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之一,奉化区大堰镇在整治行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涵盖规划、整治、乡愁、管理四方面内容的“土木三十六计”,探索出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堰经验”。
重规划,精准布局绘小城镇蓝图。依托山水、地域、人文等资源禀赋,邀请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谋划研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样板示范案例》,邀请上海开艺规划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邀请中国美院策划《小城镇整治提升规划及项目设计》并总体把关各项目个性设计,以“‘借梯登高’三步走”之计,构建包含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生态县溪、一批特色弄堂、一圈循环绿道、一片示范街区的“五个一”新格局。同时,推行“设计与实施两手抓、全程抓”的规划师驻镇机制,实行“区一级开通审批环节绿色通道帮办,镇一级专门成立前期报批组并落实帮办员代办”的建批分离机制,化繁为简,确保项目实施一竿子到底。
强整治,活化风貌提小城镇质态。瞄准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领域,以禁养限排守护生态、以立规管控构筑文明、以修旧利旧复苏景观。重拳整治环境卫生,实施“生态禁限令”计,“限农药限直排、禁养殖禁渔猎”。专项整治城镇秩序,划分路面、水面、立面、田园分管范围,突破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建筑工地、镇村结合部等盲区死角。对赤膊墙采取“底压鹅卵石、中铺砖石、顶盖青瓦”三段式改装,对线乱拉实行“抢时间、分空间、融景观”治理,对车乱停、道乱占实行“停车点穴位、指示明方位、人车分道行”治理,对摊乱摆、店乱开实行“摊贩一对一归位、门店激励式契约”治理。
综合整治乡容镇貌,融合山、水、路生态元素,体现远、中、近景观层次,展现简、特、优品质风貌。招商盘活老屋旧祠,复古重修特色街区,多维布景生态绿道,打造“公园绿化+历史文化、街巷绿花+休闲运动、庭院绿植+市井气息”主题绿地,实施“关掉一批、搬迁一批、转型一批”模式整治企业作坊。
留乡愁,梳展文脉增小城镇底蕴。挖掘梳理古建、器物、名人、民俗等遗存,开启“历史链接、匠技唤醒、本土主角”模式,传承大堰文脉、展现乡愁镇韵。聚焦地方名人,修建明清阊门、巴人公园、尚书公园等历史遗迹。收集老村旧物,培育农创馆、手工艺演示馆、茶竹文化馆等传统产业平台。集结村匠力量,取材砖瓦缸罐打造“瓜瓞绵绵”“铁犁牛耕”“鹤鹿回春”等农创文化小品。沿袭传统习俗,编印《做文明有礼的大堰人》图册,开展老辈讲老故事摄制、最美大堰人评选等乡风文明行动。
抓管理,长效共建促小城镇和谐。集聚干群力量,建立制度体系,依托平台组织,實现长效管理。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带领一套工作班子,负责一批整治项目”强统筹,要求“项目领导、村干部签订项目资金、质量、安全把关责任书”强担当,开展“日会商,日实报”抓进度,实行“一周分析、半月督查、一月通报、双月约谈”强考核,推动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依托“一室四平台一网格”智慧治理,将“五乱”常态巡查等纳入网格长工作内容,实现“重大事件一网联动、日常管理一员解决”。推行“执法力量+联村干部+网格长+河长+路长+保洁员”联动模式,深化民约村治“农村管家”基层自治模式,依托执约队、道德庭、时间银行等载体,实行小城镇文明行动奖罚积分制,提升村民行动自觉和文明共识。
责任编辑:张逸龙
重规划,精准布局绘小城镇蓝图。依托山水、地域、人文等资源禀赋,邀请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谋划研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样板示范案例》,邀请上海开艺规划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邀请中国美院策划《小城镇整治提升规划及项目设计》并总体把关各项目个性设计,以“‘借梯登高’三步走”之计,构建包含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生态县溪、一批特色弄堂、一圈循环绿道、一片示范街区的“五个一”新格局。同时,推行“设计与实施两手抓、全程抓”的规划师驻镇机制,实行“区一级开通审批环节绿色通道帮办,镇一级专门成立前期报批组并落实帮办员代办”的建批分离机制,化繁为简,确保项目实施一竿子到底。
强整治,活化风貌提小城镇质态。瞄准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领域,以禁养限排守护生态、以立规管控构筑文明、以修旧利旧复苏景观。重拳整治环境卫生,实施“生态禁限令”计,“限农药限直排、禁养殖禁渔猎”。专项整治城镇秩序,划分路面、水面、立面、田园分管范围,突破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建筑工地、镇村结合部等盲区死角。对赤膊墙采取“底压鹅卵石、中铺砖石、顶盖青瓦”三段式改装,对线乱拉实行“抢时间、分空间、融景观”治理,对车乱停、道乱占实行“停车点穴位、指示明方位、人车分道行”治理,对摊乱摆、店乱开实行“摊贩一对一归位、门店激励式契约”治理。
综合整治乡容镇貌,融合山、水、路生态元素,体现远、中、近景观层次,展现简、特、优品质风貌。招商盘活老屋旧祠,复古重修特色街区,多维布景生态绿道,打造“公园绿化+历史文化、街巷绿花+休闲运动、庭院绿植+市井气息”主题绿地,实施“关掉一批、搬迁一批、转型一批”模式整治企业作坊。
留乡愁,梳展文脉增小城镇底蕴。挖掘梳理古建、器物、名人、民俗等遗存,开启“历史链接、匠技唤醒、本土主角”模式,传承大堰文脉、展现乡愁镇韵。聚焦地方名人,修建明清阊门、巴人公园、尚书公园等历史遗迹。收集老村旧物,培育农创馆、手工艺演示馆、茶竹文化馆等传统产业平台。集结村匠力量,取材砖瓦缸罐打造“瓜瓞绵绵”“铁犁牛耕”“鹤鹿回春”等农创文化小品。沿袭传统习俗,编印《做文明有礼的大堰人》图册,开展老辈讲老故事摄制、最美大堰人评选等乡风文明行动。
抓管理,长效共建促小城镇和谐。集聚干群力量,建立制度体系,依托平台组织,實现长效管理。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带领一套工作班子,负责一批整治项目”强统筹,要求“项目领导、村干部签订项目资金、质量、安全把关责任书”强担当,开展“日会商,日实报”抓进度,实行“一周分析、半月督查、一月通报、双月约谈”强考核,推动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依托“一室四平台一网格”智慧治理,将“五乱”常态巡查等纳入网格长工作内容,实现“重大事件一网联动、日常管理一员解决”。推行“执法力量+联村干部+网格长+河长+路长+保洁员”联动模式,深化民约村治“农村管家”基层自治模式,依托执约队、道德庭、时间银行等载体,实行小城镇文明行动奖罚积分制,提升村民行动自觉和文明共识。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