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你看(案例)
伟伟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就离异了,他判给了爸爸。最近,爸爸给他娶了个后妈,并继续经营着原来的小餐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伟伟这孩子不但不平静,还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着实让我大伤脑筋。
伟伟挺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平日里小错不断,但不犯大错。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我呢,平日里对他还是挺照顾:座位首排,同桌是位“百毒不侵”的文静女孩。可一天上午课间,一位同学突然报告:“老师,伟伟打碎了我班教室前门上的玻璃!”我找他了解事情的经过,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是追赶同学萌萌,萌萌进教室先把门闩上,情急之下,他才砸破了玻璃。我看他认错态度较好,就一番教育之后,要他让家长来装上玻璃。
仅过一个星期,班长又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徐老师,不好了!我们班黑板被伟伟砸坏了!”我紧随学生来到教室,见到毛玻璃材料的黑板南侧竟有一个鹅蛋大的窟窿,裂纹四向延伸,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此刻,我火气直往上冒,先叮嘱同学们注意安全,然后询问事情真相,伟伟毫不隐讳地说:刚才上厕所,在垃圾堆旁捡到一根板凳腿,在教室里对着黑板那么一瞄准,就把黑板砸坏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大声吼道: “你这孩子也太过分了!打碎玻璃才几天,又砸黑板,你爸爸天天来跟着赔?你家的钱发芽了吗?”并立即让他用我的手机打电话,让他爸爸来装黑板。这次我和他们父子俩多谈了一会儿。在与其爸爸谈话时,也特别强调,平时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了解他想些什么?忙生意固然重要,可教育孩子比赚钱更重要。伟伟的爸爸也表示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利用星期天,请来工匠将黑板换好。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周,他居然义做出了更加令人瞠目的事来。
周三下午,办公室的柏老师嚷道:“呀!徐老师,你的风衣后背有一串蓝墨水!”我立即脱下外衣,见后背有一长串蓝墨水,看样子,像是近距离故意而为的。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正在这时,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悄悄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衣服上的蓝墨水是伟伟用的,前排的同学都看到了。
第二天,我找到他,在几位旁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我问他: “伟伟,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老师呢?”他回答: “报复!”我吁一口气: “你为什么耍报复老师?徐老师对你不好吗?”“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这时的我意识到:不能再请家长了,再请家长情况可能会更糟!我对他进行了一番和风细雨的教育,事后再悄悄与其家长联系,叮嘱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教育方法。原以为这一次自己处理得比较高明。然而,我又“低估”了他!
一天下午放学,我无意间发现,学校几间平房的后墙与学校院墙之间形成的巷道里,一处墙壁画着两个魔鬼一样的图像:大的写着我的名字,小的写着我侄子(也在我班且当班长)的名字,图像旁边写着: “我一定要杀了×××和×××……”许多污言秽语。我环视了一下我深爱着的学校,又看了看为之呕心沥血的教室,扪心自问:“我,哪儿做错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含着眼泪,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学校……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出一个让他无法抵赖的办法:对笔迹!
第二天下午放学,我把伟伟留下来,在事实面前,他只好承认了:“徐老师,这还是为了报复!不过,那还是“用蓝墨水”时画的,我不骗你!你是个好老师。以后,我再也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了。”我看着这个孩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深长地讲道理。等到他情绪稳定些,我和他一起把那块墙壁擦干净。这时,天色已晚,我便将他送回家。当看着他到家门口又转过身向我说“再见”时,我的心一阵阵作痛……
以后的日子,他果然没再做对不起我的事,脸上还多了些以前很少有的天真与稚气。
毕业前夕,在放学路上,我故意和他一起走,几次和他谈话,试图能打开他的心扉,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你怎么这样让人难以琢磨,你到底在想什么?
