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解说与检讨的表层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份少有的作家检讨残稿《关于(在医院中)》,经过整理披露于2007年11月号的《书城》杂志。发表以来,反响要比预期的小。这是我替编者悬测的。非常可惜。也显示出我们学术界如今的浮躁。作者丁玲本人1942年下半年所采取的检讨姿态既是真诚的,也是在一定压力下无奈的。这两种情绪都可以从文本中看出,并不需要多少周折。《在医院中》写新到的产科医生陆萍在一个落后的边区医院的遭遇。小说最初于延安1941年《谷雨》上首载,题《在医院中时》,通是通的,读起来别扭。1942年在重庆《文艺阵地》转载,就改成现通行的《在医院中》了。丁玲要检讨的是写它的动机、主旨(文中用词为“理想”)、所用创作方法(即“打算和安排”)、反映的现实(即“环境”)等等存在的问题,然后是深挖思想根子。我们从检讨的用语“小资产阶级”一律简化为“小资级”,“无产阶级”简称为“无级”,就能闻出这两个词汇在当年有多高的使用频率。深挖思想立场就言必称“小资级”了。不过实际上,这篇文字十分吊诡、奇特,在检查的浮面之下,翻动着作者内心不平静的、并未真正想通的心理波澜。所以有直截的文字,也有曲笔,有翻来覆去的述说,也有相互冲突的前言后语,使得它成为解读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知识分子作家创作心态的绝好材料。因为丁玲是个说真话欲望很强烈的女性。我在2008年2月和2011年3月,两次于阅读之余记下了笔记。现略加整理,将分节评述和总评两部,列于次。这是与论文不同的札记,并无中心论点要展开论证,看法不求完整,是细碎,片断,芜杂的。尽量保持笔记的原貌。读者应是看了“检讨”才来读此文,当然也可因浏览此文发生了兴味,方去找“检讨”原文的。
  检讨草稿的“真实性”:这里不是指草稿本身文物价值的真伪,而是指作者思想在这里表达的真伪。应当是有两种声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会用要革命、求进步的真心实意去检查;作为一个天才作家会倾吐创作的真实思路,不加掩饰地袒露内心。文章最后举在国民政府那里做事的朋友自述的“二重性”,暗示人有一面是虚伪的,有一面是真实的。那么。丁玲的真实一面在哪里?即所谓“我须要说明我自己,我要求人能了解我,我也要争取同情者,于是我写了,在医院中是一篇”。写《在医院中》正是为显示自我的真实。
  真实文句,因草稿是未定稿,故大量存在。划去的字句,原因会很多:内心斗争,斟酌字句,更能看出背后的想法(要检讨,但不能说假话)。但也会有违心的话。作者已经逝去,一一去代作者确认哪句真实哪句不真实,是不可能,也不公平的。总之,大的方面是发表了小说后有《解放日报》燎荧的批判文章在前,自己的杂文《干部衣服》、《我们需要杂文》、《“三八节”有感》业已引起延安上下的嘁嘁喳喳。小的方面,丁玲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她自身用革命利益一衡量,觉得陆萍所见的医院黑暗面自然不是延安全体。所以,她检查女主人公的形象,检查自己的写作动机,越说越道不清,感到语言困窘,但说到“环境”描写有片面性,就爽朗得多(其实谁让一个落后医院代表整个延安了呢?一个坏支部书记代表一个党,一个有良心的警察能美化旧社会的逻辑是何时建立的呢)。等回到女性自身面对的现实时,丁玲又陷入迷茫了。
  检讨全文七节,以下是分节的笔记(硬括号里是原标题):
  [“小说的产生”]本来要写理想人物,结果写出的是现实人物!结尾把怀念着的残疾战友的故事补上,但认为离开了本意,写完便感“负咎”。动机是要肯定理想人物陆萍,但与自己血肉相关的人物原型融和(拐茆医院助产士俞武一)却不是那么理想化的。一旦执笔,人物和故事都仿佛站出来违背自己的意愿。如同目的是要写《杜晚香》,却写成个《牛棚小品》。作者故意强调写作动机,是为了说明后来形成的作品中的矛盾,是身不由己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是左翼文学一诞生就存在的。
  [“所谓理想”]理想(动机)是写女性的钢铁人物,可是应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了解人物生成的环境,二是懂得选取能刻画人物的事件,作者都不具备。尤其突出指明其主要的根源是不认识那个环境。生活积累还不够,作者是诚心承认的,却不是本文的核心。
  [“我的打算和安排”]反复强调动机与人物原型之间有差距。这个动机,作者承认“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空有理想动机,却没有与之相配的人物与故事原型。这时如写,或者陷入概念化的创作,像左翼历来的弊病;或者违背本意。现在,写革命理想人物与写小资产阶级式人物,这两个欲念在丁玲心里纠缠不清了。而使用助产士这个模特,便种下了这篇小说的问题:要写此人物的“转变”,却写不好。这便是左翼文学不得不写人物“转变”的缘故。一写“转变”就不太真实,是丁玲所不愿为的。于是她要检讨自己的生活,使她在现实中没有接触到几个理想的人物。可这样的人物存在吗?
