定坚实基础。
  一、“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理性思考
  学校坚持“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教育思想,需要对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教师的育人方式、学校的理念和文化展开理性思考。
  (一)奠定学生成长的关键之期:从童年到少年
  对于每个生命而言,童年所涌动的原始的、纯真的儿童精神反映着生命之初的本能、欲望、激情和冲动,童年构筑了一个人最初的精神起点和原始动力。[1]少年时期则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伴随着对成长的渴望、无尽的遐想,经历着心理发展的新奇变化和烦恼,展现着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
  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应在小学阶段尊重童心、呵护童年,在初中阶段展现少年活力,关注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知识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学段的衔接性和办学的整体性,为学生搭建成长、成人、成才的阶梯。
  (二)培育共同成長的教师之魂:从爱到榜样
  教师以爱育爱,从情感走向理性。教师需要拥有情感之爱,如父母般的慈爱和悉心,呵护童心、陪伴成长;需要拥有理性之爱,超越父母之爱的智慧引导,能够平等地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并满怀期待和鼓励,能够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潜能;需要逐渐走向“有情感之爱作为基础的理性之爱”,[2]以理性之爱改变人和教育人。
  教师应以身示范,让孩子向身边的成年人学习。学校要求老师用言语传递智慧、用行为引导行为、用人格感染人格,做到对真善美执着追求,向学生施以爱的教育;做到爱岗敬业,向学生施以态度教育;做到坚持刻苦钻研的终身学习精神,向学生施以终身教育。
  (三)建设美好学校的价值之矢:从使命到文化
  使命指导行动方向。作为高新区的第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诞生于追求教育普惠、教育公平的初心。因此,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学校使命。
  情怀孕育守正出新。学校坚持“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的情怀,以爱育爱、以身示范、以德育德,用智慧启迪学生、用品德浸润学生、用行动引导学生,实现“爱注九年”;坚持“知行合一”的情怀,把“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应用当今的教育实践,通过校本“知行课程”构建,凝练“知行合一”的课程文化和教育哲学,促进学生“知行一生”。
  文化确立学校品质。学校不断提升场域文化,优化了走廊文化布置,为每一个年级和班级建设了文化墙;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灵感源,以“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作为“桃蹊”的核心理念,以“传统文化,书香校园”作为“李径”的特色文化,以德智体真善美作为“六个功能区”的主题文化。学校不断涵养精神文化,将“三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建校思想发展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提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并坚持“爱注九年,知行合一”,培育“知行合一”的课程文化。
  二、“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课程实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包括“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这要求学校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把“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教育思想课程化,并与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紧密结合,积极构建连贯性、系统性的“知行课程”体系。
  (一)知行课程内涵
  “知行课程”是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从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汲取地方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九年多实践中形成的以知行德育课程、知行学科课程、知行活动课程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体系(见图1)。
  (二)知行课程设计
  “知行课程”的定位:追求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与教育方针的高度融合的校本课程。
  “知行课程”的理念:坚持“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学校将生发于“知行学堂”的“知行合一”文化,上升为课程理念,将“知行合一”贯穿于学校育人的始终。
  图1 知行课程体系
  “知行课程”的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从童年到少年的一贯成长,践行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的总目标着眼于教育的根本任务、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核心问题。
  “知行课程”的具体目标:“创新课程理念,培育课程生态文化,构建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的知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里的具体目标是将学生成长、课程创新、教师提升和学校发展看作一项系统工程。
  (三)知行课程实践
  实践是知行课程建构的核心,学校坚持在系列化的课程中探索德育创新之路,在夯实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社团活动中创导自主、走向知行合一。
  1. 知行德育课程
  立德树人,德为先、德为本、德为魂。学校德育要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知行学堂课程———让知行合一引领生命成长方式。学校德育汲取知行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和落实道德实践创造机会。2011年,学校成立知行学堂,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大力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促进“知”的积累;借助高新企业、社会资源和国际资源,促进“行”的落实。当前,知行学堂已举办125期,它培育了“知行合一”的生态文化,成为“知行课程”的基石。
  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在行走中认识世界。学生发展不仅需要相对独立的学校环境,也需要在行走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理解世界,从而完善自我。知行研学旅行课程以日常开展省内研学为主,寒假和暑假组织国内和国外研学为辅。学校精心规划了一至九年级的省内研学主题和线路,例如古都长安、航空航天、革命圣地、素质拓展等主题,保证每名学生在每学期最少参与一次研学旅行,并且在九年里走遍所有的省内研学线路。   德育综合课程———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德育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应当习惯教育、人格教育,这二者是德育工作的轴心和常态。知行德育综合课注重内容整合和创新,一方面整合建校时的“三育教育”1,另一方面積极引入生涯规划、JA (Junior Achievement,青年成就)中国等内容,总体构建了以“明德修身”“终身发展”“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先天禀赋、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建成知行德育综合课程。
  2. 知行学科课程
  学科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不仅坚持施行国家课程教学改革,而且积极建设符合学情、源自学科、基于教师、着眼学校的学科补充课程。
  学科基础型课程———让教学改革推动学习方式转变。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时,摒弃“满堂灌”和“唯分数论”等教学方式,致力于营造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在学科基础型课程实践中,教师从学生九年成长出发,注重学生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协同学习、探究学习、主题化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学科拓展型课程———让学科拓展驱动兴趣、视野和思维的提升。学校构建的学科拓展型课程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是聚焦拓展学生的兴趣和视野,这类拓展课坚持从本学科出发,发展学科兴趣,拓宽学科视野,提升学科素养。10个学科教研组发挥学科特色、认真研讨论证,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确定了20个拓展课主题,全体教师参与拓展课的开发;二是聚焦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这类拓展课以陕西地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先进文化作为人文主题,以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为科学主题,倡导教师开展多学科协同教学,提升综合思维品质,形成了“秦文化”系列课程、“走进西藏”等优质课例。
  学科扬长型课程———让特长铸就人生长板。学校不仅关注合格与全面的基础性目标,而且重视学生学科特长的打造。课程把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基于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开办走班制学科社团,目前建成学科社团50余个。学校在学科扬长型课程构建中,从辅助学生发现兴趣,到指导学生发展兴趣,再到努力把兴趣打造成特长,始终坚持尊重兴趣、砥砺成长、铸就长板。
  3. 知行活动课程
