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学,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目前可供参考的系统的民间游戏资源比较缺乏,我们尝试对民间游戏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立足本地实际,将构建的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彰显出一定的效果,不仅实现了对游戏内容的补充,也让游戏本身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在儿童认知和体验的发展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资源册,既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又实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 游戏资源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225-04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开展简易,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等特点以及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留下美好的回忆。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玩的心理,而且易懂易学,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提起童年,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曾经玩过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但是,在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民间游戏渐渐消失。首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民间游戏已经慢慢地开始消失;其次,民间游戏开展较为随意,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考虑游戏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在小朋友之间开展的频率不高;最后,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缺少融合,很多游戏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要让孩子喜欢玩民间游戏,有时候还需要与现代游戏衔接、整合和转化。
1 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基本构想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理念,遵循本土化、适宜性、教育性等原则,结合农村幼儿园实情,我们着手开展《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民间游戏为基础,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文化、游戏、学生”的整合。通过挖掘民间游戏资源并加以筛选、改编和创编,使之成为可供使用幼儿教育资源;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使用路径与方法,还幼儿愉快自主地游戏时空,充分地享受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一日活动的主题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以及家园互动。构建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游戏教育方式。(见图1)
2 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
2.1 民间游戏的挖掘
对民间游戏的挖掘是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前提。具体路径有三:一是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搜索等手段,从文献资料中加以发掘。通过查阅诸如王文宝编著的《中国民间游戏》、郭泮溪编著的《民间游戏与竞技》《民间游戏100例》等文献资料,挖掘可供开发和可资幼儿教育利用的民间游戏项目。二是通过向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征集表、设置民间游戏征集箱、进行“最佳民间游戏收集者”的评比活动等,向家长征集民间游戏。三是通过寻访民间艺人,向社会团体专门收集民间传统游戏等民间采风活动,进行对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并将收集的民间游戏详细地记录下来,内容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种类、适合年龄段、游戏目的、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创新、照片展示,注意事项等并将其进行初步的整理,然后汇总出民间游戏资源库的第一手资料。
2.2 民间游戏的整理与分类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和发展目标,将民间游戏分成大班、中班、小班等不同的适用对象,分别编制趣味民间游戏资源册。在此基础上,根据游戏功能,将其分为体育、益智和语言娱乐三类。体育类民间游戏主要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其涉及的民间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平衡等;益智类民间游戏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以动手动脑为主的,能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在游戏中要求幼儿反应要快,如“翻绳、七巧板、孵小鸡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另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主要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娛乐民间游戏。它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创编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具体游戏内容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种类、适合的时间段、游戏目的、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创新、照片展示、注意事项等。同时,根据组织形式将民间游戏分为个体(脚尖脚跟脚尖踢、跳短绳、抓石子)、小组(打弹珠、拍香烟壳、骑大马、斗鸡、撞拐、挑花线)和集体游戏(贴膏药、跳长绳)三类;依据游戏材料分为需要材料和徒手材料。最后,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器材系列。将教师自制的民间游戏器材按照游戏的种类进行整理,有水箭筒、龙舟、竹纸、筒高跷、舞龙舞狮、骑木马等,并按体育、益智和语言娱乐三类游戏整理对应游戏“手册”,具体介绍包括“器材名称、器材样式、制作材料、具体玩法和注意事项”几内容,形成民间游戏器材系列。民间游戏器材的开发与形成,对于缓解目前园舍、场地窄小及幼教经费紧缺不足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
2.3 民间游戏资源的加工与编排
通过改变材料、改变玩法、改编童谣、内容再造等方式加以改编和创编,是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在编排时,选择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游戏作为其中的部分内容,丰富游戏的内容。
(1)安排传统节日下的民间游戏丰富游戏的内容,譬如元宵节的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端午节的赛龙舟,这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都是民间游戏的有效资源,如在“元宵节”时,把相关的民间游戏渗透到日常活动中,让孩子感受民间文化,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内容(见表1)。