  进人具体安排的时候,写不好环境。承认用了上百页纸张也写不好(解放区的纸张多匮乏,多贵重)。“开刀”一节,写陆萍“转变”小资产阶级的脆弱性。但这个脆弱性里面,既有对革命严酷性缺乏坚强的面对,也有人性(女性)中应有的柔情、温情,应有的人道,如没有了人物就硬邦邦概念化了。作者承认“开刀”这一段写失败了,写成“党八股”了。当然不可能写好。
  所说“客观了”才能克服小资性,“主观了”就不能克服小资性,是经典的知识分子“改造”主题。革命即是把“主观”都扫除干净。现在的事实证明,这一小资性是顽固到永远克服不了的程度。以上这节说不上是检讨,倒像是说明苦衷。
  (第二种写法)强调陆萍已经很“进步”了,但仍是小资,个人主义的残渣余孽仍存在。陆萍的这顶“个人主义”帽子戴了多少年?还要戴下去?
  (第三种写法)说明拿陆萍做理想人物,先天就不成。这里应负责的,作者认为是自己的思想情绪。假设作者有条件写“迈进”中的女性,还有一救,但是……(潜台词:这种转变人物也不是我能写好的)
  [“陆萍与我”]标题分外亲切。此段在全稿中短而突兀,如一个制高点:谈起了自己心目中的女性形象。与《“三八节”有感》里的四条标准,与《我在霞村的时候》的贞贞,主动地打通了谈。如不是时代政治的区别,甚至可联到莎菲女士。丁玲所写女性,皆纤细、热情、强悍、有憧憬,一以贯之,不必分前后期。如《野草》精神之于鲁迅,也可不分前后期。作者明知陆萍有“缺点”,也不算“理想人物”,但说:“我却不能不承认我是爱陆萍的”,“正是在我的逻辑里生长出来的人物”,“悄悄的在这一个人物身上放一点我的东西”。这样的倾心,还不包括划去的“陆萍与我是分不开的”,“她是我的代言人”,“我以我的思想给她以生命”这三句话!故此,丁玲能把陆萍“改造”成看不到延安的弊病、看到了也不提出的工具人物吗?不能。这叫什么“检讨”?老丁反叛了!
  [“失败的原因”(原题“主要的错误”,后被意味深长地划去)]表面上是重复地谈方法、立场、对 延安环境的看法等问题,所谓“个人主义立场”,不免翻来覆去的。但给人的感觉,丁玲解决不了是站在新党员一边批判延安呢,还是站在老干部一边维护延安的一切;解决不了暴露与歌颂的问题。
  [“关于环境”]再次承认没有写好延安的“环境”,但无法修改,因全篇小说的“气氛”不对,不是小修小补所能解决。而把环境写成“灰色”,“是因为我心里有灰色”。这种“灰色”感觉因人而异:如面对青年的“灰色”观感,丁玲反不灰了,会作解释和勉励。面对知识较高者的“灰”感,她更不灰,常常会辩论争吵,被人说是为延安“护短”。只对极少数的朋友才沉痛一吐胸怀。丁玲解剖自己,面对解放区的环境,是屈原式的“行吟泽畔”的心情啊!《在医院中》是自己与陆萍一起揭延安的短,说真话。虽然写出不太好的环境,但“假如我真的把环境改了,我心里一定会不痛快的”。丁玲的检查很复杂,她也将复杂的心境和盘托出了。设想如公开发表,需划去的地方会更多。
  [“结尾”]引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话,非常文学化。可以理解为凡错误言论而有了社会影响,影响越大越需肃清余毒,说明检讨之必要。但文中自有陆萍的故事不能按照党八股的教条来写的意思,于是构成悖论。
  
  总评:多声部的未完“检讨”
  
  第一,究竟是创作方法问题,还是“立场”问题?从划掉的字句与改动小标题的情况看,似乎摇摆于两者之间。最后折中为“方法影响立场”。方法是什么?是典型化的方法,还是本质化的方法?作者知道解放区不都如陆萍所见的医院那样,但解放区和医院的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着的,且是“新党员”(刚人解放区的都市人)凭“五四民主精神”的底子,一眼能看穿的。如政府人员的怠惰,官僚主义,制度上部分支持不公平等。所谓“立场”只是部分老干部、老党员的利益角度,往往被夸大为全党全民的立场。
  第二,究竟是人物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丁玲企图说明原来要写的女性是坚强的,已经经历过磨难,是反省后的形象。但写来写去那个助产士出来捣乱,变成了陆萍,成了初出茅庐反挑解放区毛病的人。因而主要是如何看与写解放区这个医院的环境。不过作者又告诉我们,如果陆萍不变,环境是只能按“典型化”写成现在这个样子。
  第三,未发表的原因。陈明说是博古(秦邦宪)不让丁玲检查,可能是真的。政治家考虑检讨不检讨,要从大局出发。但另一面,表现出丁玲既未被当作王实味,也不是萧军。她与艾青这一类的账,要到“反右”才来结算。感谢丁玲当年起草了这份检讨,又写不成,零散、原始,反倒留下一份较真实的记录。
  第四,一些联想。这是可以切人进去,深入研究解放区文学的。解放区的作家有共同的政治目标与反抗国民党专制的理想,这才走到了一起。而且在反映劳动人民普遍要求经济、政治、思想翻身方面,也是基本一致的(思想上如妇女解放,容易一致)。但在涉及知识分子“改造”,围绕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看待歌颂现实还是暴露现实等问题上,就不一致了。丁玲信仰共产主义,又保留思想深处的个人王国,她的解放区作品就容易出格。你可以感觉到她检讨了也没有解决。人类在经过解释了的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验,解决不好公有制下人的保持自由、独立的问题(文学写作就最需要这种自由独立),这就从根本上使得人的解放成为遥远的事情。进步知识分子刚进入解放区时有一种解放感,后来便处于各类矛盾之中无法解脱,这无疑是认识解放区作家的重要路径。
  
  [责任编辑 杨萌芽]
其他文献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过艰辛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的革命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也已为大量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其中,社会主义是人类为克服资本主义弊端所作的制度调整,不仅运行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内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并明确地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民主促进会
