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中的误区及优化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对课堂问题设计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分析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入手,提出优化问题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误区;优化
   一、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
   1.问题表述不够详细、清晰
   一个清楚具体详细的问题表述是一个问题的基本,学生只有听懂了问题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解答,如果老师问题表述得很模糊的话,很有可能问了一圈下来都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即使回答出来了也可能是答非所问,这样既浪费了机会也白费了时间。
   2.问题设计超出学习范围
   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因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知识量的正确把握会提出一些大而空的问题,问题超越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容量,学生难以答复也不知该如何答复,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问题设计缺乏新意
   一个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比一个僵硬乏味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老师随便地提出一个问题,但学生反应缓慢,眼光空泛,对老师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场面异常沉闷。举手者也是屈指可数,基本上都是课堂上的一些“积极分子”,但是教学不仅仅是面对那么几个反应积极的人,而是面对整个班级好几十号人,包括那些“低头族”和“神游者”。
   二、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优化方法
   1.注意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追求体验式教学,原因在于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生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情境中注意发问的火候,启迪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老师可以引入以下情境: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机智的农夫来到田主的田地里干活,他和田主说:“你头一天给我一毛钱,第二天给我两毛钱,以后每一天给我前一天的两倍。”田主听了后就乐呵呵地答应了,以为这个工人头脑简单,是个傻子。而这个工人想的却是:就怕到那天你付不起工资啊!大家可以想一想到了月底也就是30天之后,工人会拿到多少工资呢?而田主真的會付不起吗?
   通过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趣味中进行思考,不仅减少了学习的乏味枯燥,还吸引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打造活跃生动的课堂。
   2.问题表述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通俗易懂。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尽可能将问题表述得简单通俗,让学生不被吓倒,乐于回答问题。第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要随意地设计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第三,借助工具进行表述。老师尽可能不要口头提出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很多可以借助的工具,如白板、PPT等。因为很有可能老师刚口头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转眼便忘了这个问题是什么,利用多媒体工具便可以避免学生忘记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问题设计应层层递进
   在问题设计时,要由简到难,层层深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在一开始便提出一个难度过高的问题,应从低难度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一步一步地牵线搭桥,层层递进。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怎样求解?(3)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加深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启发引导式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学会这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注意抓住有利时机来提出问题,引导启迪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我们可以这样做:(1)从我们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图形出发,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得出全等图像的概念,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含义。(2)请学生列举自己所见到的全等三角形,并尝试自己概括什么是全等三角形。(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证明三角形全等只有一种方法吗?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式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以及数学解答的好玩之处,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出各种形象化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还要支持和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老师的问题敢于提出质疑。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初中生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形成,而且能够打造出积极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刘云.“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与研究[D].昆明:云南师大,2006.
其他文献
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互为表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教育,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要创新教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的阅读课程历经了“单学科—全学科—多情境—全素养”四个发展时期,最终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全息阅读”课程,搭建起“学校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基于“立公共精神,育'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主张,创设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场景,强化儿童公共精神的培育,形成了以“情景分析→寻找精神生长
1  “我出差去办案  明天中午回来。”成了  对妻子最后的临终遗言  风潇潇,雨凄凄  雨挂挽联,风奏哀乐  你怎么就突然离开了?  临别时交办的案子  卷宗正静静地等着你回来  你怎舍得下你心心念念的工作  制服穿着,党徽戴着,沉思的表情在着  带队外出调查案件的身影  永远留在了,樱花开放季  2  你留在卷宗上的印章  无时无刻不刺痛着  深爱你的亲人、领导、同事们  我听到了泪水穿透卷宗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适当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方式进行评价。   显而易见,布置作业是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实教学
期刊
该文在语言评估与测试领域,以AUA框架理论入手,选取某英语能力监测试卷中的听力测试任务进行评价。笔者从专业视角评价这项语言考试听力任务,探究语言考试特点,对于语言测试的相关人员尤其语言工作者一线教师,了解语言测试的开发及使用过程,能够准确把握课标,更好地对今后教学做出有利决策。
该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转折连接词方面的异同。采用中国大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部分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中报纸社论部分,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议论文写作中转折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生使用转折连接词的密度高,丰富度低。两者在具体的转折连接词使用频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该文深入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对改善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提出了建议。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但当下我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按照教
近年来,文山壮族作家张邦兴创作状态颇佳,连续推出了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散文集《我家富宁》、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第一个壮族女县长侬惠莲》和《水下水上——百色水
期刊
“职业倦怠”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一概念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1981年,美国学者马勒诗(M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