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谈如何写文章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y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最好是在文章的開头就提出来,也可以说是破题。(以《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文告一开头就提出绝大多数人爱国,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个思想贯串全篇。整个文告,从表面上看,似乎写得很拉杂,不连贯,但重在有内在联系,全篇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中间虽然有穿插,但贯彻这个中心思想。
  二、文章要形象化。文告中不说“沿海岛屿”,而具体说“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不仅仅说“供应”,而具体说“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这就形象地给人深刻印象。文章如果抽象,就会一般化,缺乏生动性,看了留不下具体印象。
  三、文章要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文法,不一定像西洋文字那样严格要求有主词、谓语、宾词。其实西洋人说话,也经常省去主词或宾词的。中国人写文章没有中国味道硬搬西洋文字的文法,这可能是看惯了翻译过来的西方文章。其实翻译也有各种译法,严复的译文就是中国古文式的,林琴南的译文完全是意译,都和现在的白话文译文大不相同。
  (杨琳摘编自《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新华出版1995年版,吴冷西/著)
其他文献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自1936年9月30日开始,连载署名“行恭”的《江西苏维埃区域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让中央苏区的情景、风貌,展现于读者面前,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央苏区,也为今天研究中央苏区留下了亲历者撰写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回忆录》部分内容。  苏维埃中央政府之大会场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1931年11月在江西创建,到1934年10月撤
一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1924年即指出:“中国的人口,农民是占大多数,至少有八九成,但是他们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自己得到手的几乎不能够自养,这是很不公平的。”抗战胜利后,为帮助贫苦农民翻身,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保持农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和
新经委十年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恢复经委的决议,并任命康世恩为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中共中央任命康为党组书记,我任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组建新经委首要的事,就是要尽快组成一批熟悉业务的干部队伍。除计委生产组外,还从国务院钢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委“五七干校”调回一些人,分别组成办公厅(同计委一起)、调查研究室、工业学大庆办公室、支援农业办公室、生产综合局、生产调度局、轻工业局
1952年暑期思想改造运动结束后,全国的高等学校在1950年初步院系调整的基础上,又普遍进行了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以及农学院全部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以及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14所大专院校的有关文、理系科陆续
2016年3月9日下午,在吴军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王一知女儿龚伊红的家中。龚伊红今年已87岁。当吴军先生向其母亲龚伊红介绍说,从上海市宝山区档案局来的客人,想听听外婆王一知的事迹时,龚教授便讲起母亲王一知跌宕起伏而又伟大的一生。  王一知,原名杨代诚,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国共产党地下交通员的原型。1945年在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的前几天晚上,毛泽东接见王一知时风趣地说:
我会见鲁迅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问家和伟大作家了。鲁迅那时候50多岁,身材不高,皮肤带浅黑色,目光明亮而温煦;他正患着医不好的肺结核病,看样子不久于人世了。当时,他要避居法国租界,而他所写的大部分著作也被国民党政府查禁。  阿Q的故事,显示出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扩展到人民当中去。阿Q无寄身之所,常常遇到挫折,他通过无知和迷信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可是每一次都像哲學家似的
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比较定型的组织。  1920年8月,谭平山等成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派米诺尔和别斯林由黄凌霜(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引导到广州开展组织“革命局”的工作。在广州,黄凌霜将米诺尔、别斯林引荐给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区声白等人。一段时间后,他们共同成立了“共产党”。由于广东“共产党”主要
燕京大学是美国基督教教会在北京办的一所大学。北平解放,美国的对华政策已彻底破产,可是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学校当局却仍打着“民主”的幌子,以超然于物外自居,还延揽一些民主人士到該校任教,以装饰其门面。  翦伯赞以“著名民主人士、著名学者”进北平,燕京大学校方对他颇有兴趣。翦伯赞从革命需要考虑:北平的主要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是国立,政府将派领导人员进校开展工作。唯燕京大学是私立
熊十力(1885—1968)家世穷困,父亲是乡下教书先生,他十六七岁开始游学乡间,18岁参加反清革命,32岁以后弃政向学。他没有正规学历,曾师从欧阳竟无大师学佛,在天津、北京、武昌、南京任教或讲学,40岁时后主要执教于北京大学。抗战期间虽然没有去西南联大,依然被续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他身居重庆北碚穷乡破庙,潜心哲学研究,以《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读经示要》名世。  据说,熊十力有意办一个哲学研
2005年的春夏之交,海峡两岸同胞的目光聚焦到了台湾岛内的几个政党负责人到大陆的正式访问。人们在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美好时节,期盼并感悟到两岸和平双赢出现新契机。  当时我在北京市委任副书记,分管对台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先后参加了接待台湾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个大陆访问团访问北京的有关工作。在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北京市圆满完成了接待任务。4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这里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