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质疑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说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的面前出现疑问”。质疑是求新求异的开端。既学且思,思而生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
  有了疑问,思维的源头就会永远激荡着求实、求新、求异的活水,学生学会质疑,便会终生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从转变观念入手,变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质疑问难,变讲堂为学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数学课上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学质疑。
  
  一、 从课题中质疑。
  
  《立体图形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为立体图形不仅要研究图形的特征,还要引到学生充分发挥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立体”一词进行质疑,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质疑“什么是立体?”,“立体什么样子?”“现实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等问题中,随着问题有层次地提出,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二、从概念上质疑。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主要是以概念为主,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弄懂什么是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性。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学生在“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真的有稳定性吗?”这些疑问的驱动中,动手搭、拼、拉,从而在自我质疑种抓出了概念的实质和对三角形特性的验证,在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解决了问题。
  
  三、从内容上质疑。
  
  从内容上质疑,学生就能透过看似矛盾的表象,挖掘出事物统一的本质的内涵。如《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与减就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对孩子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去自我质疑的兴趣,也让学生更愿意去探索这对矛盾是否有统一性,它的矛盾性在哪,统一性又在哪。因此,教学中可以抓住矛盾让学生从内容上质疑,在质疑中探究解决问题。
  
  四、在细节上质疑。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它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通常通过三条途径进行实施:一是示范,结合新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通过“点窍----探讨----扫障----总结”,引导学生抓实质;三是抓住细节,激励学生抓住每个细节不放过,从“追究”细节中的“为什么”让学生产生疑问,激起探究的欲望。
  如《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中间有零和每一级的末尾有零怎么处理是这堂课的一个小细节,抓住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引起学生去自主质疑的强烈愿望。
  
  五、从情境图中质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新教材每节都配有丰富的信息情境图,为我们掌握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提供了直观、形象的依据。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课本提供了“繁忙的建筑工地”塔吊林立,学生的眼球会很快被塔吊所吸引,此图不仅仅反映的是塔吊的林立,更重要的是学生会通过能形象的感知塔吊上的形状,学生自然会问塔吊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三角形?为什么所有的支架全是三角形的?从这幅插图入手,学生就能迅速的进入角色,急于探求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求知的欲望有了,一切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六、在操作中质疑。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同时,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切割的过程,自主探究,自我质疑,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自学质疑法所带来的课堂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质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课题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敏捷了,老师的教学也变轻松了,随之而来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似乎不是那么令人乐观。记得医学界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向我诉苦:“我的女儿每次作文都能
期刊
批评,总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而班主任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毕竟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会犯下这样那样错误的学生,因此,在学生犯下错误时,能否有一个合适的批评方式,使学生之后能够“口服心也服”,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永无止境探讨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和不正确的教育下,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就是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因此,如果批评惩罚的方法手段
期刊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教材上册 68—70 页的“认识 11……20 各数”   1.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以图画、故事等情境引出新课,改变了原来教材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素材。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并学以致用。   2.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自控
期刊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四点: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鼓励动手实践,实
期刊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不上路,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
期刊
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索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各学科领域中,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探索式学习愈发显现出特有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