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日前,友谊医院副院长、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张澍田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直播间时介绍说,肠胃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肠胃病的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与此同时,肠胃疾病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种。他提醒市民,45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包括肠胃道的查体。
经常胃泛酸、烧心说明胃有病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很多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比如吃饭不规律,吃得太油腻、太辣或是着凉时就会出现胀气、胃疼等症状。而对这些不适,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在意,有的说忍一忍就过去了,有的采取喝点热水、吃点东西来对付,有的自己吃点药,几乎没有一个人为此上医院。
对此张澍田副院长回应说:肠胃疾病总发病率确实比较高,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肠胃疾病的发病率比以前更高了。过度紧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很大影响;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老吃刺激性的食物、老吹空调,也会使肠胃生病。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胃肠道不好,对其他脏器也是没有好处的。
张澍田副院长介绍,肠胃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的,另一类是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肠胃疾病就是胃、小肠或者大肠长东西或者坏了;功能性肠胃疾病是指它的运动功能、消化功能、分泌功能出了问题,是机能性的,而不是哪个地方长了东西。目前从临床来看,这两类疾病发病率都在升高,胃肠道癌发病率也大大增加了,特别是结直肠癌。
有的人出现泛酸、烧心等症状,张澍田说这些就可基本判断是胃部有了疾病。胃部疾病分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的就是胃癌。“不一定所有的胃炎都会转变成胃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这个趋势的,所以有了症状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对因治疗。”
对于街采受访者对身体不适的不以为然,张澍田说,过度不在意不可取;但是过度在意,整天为了这个症状纠结也不行,还要把握适当的度。
那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去找大夫呢?张澍田副院长提醒,原来从未有过的症状突然出现了,但是没有过度的饮食不规律或者暴饮暴食,就要去医院让医生看看了;还有一种情况,之前有过相同的症状吃药后好了,但这次吃了药却不见好,也要去医院。
很多癌症早期都是没有症状的,张澍田副院长一再强调: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达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查,所以4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做无症状健康查体,包括胃镜和肠镜。
健康小贴士
肠胃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肠胃病正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当您的慢性肠胃病出现下列五个症状时,就需要高度警惕。
1 胃痛、胃胀、胃酸明显加重,伴随无规律的疼痛,间隔周期越来越短。
2 心窝部隐隐疼痛,疼痛呈辐射状,常规药物不断加量,很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
3 食欲不振,饮食开始减少,经常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一天比一天消瘦,相继伴有乏力、贫血。
4 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便形异常,多为黏液便或稀便,排便有轻微疼痛。
5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黑的情况居多,普通抗菌消炎药无效,腹泻难以控制,低度或中度发热。
滥用抗生素使幽门螺旋杆菌难根治
现在很多健康查体都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但检测的方法不一样,检查结果的含义也不同。有的是抽血查抗体,若抗体呈阳性,只可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不一定代表现在有感染;有的是做胃镜检测,即通过胃镜取一块黏膜组织做化验,还有是碳13呼气检测,如果呈阳性,则代表有现正感染。
张澍田副院长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胃溃疡发病是有直接关系的,或者说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其他的疾病,比如口臭、胃癌等,是不是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亚洲人,包括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比欧美高。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生活方式和整体的卫生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有人问,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必须得治吗?张澍田回答,这要看是否有现正感染,如果没有,就不一定非得治;即便是有现正感染,也不一定都要治,关键看幽门螺旋杆菌有没有引起胃炎或者溃疡,如果没有,也无症状,不一定见着细菌就杀、就要根治。因为我们体内不仅有幽门螺旋杆菌,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其他细菌也会受到影响。
张澍田副院长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要用到抗生素,但由于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细菌有了耐药性,所以幽门螺旋杆菌越来越难根治。
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传播的,所以饮食上要注意卫生。对于有听众问是否吃饭要分餐,张澍田回答,分餐这种生活方式更卫生,但有的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于恐惧,这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健康小贴士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患者可以先更换牙具,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或益菌牙膏,修复和治疗口腔问题,如蛀牙、牙垢、牙结石等,要适当用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要注意去医院检查,和医生一起讨论用药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规律。