模拟传统节日中的民间游戏创新游戏的形式。比如:端午节,布置很多的香袋在活动室里,然后会布置主题墙墙饰,上面张贴有赛龙舟等的图片,在游戏区提供给孩子一些“龙舟”来赛一赛,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例如:《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典型的一个风俗习惯,将此活动进行改编,将赛龙舟从河面上迁移到幼儿园。
玩法:尝试将几个滑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艘长长的“龙舟”,五名孩子跪坐在“龙舟”上,每个孩子手持一把浆,凭借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努力,“龙舟”慢慢地驶向目的地,当孩子们学会“划龙舟”后,将孩子们分成若干组,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比赛。
在“划龙舟”的民间游戏中,有助于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也有利于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3 民间游戏资源的教学应用
民间游戏资源的应用是指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等教学中,通过多种类、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途径,进行直接与间接地指导,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嬉戏,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主题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一日活动其他环节和家园互动中。
3.1 民间游戏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依据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结果,创建民间游戏主题文本通过充分挖掘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的相关教育内容,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这既符合课程标准和要求,同时又保留民间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这些游戏活动还形成不同环节的序列,保证游戏的新颖性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特点。各年段结合主题活动要求,经过研讨整理出来的已经开展过的民间游戏内容见表2所示。
在主题的支撑下,在各区域活动中有效实施民间游戏活动,使其与预定主题活动分别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班级群体相融合。在区域活动创设中,除投放常规的区域材料外,还投放很多传统的民间游戏材料,每个班都设有民间游戏特色区。在学期初制定各区角的学期计划安排表,每周制定周计划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依据,指导幼儿开展区角活动。教师则积极创设富有童趣的民间区域游戏的环境,如:“民居”“老鼠洞”“做纸坊”“鸡窝”“民间小吃一条街”等。
结合主题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孩子丰富体验,提高游戏水平。如,在开展小班“甜甜蜜蜜”的主题,利用幼儿园有比较大的阳台的优势,在大阳台上设置“抬轿子”的区域;利用废旧纸箱和农村丰富的资源——细长的竹竿,用不干胶和彩纸精心装饰制作成两顶“花轿”,投放到区域中,以增强游戏活动的参与性,激发孩子参与游戏互动。
3.2 民间游戏在集体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小班主要开展以说唱童谣游戏为主的民间游戏,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间隙和区域活动、离园活动等时间,组织幼儿说唱童谣;还可选择一些较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水箭筒》《卷鞭炮》《竹蜻蜓》等,让小班幼儿初步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中班选择《小推车》《丢手帕》《揪尾巴》等体育游戏,增加幼儿的户外活动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体能。大班可以选择《跳皮筋》《脚尖脚跟踢》《斗鸡》等难度较大的游戏,逐渐加大难度后,可以将器械体育游戏,如:《踩高跷》《滚铁环》《跳竹竿》等逐渐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内容,使幼儿更加喜爱民间游戏。
同类游戏开展平行活动。如同一种游戏“切西瓜”,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开展,虽然游戏形式相同,但保留了更改和创新的可能,形成民间游戏册序列。同时对大、中、小班的民间游戏做好总体安排和布局(见表3)。
3.3 民间游戏在一日活动其他环节中的应用
在幼儿园还有许多零散间隙时间,如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小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不协调,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如烟盒三角包、吹羽毛、拉大锯、荡秋千、石头剪子布、老鹰捉小鸡等;中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相对小班孩子协调些,可以选择一些发展孩子手脚灵活性的游戏,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如踢毽子、挤人、摔纸片、马兰花开等;大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灵活,可以开展弹皮筋、打陀螺、打弹珠、挑棍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
户外活动是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最基本的阵地,如丢手绢、斗鸡、炒黄豆等。幼儿还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選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如跳绳、跳格子等。教师每周安排2~3次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展民间游戏,以丰富孩子的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饭前、饭后、起床后的转换环节,可以安排诸如“哎呦喂、猜手指、东南西北、挑花线板”等游戏。这些游戏材料准备简单,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也能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还有就是根据幼儿自行组织的小组活动等等,在这些环节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还能加强民间游戏的氛围,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在操作策略上,我们坚持妥善应用,发挥优势,同时注意创新编排,增强幼儿参加游戏的乐趣。
3.4 民间游戏在家园互动中的应用