【摘要】虽然特朗普在具体经济政策措施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但从其竞选期间的言论以及上台后不久采取的措施看,其基本经济政策的走向应该是明朗的。特朗普的政策核心是所谓“美国优先”“美国第一”,即不管现行的国际体系规则和国内的现有条件,力推他认为对美国有利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重振美国所谓的“伟大”。特朗普的国内经济政策转向并非全盘否定基本的自由市场理念。他试图实施的是一种“新干预主义”,其内涵是遵循实用主
摘 要:《书道全集》是日本所出的历代书法作品大全式的出版物,在中国古代文字文物资料方面非常丰富,且发表非常及时,可是国内很少有相关介绍。《甲骨文合集》在编纂过程中曾参考平凡社所出两版《书道全集》第一卷,但对有些内容还是有所忽略,《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对其著录也不十分清楚,本文在简介《书道全集》第一卷內容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一一廓清。两版《书道全集》的编纂展示了日本学术界与书法学界的交流与互动,值得我
【摘要】纵观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讲话,不管是在重要会议上还是在调研考察中,都是站在时代、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结合国情民情,以保障“农民权益”这一主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就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确保粮食安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居民权利均等化以及反贫困等问题发表了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完整地构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这一思
摘 要:古典诗的主导意境从审美形态上察看是清正典雅,从审美感受上品味是含蓄蕴藉,以之对照陈陟云诗歌,从其境的摹形范影和意的抒怀言志两方面探析出境是水光清冽的迷离、情是婉约隐忍的伤痛、苦涩的本质就蕴蓄于水色光影的幻境中,此即折射出意境塑造的两大特色:一是清平淡雅的格调,意境的色泽、光亮、气息发出的是一种凛冽的清辉,形成“清奇雅正”的艺术特征;二是含蓄朦胧的神韵,水色光影弥散着、氤氲着一种整体性的渺茫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苏丹红、瘦肉精、乳业危机等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农产品信任危机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要落实“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必须解决现行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政府条块管理、检测检验机构缺乏、追溯体系不健全等突出机制性问题,为此,建议从改革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入手,以落实监管责任。  当前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7月10号我从CP公司辞职,实际上我是被裁掉的,说辞职不过稍留情面,便于我之后求职。公司从2008年下半年起就不行了,但其实受宏观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分很小,我们就是自己的经营管理出了问题。大老板那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进公司了,然后我所在的业务团队的大领导又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面临团队裁撤。风声刚一出来我就开始努力自救,这工作我干了五年,跟同事们处得像家人,我不想走。公司管理层挺不要脸的,
【摘要】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石。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又要从微观上考察义务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找到农村义务教育的症结所在。在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和群众的教育心理需求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旨在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导向,以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指引,借鉴国内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范地区的经验,提出
人物名片  邹洪涛,一级教师,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语文教师。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他和同事组建业余教研团队——“兰州教书匠”,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他积极开展吟诵公益课堂传播传统文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美不在于饰貌,而在于实质。”邹洪涛说,不懈地追求才是人生最亮的风景线。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