经常胃泛酸、烧心说明胃有病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很多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比如吃饭不规律,吃得太油腻、太辣或是着凉时就会出现胀气、胃疼等症状。而对这些不适,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在意,有的说忍一忍就过去了,有的采取喝点热水、吃点东西来对付,有的自己吃点药,几乎没有一个人为此上医院。
对此张澍田副院长回应说:肠胃疾病总发病率确实比较高,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肠胃疾病的发病率比以前更高了。过度紧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很大影响;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老吃刺激性的食物、老吹空调,也会使肠胃生病。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胃肠道不好,对其他脏器也是没有好处的。
张澍田副院长介绍,肠胃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的,另一类是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肠胃疾病就是胃、小肠或者大肠长东西或者坏了;功能性肠胃疾病是指它的运动功能、消化功能、分泌功能出了问题,是机能性的,而不是哪个地方长了东西。目前从临床来看,这两类疾病发病率都在升高,胃肠道癌发病率也大大增加了,特别是结直肠癌。
有的人出现泛酸、烧心等症状,张澍田说这些就可基本判断是胃部有了疾病。胃部疾病分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的就是胃癌。“不一定所有的胃炎都会转变成胃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这个趋势的,所以有了症状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对因治疗。”
对于街采受访者对身体不适的不以为然,张澍田说,过度不在意不可取;但是过度在意,整天为了这个症状纠结也不行,还要把握适当的度。
那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去找大夫呢?张澍田副院长提醒,原来从未有过的症状突然出现了,但是没有过度的饮食不规律或者暴饮暴食,就要去医院让医生看看了;还有一种情况,之前有过相同的症状吃药后好了,但这次吃了药却不见好,也要去医院。
很多癌症早期都是没有症状的,张澍田副院长一再强调: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达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查,所以4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做无症状健康查体,包括胃镜和肠镜。
健康小贴士
肠胃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肠胃病正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当您的慢性肠胃病出现下列五个症状时,就需要高度警惕。
1 胃痛、胃胀、胃酸明显加重,伴随无规律的疼痛,间隔周期越来越短。
2 心窝部隐隐疼痛,疼痛呈辐射状,常规药物不断加量,很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
3 食欲不振,饮食开始减少,经常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一天比一天消瘦,相继伴有乏力、贫血。
4 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便形异常,多为黏液便或稀便,排便有轻微疼痛。
5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黑的情况居多,普通抗菌消炎药无效,腹泻难以控制,低度或中度发热。
滥用抗生素使幽门螺旋杆菌难根治
现在很多健康查体都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但检测的方法不一样,检查结果的含义也不同。有的是抽血查抗体,若抗体呈阳性,只可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不一定代表现在有感染;有的是做胃镜检测,即通过胃镜取一块黏膜组织做化验,还有是碳13呼气检测,如果呈阳性,则代表有现正感染。
张澍田副院长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胃溃疡发病是有直接关系的,或者说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其他的疾病,比如口臭、胃癌等,是不是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亚洲人,包括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比欧美高。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生活方式和整体的卫生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有人问,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必须得治吗?张澍田回答,这要看是否有现正感染,如果没有,就不一定非得治;即便是有现正感染,也不一定都要治,关键看幽门螺旋杆菌有没有引起胃炎或者溃疡,如果没有,也无症状,不一定见着细菌就杀、就要根治。因为我们体内不仅有幽门螺旋杆菌,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其他细菌也会受到影响。
张澍田副院长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要用到抗生素,但由于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细菌有了耐药性,所以幽门螺旋杆菌越来越难根治。
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传播的,所以饮食上要注意卫生。对于有听众问是否吃饭要分餐,张澍田回答,分餐这种生活方式更卫生,但有的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于恐惧,这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健康小贴士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患者可以先更换牙具,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或益菌牙膏,修复和治疗口腔问题,如蛀牙、牙垢、牙结石等,要适当用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要注意去医院检查,和医生一起讨论用药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