鉴于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及儿童家长对民间游戏的特殊感情,在引领儿童家长收集民间游戏资料的同时,也提供各种平台,让家长参与民间游戏过程。具体途径有家长做助教、家长亲子活动日、设立家长宣传活动等。如:亲子活动《舞龙舞狮》的效果反馈中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幼儿园注重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邀请具有艺术细胞的家长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激发兴趣,活动中在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的同时,指导家长在必要时需给予孩子言语与动作指导。“趣味亲子民间游戏”运动会也受到家长的欢迎和配合。通过亲子游戏,增加教师、孩子和家长三者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增进感情之间的交流,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4 民间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要想使其能充分地在幼儿活动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则需要教师的有益指导。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暗示诱导法:教师利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引导幼儿模仿学习,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它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如游戏“挑小棒”,老师有意识的在小朋友面前玩一玩,还高兴地邀请个别小朋友试试,成功挑起后,拍拍手。小班小朋友看后也一起来玩,这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大家都参与进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循序渐进法:即分解难点逐步练习,层层递进掌握新技能。大班跳绳的难度比较大,为让幼儿尽快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可进行分步练习,先练习空手甩绳起跳动作,等幼儿的空手跳基本协调后再用绳练习,由单个跳到连续跳,由双脚到单脚、双脚交替跳,一步步加深难度,这样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步学会难度大的动作。
发散引导法: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丰富集体教学内容。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民间游戏。如游戏:“滚铁环”中,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象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将铁环一个一个放在地上当小水洼,幼儿跳过去,根据不同年龄班调整铁环间的距离,适合在各个年龄班开展。
5 民间游戏开展的有效管理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需要有效地进行管理。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营造民间文化环境氛围。铺设民间文化背景、营造民间自然环境、创设民间作品展示区等环境,在农村随手可取的石头、稻草、竹叶等都是我们的宝贝。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游戏图片、图示与照片,让孩子们来看看、认认、说说,唤起孩子们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孩子们会将这些石头带回园内,在石头上画画,将石头摆成方格子进行“跳格子”游戏,有的利用稻草和竹叶进行组合造型装点幼兒园的角落。材料都是无声的,但是通过教师又意识地搜集、筛选,这些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就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民俗气息的乡土材料,幼儿园浓浓的民俗特色环境才得以营造和体现,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氛围。
第二,是投入本土特色游戏材料。幼儿园本地资源丰富,我们教师制作了种类繁多的的民间器械如轿子、龙灯、狮子、龙舟等,并发动家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民间玩具,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放进民间游戏区。为幼儿创设一个综合活动的环境,丰富游戏材料,例如:利用我们山区的毛竹资源自制的竹马、高跷、水箭筒、竹蜻蜓、独轮车、竹秀球等,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陀螺、铁环、龙灯、三角包、沙袋、风车、纸球、飞镖等。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瓶盖、橡皮筋、竹竿、毛线、等半成品。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材料可塑性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尝试,满足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孩子们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一物多玩,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
我们还建立了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亲子自制的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激发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乐趣,又能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多种游戏活动,从而丰富游戏内容,凸显民间特色。
第三,是组织民间游戏研讨活动。组织幼儿、教师开展丰富的民间游戏活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进一步营造“互动交流,互为提高”的研究氛围,促使班与班之间的民间区域环境的特色性,在课题研究期间教师们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创设、观摩与展评,旨在进一步深化推动民间游戏的教育实践。如:开展各班民间区域环境创设评比,此次区域环境创设展示交流活动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将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从完全由教师创设转变为师幼共同创设环境;二是注重区域环境的三维创设,在绿化、美化、儿童化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着力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与环境保持经常的、积极的接触与有效的对话。另外还开展了幼儿器械操评比、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展示评比等等,此类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全方面接触民间游戏,了解民间游戏,喜爱民间游戏,感受民间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5] 秦元东.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现状与传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 王秋红.采撷盛开在民间的绚丽之花——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探索[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0.
[7] 张馨予.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8] 何卫青.消逝的儿童文化——传统儿童游戏引发的儿童文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4):48-52.
[9] 刘晓燕.游戏与儿童——关于游戏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5):30.
[10] 丁海东.游戏:给予儿童有灵性的生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Z1):4-7.
[11] 余志慧.民间游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M].合肥:黄山书社,2011.
