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生活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艺术,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这有利于激发培养美术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039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就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共同点都是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但文学用的是文学语言,美术用的是美术语言,前者用文字描述,后者用线条和色彩。美术和文学的关系还可以从一句名言看出。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若要画画,可以从诗中发掘美术的意境,进而构思作画,若要作诗,也可以从一幅画中发掘诗的意境写成诗。由此说来,学习美术应爱好文学。在文学创作中掌握了从生活中提炼主题的规律,从观察中提高描写水平。这样,在创作一幅画时,就有了借鉴的方法了。既然美术与生活与文学与生活是相通的,那就作些尝试吧。例:有位老师为了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熟悉程度,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有学生当即回答“是屁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位老师没把苹果画逼真,以致被误认为是屁股。也许又是学生明明看出是苹果,但总觉得又象屁股,所以故意取笑而已。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老师画的苹果并非水粉画,也非油画,而是国画中的写意画。故意画得不全象,看看学生有何反应,从而发现学生对观察生活是否细致,看来是达到目的了。这个说是屁股的学生,应该是善于观察生活的,所以才对屁股与苹果的特征了如指掌。说是屁股,意思是说:“老师,你这苹果画得不标准,有点象屁股”。这个学生回答“是屁股”之后,全班同学自然会哄堂大笑。但老师并不介意,还表扬了这位同学敢说真话,象苹果又不象苹果,不象就是不象,说明他对生活的事物观察得十分细致。学习美术就要有这种精神,学习美术就是要把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拿出来两幅画挂在黑板上,一幅是摄影的竹子,一幅是国画的竹子,摄影的竹子是针对一丛竹的,里面有各种情况。有的竹干笔挺,有的竹干弯着腰;有的竹叶临风飘逸,有的搭拉着垂头丧气。这显然是未经选择而随意地摄下的。另一幅国画呢?画面上两根竹干的姿态略有不同,但都是挺拔刚劲的,竹叶错落有致,远近映衬,临风飘逸。显然这是经文学的思考而提炼而成的构思,它所表现的意境应是这样的,即如清人郑板桥诗曰:“咬住青山不放松,深根扎在群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看,这不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么,不正体了诗与画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么?以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两个问题:一是美术与文学相通,都是源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学习美术就不能不爱好文学。二是学习美术应关心生活,观察生活甚至体验生活。那么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又怎样落实呢?比如,本节课只教画一个圆柱体,如一个茶盅,或一个笔筒。教给画圆柱体的方法,再落实在茶盅和笔筒上。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呢?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课内外美术相结合。步骤(一),課外对自然界的物体进行拍照(现在每个学生都有手机可拍照)。如松树、石头、竹等。(二)取其象征性进行创作,作业布置后,学生们纷纷行动,各自都完成任务。如有柏松树,各种姿态的松树都有,有拍石头的,各种各样的石头都有。圆滑的,粗糙的,平摆放的,直立的等。(三)创作指导:先提炼出表现的主题。这些主题有的是传统的象征意义,如松象征在恶劣的条件下傲然不群的精神。临时赋予是顽强的精神,无论风吹雨打,凶浪冲击,它都始终屹然不动。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可根据石头的各种形状来确定,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的作品出来了。纷纷贴在了班上的美术园地专栏上。现举例分析,有位学生拍照的松树有如下形状:(一)笔挺的树干,高挑的支条,茂盛的松叶。(二)弯曲的树干,垂下的枝条,枯黄的松叶,他创作了两幅作品。第一幅是以第一种形状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伸出有力的枝条,茂密的松叶,整个形象象一把巨伞,顶天立地,迎风沐雨,山鹰在树下盘旋。溪水在石下流过,远山也显得矮小了,画上题字是“顶天立地”。 显然这位学生是取其松树顽强的生命力作为坚强勇敢的象征意义来歌颂的。那远处的山衬托他的高大,石下的水亦然。山鹰为烘托之物。他创作的另一幅是取其第二个形象,与所拍照片不同的是,照片上的树干是弯曲的,画上的松树不但弯曲还树身爆裂,画上题字是“废材”,可见他歌颂不畏艰苦环境而茁壮成长的奋进者,憎恶不求上进终成废物的那些人。这就说明,美术创作的土壤是生活。只有理解了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情感,有精神的作品来。那位拍石头的同学又创作出了什么作品呢?他也创作了两幅画。(一)取那种修长而直立的石头,有凌有角,象地上的宝剑,剑端向上,画上的题字是毛泽东主席的词句:“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显然,他是取了石头敢于担当的硬骨头精神。比如某个企业因一时失利而发不起全工资了,很多员工跳槽走了。但董事长却把剩下的员工召集起来,坚守岗位。这位董事长不就象那直刺青天的顽强的石头吗?第二幅(略)。
  由以上说明,美术与生活关系密切,要学好美术,就要关注生活。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有效的促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关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个人修养进行引导,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立德树人教育价值,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期刊
摘要: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该阶段需要保证对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培养,为今后学习的深入做好充足准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积极转变当前的教学策略,重新审视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这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的增长有所帮助,更好的为学生思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同样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切实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另外,由于小学数学本身具备一定逻辑性及抽象性特点,倘若仍利用教师口述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则很难使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重任,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进而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对策,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保
期刊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其对于课内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大大有助于开拓学生们的眼光视野,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本文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阅读内容趣味化”“科学选择阅读材料,让阅读理解简单化”“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阅读效率高效化”三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新课改;多媒体技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启富有难度的物理教学体系的同时,需要让本人掌握更多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体系,让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都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责任和探究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能带着热情和活力去处理大量的物理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产生对于物理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同时要善于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和懒惰的心态,让学生能肩负起自身的物理学习主人翁的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源于成功的导入。我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在课刚刚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带到教学上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启迪,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那么,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呢?是值得推敲的,但是不能采用某种固定模式,也不要机械照搬套用。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现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几点粗鄙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疑问导入;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阅读与写作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学语文课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希望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改革成为人们当下热议的重点,其中分层教学概念的提出给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教师要积极进行分层教学的备课,对学生积极开展层次化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备课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农村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备课
期刊
摘要:古诗文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和现代的生活情境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是学生无法快速的理解古诗文精神内涵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将古诗文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情景当中自由的进行探索,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自身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因为探索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只能依靠自身实力,这就相当于让学生失去依靠独立的去进行冒险,在探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