  “活动即课程”,基于经验和儿童的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艺术活动课程———让地方艺术和传统艺术提升艺术情怀。学校艺术教育积极担负起传承、发展和创新地方艺术和中华传统艺术的使命。学校构建艺术活动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地方艺术和传统艺术理解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涵养艺术情怀,目前已经形成秦筝、安塞腰鼓、彩绘马勺、剪纸、书法等40多个分层艺术社团,同时积极践行“互联网 美育”,开展美育微课研修。
  体育活动课程———让健全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学校构建体育活动课程是为了促进体育兴趣发展,尤其是体育特长的培养,每位老师培养一个体育特色、开办一个体育社团,目前建成足球、篮球、田径、中国象棋等20余个梯队化的体育社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健体意识、培养体育特长、发扬体育精神。
  艺体综合课程———让力与美的融合提升艺体素养。学校构建艺体活动课程是为了不断超越学科自身,促进美育与体育向着更高的课程形式发展,目前开办了功夫扇、健美操、绳操、空竹等10余项特色化的艺体综合活动,使学生感受力与美的有机融合,提高艺体素养。
  (三)知行课程评价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坚持教育评价从考试导向,向关注个体发展的全程性、差异性、成长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学生九年成长记录袋和知行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在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成长记录袋过程中,坚持以全面评价取代教与学的局部评价,以长效评价取代间断性评价,以多元评价主体取代单一评价主体。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由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组织(他人)共同参与补充、完善,其中包括各类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各类作品、读过的书、各类参加的校内外活动等。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社会组织评等多种形式。评价中突出质性评价、体现量化评价,重视记录、反思和成长,轻视对比、等级。不但倡导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运用,而且让评价见证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学校在建立知行课程评价体系过程中,坚持以学习者为本,追求“知行合一”理念的落实,引导学生和教师确立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学校探索形成了“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四表监测”课程评价体系,即知行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知行课程学生活动评价表、知行课程教师教学评价表、知行课程效果调查问卷。实行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专家多元主体参与,采取自评、生评、师评和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知行课程成果
  在实践基础上,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内涵发展相结合,集中提炼出完整的“知行课程”理论框架、凝练出学校的课程文化和教育哲学(见图2)。
  三、“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未来展望
  格物鼎新,永无止境。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教育思想,提升“知行课程”的品质,通过促进模块均衡发展、探索课程群建设、优化评价方案等方式提质增效,不断夯实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使“知行课程”再上一个台阶;强化“知行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借助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媒体宣传、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等方式,加大课程成果对区域课程建设的辐射引领,使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教育共生发展;促进“知行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坚持立德树人为初心,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和活动形式,打通“知行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在关系,围绕特定主题形成从国家、地方到学校不同层面的序列化课程设置。
  注释
  1 “三育教育”是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建校时提出的书香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的简称。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其他文献
多年来,南漳县实验小学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课程,遵循“创氛围、低起点、讲实践、重创新”的活动原则,从“近、小、新、趣”出发,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精细管理,强化科技教育保障。学校成立了以学校领导成员、科技总辅导员、科学课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保证了科技教育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落实、有成效。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摘 要】 高中英语的教学不能一种教法至始至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采用动态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适应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对于像我们县级学校尤为重要。这里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只有动态的分层教学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检测 因材施教 动态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英语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
学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努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孕育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品质,进而实现并践行“快乐幸福,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教学者应注重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本质,形成知识点脉络,实现高效学习.通过动手实验、自制教具、自主纠错、扩展
案例中,家长对孩子的买卖行为很担忧,黄老师却不以为然,劝慰家长说,“只要学生的买卖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没有强制和欺诈行为,我们就应该支持他们”.但是,家长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过渡到了探究式教学。在新课改下,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就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文本内涵进行理解,通过课堂学习后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英语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很多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不能较好的
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水平和合作意识.教师积极改良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塑
对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劳技课程的知识学习是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而怎样才能做好小学阶段的劳技课程教学,就成为小学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教育工
翻转课堂体现崭新教学意识,具有强大生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学生占有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加强,也为翻转课堂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
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必要保障,规章制度是教职工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在制度建设中要正确理解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努力增强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建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学校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难以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如果不重视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渗透“人性”、体现“人味”,也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