[12] 李安娜,赵宜,李洋.图说民间游戏[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13] 王文宝,中国民间游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关键词: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 游戏资源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225-04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开展简易,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等特点以及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留下美好的回忆。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玩的心理,而且易懂易学,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提起童年,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曾经玩过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但是,在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民间游戏渐渐消失。首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民间游戏已经慢慢地开始消失;其次,民间游戏开展较为随意,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考虑游戏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在小朋友之间开展的频率不高;最后,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缺少融合,很多游戏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要让孩子喜欢玩民间游戏,有时候还需要与现代游戏衔接、整合和转化。
1 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基本构想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理念,遵循本土化、适宜性、教育性等原则,结合农村幼儿园实情,我们着手开展《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民间游戏为基础,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文化、游戏、学生”的整合。通过挖掘民间游戏资源并加以筛选、改编和创编,使之成为可供使用幼儿教育资源;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使用路径与方法,还幼儿愉快自主地游戏时空,充分地享受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一日活动的主题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以及家园互动。构建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游戏教育方式。(见图1)
2 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
2.1 民间游戏的挖掘
对民间游戏的挖掘是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前提。具体路径有三:一是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搜索等手段,从文献资料中加以发掘。通过查阅诸如王文宝编著的《中国民间游戏》、郭泮溪编著的《民间游戏与竞技》《民间游戏100例》等文献资料,挖掘可供开发和可资幼儿教育利用的民间游戏项目。二是通过向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征集表、设置民间游戏征集箱、进行“最佳民间游戏收集者”的评比活动等,向家长征集民间游戏。三是通过寻访民间艺人,向社会团体专门收集民间传统游戏等民间采风活动,进行对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并将收集的民间游戏详细地记录下来,内容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种类、适合年龄段、游戏目的、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创新、照片展示,注意事项等并将其进行初步的整理,然后汇总出民间游戏资源库的第一手资料。
2.2 民间游戏的整理与分类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和发展目标,将民间游戏分成大班、中班、小班等不同的适用对象,分别编制趣味民间游戏资源册。在此基础上,根据游戏功能,将其分为体育、益智和语言娱乐三类。体育类民间游戏主要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其涉及的民间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平衡等;益智类民间游戏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以动手动脑为主的,能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在游戏中要求幼儿反应要快,如“翻绳、七巧板、孵小鸡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另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主要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娛乐民间游戏。它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创编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具体游戏内容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种类、适合的时间段、游戏目的、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创新、照片展示、注意事项等。同时,根据组织形式将民间游戏分为个体(脚尖脚跟脚尖踢、跳短绳、抓石子)、小组(打弹珠、拍香烟壳、骑大马、斗鸡、撞拐、挑花线)和集体游戏(贴膏药、跳长绳)三类;依据游戏材料分为需要材料和徒手材料。最后,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器材系列。将教师自制的民间游戏器材按照游戏的种类进行整理,有水箭筒、龙舟、竹纸、筒高跷、舞龙舞狮、骑木马等,并按体育、益智和语言娱乐三类游戏整理对应游戏“手册”,具体介绍包括“器材名称、器材样式、制作材料、具体玩法和注意事项”几内容,形成民间游戏器材系列。民间游戏器材的开发与形成,对于缓解目前园舍、场地窄小及幼教经费紧缺不足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
2.3 民间游戏资源的加工与编排
通过改变材料、改变玩法、改编童谣、内容再造等方式加以改编和创编,是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在编排时,选择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游戏作为其中的部分内容,丰富游戏的内容。
(1)安排传统节日下的民间游戏丰富游戏的内容,譬如元宵节的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端午节的赛龙舟,这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都是民间游戏的有效资源,如在“元宵节”时,把相关的民间游戏渗透到日常活动中,让孩子感受民间文化,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内容(见表1)。
模拟传统节日中的民间游戏创新游戏的形式。比如:端午节,布置很多的香袋在活动室里,然后会布置主题墙墙饰,上面张贴有赛龙舟等的图片,在游戏区提供给孩子一些“龙舟”来赛一赛,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例如:《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典型的一个风俗习惯,将此活动进行改编,将赛龙舟从河面上迁移到幼儿园。