伟伟现在已被县外国语学校录取,马上就要进入初中学习了。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忘记毕业前的一系列恶作剧。而我这个担任班主任三十余年的老教师怎么能忘记这刻骨铭心的尴尬。
(徐允兰江苏连云港赣榆县青口小学)
我说你说(点评)
我觉得在整个案例中,特别是老师在处理伟伟打碎玻璃和黑板的事情上,并没有走入伟伟的心灵,不是真正的心育。因为她没有设身处地地从伟伟的角度出发,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更没有在心灵上给伟伟以柔软的“震撼”,有的只是让伟伟埋下了对老师的“仇恨”的种子。分析一下,在伟伟打碎黑板后,老师对他大吼大叫,更使自己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雪上加霜;而这次的叫家长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上次刚刚叫了家长,这次再叫家长,家长一定会盛怒。而且如果家长不是很懂教育的话,那更把矛盾激化了。比如在家长的体罚之后的伟伟,一定会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更难教育,再进行补救,会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费力不讨好。
要走入像伟伟这样的“问题生”,老师要慢慢对学生进行心育,进而家校联合,共同走进伟伟的心灵很关键。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首先,平时要多关心伟伟。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其次,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与家长联系,更要注意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方式,比如可通过家访、班会、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从懵懂的教育子女的泥塘中走出来,进而有艺术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再者,在伟伟犯错后,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大惊小怪,尽量少用批评与惩罚,而是要用智慧,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走近学生。
(巴述丽山东东营河口区第一中学)
我们经常走向这样一个误区,发现问题时急着解决,以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最后变得无法收拾。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思考的结果,考虑问题过于简单。
案例中徐老师的做法很显然是急了一些,出现一个问题想到的是马上解决,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根本就无法接受,反而带来了更不好的结果。其实,教师完全可以睿智一点,如果不是特别必要,诸如会马上爆发一场争斗、引发连锁反应等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那些孩子们有意无意犯下的小错误,教师都不需要急着解决,与其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倒不如停留一下匆匆的脚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等待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往往这样的做法要好得多。这考验的是教师的耐心,考验的是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程度,也唯有那些有耐心有智慧,了解孩子的教师,才能够迎来一片花开灼灼的盛景。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深刻地了解孩子,一些简单的教育方法总会产生假象,往往解决问题之后,表面是平静了,但内在的暗流却从未停止过,反 而会引起更大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学生在一段时期变得格外厉害,让人大失所望。王老师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很多时候她都想过放弃,然而最终她还是坚持下来,但由过去的每一次出现问题都会及时解决,变成了隔一段时间再解决,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少。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往往是等他们自己走出这种困境。
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中,面对出错的孩子,一味地刨根挖底有意义吗?一味想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有意思吗?既然他们不愿说,就一定有不说的理由,尽快地翻过这不愉快的一页,让更美丽的时光成就他们更新的希望。与其想弄明白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倒不如告诉他们怎样的想法才更好,怎样的做法更正确。
(陈涛湖北荆州江陵县实验中学)
综观整个案例,不难发现,徐老师一直是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最初伟伟打碎了教室前门上的玻璃,徐老师了解了情况,没有发火,决定按规定处理,并告诉家长来装玻璃:紧接着伟伟就砸坏了黑板,徐老师按捺不住怒火,大声训斥了孩子;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老师的风衣上被甩上一串蓝墨水,我仿佛看到那一串刺眼的蓝墨水背后隐藏着的孩子报复后的快感;刚刚按下了葫芦,马上又起了瓢,巷道的墙壁上出现了针对徐老师的污言秽语,所有这一切,看得出徐老师置身孩子所制造的怪圈中,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已经精疲力竭。
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孩子牵着鼻子走呢?结合徐老师的案例,我想说的是班主任老师要善于转换方式,逆向思维。比如案例中,当伟伟用那一连串蓝色的墨水实现了自己的报复心理后,作为老师,根据前面他的表现,必须要转换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做得不当之处。像伟伟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内心很脆弱,可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他就会如刺猬般本能地竖起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
如果是我来处理这件事,我可以有三种方案:首先,当孩子对我说: “为了报复!”“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我会马上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真诚向他说:对不起!是老师做得不好,考虑不周全,老师一时着急,没有多想,让你受委屈了,还请你原谅老师,好不好?我想,孩子听到这样的语言,哪能不感动,内心哪能不受震动?一旦孩子内心被老师的真诚感动,心里的不满和怨恨马上会烟消云散,又怎么会有后面更加过激的行为呢?或者,我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把这件事当做没有发生一样,悄悄淡化,用宽容抚平孩子内心的怨恨;此外,我可以在课堂上说,不知哪位同学写作业时,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我身上,我想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因为老师是这么喜欢你们。无论是谁都不要害怕,老师原谅你,希望以后注意,不要把墨水洒到别人身上哦。相信这样的做法会比通过旁证逼孩子承认的方式效果要好。
(王杰英河北衡水饶阳中学)
从原有的案例中只零星地获得了这么一些材料:家庭环境上,伟伟的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在他六年级时娶了个后妈。就伟伟个体而言,他很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学校环境上,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弦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徐老师自己呢?平日里对他还挺照顾的。随后,徐老师开始讲述自己如何为他付出,如何与他斗智斗勇。结果发现自己的方法不但没能解决所有问题,有的方法还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了并发症。直到伟伟毕业,徐老师也没有想明白,因此留下一个疑问——“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面对问题生教育,我们大多数的老师都习惯于晓之以理(说服教育),动之以情(爱的奉献)或绳之以法(管理至上),缺乏探究精神或者探究手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知问题,对真正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也就是意识形态里排斥这样的探究,觉得这样的探究是没事找事,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他们喜欢简单的劳动,喜欢无技术含量的教育。二是心理问题,不少老师能意识到这样的探究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或者已有的固有模式还能勉强维持局面,也就满足了。三是操作问题,部分老师在不断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有的是“偏方”,有的不成体系,有的甚至还没有科学的成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转变班主任的固有思维和观念。其次帮助班主任认识问题生诊疗的意义,形成研究性思维。最后,指导班主任在掌握常规武器、显性武器、隐性武器的基础上掌握更新的研究问题学生的武器。只有这样由内而外的学习和转变,才是真正成功班主任的成长之道,优秀教师的成才之道!