玩法:尝试将几个滑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艘长长的“龙舟”,五名孩子跪坐在“龙舟”上,每个孩子手持一把浆,凭借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努力,“龙舟”慢慢地驶向目的地,当孩子们学会“划龙舟”后,将孩子们分成若干组,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比赛。
在“划龙舟”的民间游戏中,有助于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也有利于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3 民间游戏资源的教学应用
民间游戏资源的应用是指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等教学中,通过多种类、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途径,进行直接与间接地指导,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嬉戏,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主题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一日活动其他环节和家园互动中。
3.1 民间游戏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依据民间游戏资源开发的结果,创建民间游戏主题文本通过充分挖掘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的相关教育内容,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这既符合课程标准和要求,同时又保留民间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这些游戏活动还形成不同环节的序列,保证游戏的新颖性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特点。各年段结合主题活动要求,经过研讨整理出来的已经开展过的民间游戏内容见表2所示。
在主题的支撑下,在各区域活动中有效实施民间游戏活动,使其与预定主题活动分别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班级群体相融合。在区域活动创设中,除投放常规的区域材料外,还投放很多传统的民间游戏材料,每个班都设有民间游戏特色区。在学期初制定各区角的学期计划安排表,每周制定周计划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依据,指导幼儿开展区角活动。教师则积极创设富有童趣的民间区域游戏的环境,如:“民居”“老鼠洞”“做纸坊”“鸡窝”“民间小吃一条街”等。
结合主题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孩子丰富体验,提高游戏水平。如,在开展小班“甜甜蜜蜜”的主题,利用幼儿园有比较大的阳台的优势,在大阳台上设置“抬轿子”的区域;利用废旧纸箱和农村丰富的资源——细长的竹竿,用不干胶和彩纸精心装饰制作成两顶“花轿”,投放到区域中,以增强游戏活动的参与性,激发孩子参与游戏互动。
3.2 民间游戏在集体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小班主要开展以说唱童谣游戏为主的民间游戏,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间隙和区域活动、离园活动等时间,组织幼儿说唱童谣;还可选择一些较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水箭筒》《卷鞭炮》《竹蜻蜓》等,让小班幼儿初步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中班选择《小推车》《丢手帕》《揪尾巴》等体育游戏,增加幼儿的户外活动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体能。大班可以选择《跳皮筋》《脚尖脚跟踢》《斗鸡》等难度较大的游戏,逐渐加大难度后,可以将器械体育游戏,如:《踩高跷》《滚铁环》《跳竹竿》等逐渐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内容,使幼儿更加喜爱民间游戏。
同类游戏开展平行活动。如同一种游戏“切西瓜”,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开展,虽然游戏形式相同,但保留了更改和创新的可能,形成民间游戏册序列。同时对大、中、小班的民间游戏做好总体安排和布局(见表3)。
3.3 民间游戏在一日活动其他环节中的应用
在幼儿园还有许多零散间隙时间,如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小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不协调,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如烟盒三角包、吹羽毛、拉大锯、荡秋千、石头剪子布、老鹰捉小鸡等;中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相对小班孩子协调些,可以选择一些发展孩子手脚灵活性的游戏,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如踢毽子、挤人、摔纸片、马兰花开等;大班段的孩子动作发展灵活,可以开展弹皮筋、打陀螺、打弹珠、挑棍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
户外活动是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最基本的阵地,如丢手绢、斗鸡、炒黄豆等。幼儿还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選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如跳绳、跳格子等。教师每周安排2~3次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展民间游戏,以丰富孩子的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饭前、饭后、起床后的转换环节,可以安排诸如“哎呦喂、猜手指、东南西北、挑花线板”等游戏。这些游戏材料准备简单,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也能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还有就是根据幼儿自行组织的小组活动等等,在这些环节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还能加强民间游戏的氛围,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在操作策略上,我们坚持妥善应用,发挥优势,同时注意创新编排,增强幼儿参加游戏的乐趣。
3.4 民间游戏在家园互动中的应用