(梁岗 四川宜宾第三中学校)
作者回想
说心里话,每每想起伟伟,我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一开始,我已经意识到伟伟是个“问题儿童”,但我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在起初的教育行为中仍例行公事般的谈谈话,请请家长等,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没有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如果起初便对伟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期待,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恶作剧”。或者在伟伟“打碎玻璃”后,不急于请家长,先装上玻璃,等做通孩子工作,他能心悦诚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请家长效果恐怕就不一样了。
我最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汕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深处灌鱼油。可是他的狗总在挣扎,挣扎着要脱离他的双膝。有一天狗终于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主人生气之余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鱼油的方式。这是一个极其生动而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这么相似!
有些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能换一下角度,改变一下方式,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老师还有义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可否认,有时尽管老师做得无可挑剔,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享受了教育过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这是我们做老师的,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目的呀!
伟伟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就离异了,他判给了爸爸。最近,爸爸给他娶了个后妈,并继续经营着原来的小餐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伟伟这孩子不但不平静,还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着实让我大伤脑筋。
伟伟挺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平日里小错不断,但不犯大错。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我呢,平日里对他还是挺照顾:座位首排,同桌是位“百毒不侵”的文静女孩。可一天上午课间,一位同学突然报告:“老师,伟伟打碎了我班教室前门上的玻璃!”我找他了解事情的经过,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是追赶同学萌萌,萌萌进教室先把门闩上,情急之下,他才砸破了玻璃。我看他认错态度较好,就一番教育之后,要他让家长来装上玻璃。
仅过一个星期,班长又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徐老师,不好了!我们班黑板被伟伟砸坏了!”我紧随学生来到教室,见到毛玻璃材料的黑板南侧竟有一个鹅蛋大的窟窿,裂纹四向延伸,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此刻,我火气直往上冒,先叮嘱同学们注意安全,然后询问事情真相,伟伟毫不隐讳地说:刚才上厕所,在垃圾堆旁捡到一根板凳腿,在教室里对着黑板那么一瞄准,就把黑板砸坏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大声吼道: “你这孩子也太过分了!打碎玻璃才几天,又砸黑板,你爸爸天天来跟着赔?你家的钱发芽了吗?”并立即让他用我的手机打电话,让他爸爸来装黑板。这次我和他们父子俩多谈了一会儿。在与其爸爸谈话时,也特别强调,平时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了解他想些什么?忙生意固然重要,可教育孩子比赚钱更重要。伟伟的爸爸也表示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利用星期天,请来工匠将黑板换好。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周,他居然义做出了更加令人瞠目的事来。
周三下午,办公室的柏老师嚷道:“呀!徐老师,你的风衣后背有一串蓝墨水!”我立即脱下外衣,见后背有一长串蓝墨水,看样子,像是近距离故意而为的。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正在这时,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悄悄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衣服上的蓝墨水是伟伟用的,前排的同学都看到了。
第二天,我找到他,在几位旁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我问他: “伟伟,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老师呢?”他回答: “报复!”我吁一口气: “你为什么耍报复老师?徐老师对你不好吗?”“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这时的我意识到:不能再请家长了,再请家长情况可能会更糟!我对他进行了一番和风细雨的教育,事后再悄悄与其家长联系,叮嘱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教育方法。原以为这一次自己处理得比较高明。然而,我又“低估”了他!
一天下午放学,我无意间发现,学校几间平房的后墙与学校院墙之间形成的巷道里,一处墙壁画着两个魔鬼一样的图像:大的写着我的名字,小的写着我侄子(也在我班且当班长)的名字,图像旁边写着: “我一定要杀了×××和×××……”许多污言秽语。我环视了一下我深爱着的学校,又看了看为之呕心沥血的教室,扪心自问:“我,哪儿做错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含着眼泪,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学校……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出一个让他无法抵赖的办法:对笔迹!
第二天下午放学,我把伟伟留下来,在事实面前,他只好承认了:“徐老师,这还是为了报复!不过,那还是“用蓝墨水”时画的,我不骗你!你是个好老师。以后,我再也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了。”我看着这个孩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深长地讲道理。等到他情绪稳定些,我和他一起把那块墙壁擦干净。这时,天色已晚,我便将他送回家。当看着他到家门口又转过身向我说“再见”时,我的心一阵阵作痛……
以后的日子,他果然没再做对不起我的事,脸上还多了些以前很少有的天真与稚气。
毕业前夕,在放学路上,我故意和他一起走,几次和他谈话,试图能打开他的心扉,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你怎么这样让人难以琢磨,你到底在想什么?