鉴于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及儿童家长对民间游戏的特殊感情,在引领儿童家长收集民间游戏资料的同时,也提供各种平台,让家长参与民间游戏过程。具体途径有家长做助教、家长亲子活动日、设立家长宣传活动等。如:亲子活动《舞龙舞狮》的效果反馈中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幼儿园注重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邀请具有艺术细胞的家长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激发兴趣,活动中在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的同时,指导家长在必要时需给予孩子言语与动作指导。“趣味亲子民间游戏”运动会也受到家长的欢迎和配合。通过亲子游戏,增加教师、孩子和家长三者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增进感情之间的交流,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4 民间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要想使其能充分地在幼儿活动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则需要教师的有益指导。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暗示诱导法:教师利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引导幼儿模仿学习,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它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如游戏“挑小棒”,老师有意识的在小朋友面前玩一玩,还高兴地邀请个别小朋友试试,成功挑起后,拍拍手。小班小朋友看后也一起来玩,这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大家都参与进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循序渐进法:即分解难点逐步练习,层层递进掌握新技能。大班跳绳的难度比较大,为让幼儿尽快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可进行分步练习,先练习空手甩绳起跳动作,等幼儿的空手跳基本协调后再用绳练习,由单个跳到连续跳,由双脚到单脚、双脚交替跳,一步步加深难度,这样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步学会难度大的动作。
发散引导法: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丰富集体教学内容。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民间游戏。如游戏:“滚铁环”中,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象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将铁环一个一个放在地上当小水洼,幼儿跳过去,根据不同年龄班调整铁环间的距离,适合在各个年龄班开展。
5 民间游戏开展的有效管理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需要有效地进行管理。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营造民间文化环境氛围。铺设民间文化背景、营造民间自然环境、创设民间作品展示区等环境,在农村随手可取的石头、稻草、竹叶等都是我们的宝贝。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游戏图片、图示与照片,让孩子们来看看、认认、说说,唤起孩子们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孩子们会将这些石头带回园内,在石头上画画,将石头摆成方格子进行“跳格子”游戏,有的利用稻草和竹叶进行组合造型装点幼兒园的角落。材料都是无声的,但是通过教师又意识地搜集、筛选,这些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就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民俗气息的乡土材料,幼儿园浓浓的民俗特色环境才得以营造和体现,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氛围。
第二,是投入本土特色游戏材料。幼儿园本地资源丰富,我们教师制作了种类繁多的的民间器械如轿子、龙灯、狮子、龙舟等,并发动家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民间玩具,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放进民间游戏区。为幼儿创设一个综合活动的环境,丰富游戏材料,例如:利用我们山区的毛竹资源自制的竹马、高跷、水箭筒、竹蜻蜓、独轮车、竹秀球等,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陀螺、铁环、龙灯、三角包、沙袋、风车、纸球、飞镖等。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瓶盖、橡皮筋、竹竿、毛线、等半成品。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材料可塑性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尝试,满足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孩子们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一物多玩,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
我们还建立了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亲子自制的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激发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乐趣,又能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多种游戏活动,从而丰富游戏内容,凸显民间特色。
第三,是组织民间游戏研讨活动。组织幼儿、教师开展丰富的民间游戏活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进一步营造“互动交流,互为提高”的研究氛围,促使班与班之间的民间区域环境的特色性,在课题研究期间教师们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创设、观摩与展评,旨在进一步深化推动民间游戏的教育实践。如:开展各班民间区域环境创设评比,此次区域环境创设展示交流活动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将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从完全由教师创设转变为师幼共同创设环境;二是注重区域环境的三维创设,在绿化、美化、儿童化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着力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与环境保持经常的、积极的接触与有效的对话。另外还开展了幼儿器械操评比、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展示评比等等,此类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全方面接触民间游戏,了解民间游戏,喜爱民间游戏,感受民间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5] 秦元东.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现状与传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 王秋红.采撷盛开在民间的绚丽之花——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探索[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0.
[7] 张馨予.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8] 何卫青.消逝的儿童文化——传统儿童游戏引发的儿童文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4):48-52.
[9] 刘晓燕.游戏与儿童——关于游戏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5):30.
[10] 丁海东.游戏:给予儿童有灵性的生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Z1):4-7.
[11] 余志慧.民间游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M].合肥:黄山书社,2011.
[12] 李安娜,赵宜,李洋.图说民间游戏[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13] 王文宝,中国民间游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