伟伟现在已被县外国语学校录取,马上就要进入初中学习了。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忘记毕业前的一系列恶作剧。而我这个担任班主任三十余年的老教师怎么能忘记这刻骨铭心的尴尬。
(徐允兰江苏连云港赣榆县青口小学)
我说你说(点评)
我觉得在整个案例中,特别是老师在处理伟伟打碎玻璃和黑板的事情上,并没有走入伟伟的心灵,不是真正的心育。因为她没有设身处地地从伟伟的角度出发,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更没有在心灵上给伟伟以柔软的“震撼”,有的只是让伟伟埋下了对老师的“仇恨”的种子。分析一下,在伟伟打碎黑板后,老师对他大吼大叫,更使自己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雪上加霜;而这次的叫家长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上次刚刚叫了家长,这次再叫家长,家长一定会盛怒。而且如果家长不是很懂教育的话,那更把矛盾激化了。比如在家长的体罚之后的伟伟,一定会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更难教育,再进行补救,会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费力不讨好。
要走入像伟伟这样的“问题生”,老师要慢慢对学生进行心育,进而家校联合,共同走进伟伟的心灵很关键。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首先,平时要多关心伟伟。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其次,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与家长联系,更要注意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方式,比如可通过家访、班会、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从懵懂的教育子女的泥塘中走出来,进而有艺术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再者,在伟伟犯错后,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大惊小怪,尽量少用批评与惩罚,而是要用智慧,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走近学生。
(巴述丽山东东营河口区第一中学)
我们经常走向这样一个误区,发现问题时急着解决,以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最后变得无法收拾。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思考的结果,考虑问题过于简单。
案例中徐老师的做法很显然是急了一些,出现一个问题想到的是马上解决,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根本就无法接受,反而带来了更不好的结果。其实,教师完全可以睿智一点,如果不是特别必要,诸如会马上爆发一场争斗、引发连锁反应等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那些孩子们有意无意犯下的小错误,教师都不需要急着解决,与其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倒不如停留一下匆匆的脚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等待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往往这样的做法要好得多。这考验的是教师的耐心,考验的是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程度,也唯有那些有耐心有智慧,了解孩子的教师,才能够迎来一片花开灼灼的盛景。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深刻地了解孩子,一些简单的教育方法总会产生假象,往往解决问题之后,表面是平静了,但内在的暗流却从未停止过,反 而会引起更大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学生在一段时期变得格外厉害,让人大失所望。王老师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很多时候她都想过放弃,然而最终她还是坚持下来,但由过去的每一次出现问题都会及时解决,变成了隔一段时间再解决,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少。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往往是等他们自己走出这种困境。
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中,面对出错的孩子,一味地刨根挖底有意义吗?一味想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有意思吗?既然他们不愿说,就一定有不说的理由,尽快地翻过这不愉快的一页,让更美丽的时光成就他们更新的希望。与其想弄明白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倒不如告诉他们怎样的想法才更好,怎样的做法更正确。
(陈涛湖北荆州江陵县实验中学)
综观整个案例,不难发现,徐老师一直是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最初伟伟打碎了教室前门上的玻璃,徐老师了解了情况,没有发火,决定按规定处理,并告诉家长来装玻璃:紧接着伟伟就砸坏了黑板,徐老师按捺不住怒火,大声训斥了孩子;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老师的风衣上被甩上一串蓝墨水,我仿佛看到那一串刺眼的蓝墨水背后隐藏着的孩子报复后的快感;刚刚按下了葫芦,马上又起了瓢,巷道的墙壁上出现了针对徐老师的污言秽语,所有这一切,看得出徐老师置身孩子所制造的怪圈中,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已经精疲力竭。
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孩子牵着鼻子走呢?结合徐老师的案例,我想说的是班主任老师要善于转换方式,逆向思维。比如案例中,当伟伟用那一连串蓝色的墨水实现了自己的报复心理后,作为老师,根据前面他的表现,必须要转换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做得不当之处。像伟伟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内心很脆弱,可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他就会如刺猬般本能地竖起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
如果是我来处理这件事,我可以有三种方案:首先,当孩子对我说: “为了报复!”“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我会马上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真诚向他说:对不起!是老师做得不好,考虑不周全,老师一时着急,没有多想,让你受委屈了,还请你原谅老师,好不好?我想,孩子听到这样的语言,哪能不感动,内心哪能不受震动?一旦孩子内心被老师的真诚感动,心里的不满和怨恨马上会烟消云散,又怎么会有后面更加过激的行为呢?或者,我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把这件事当做没有发生一样,悄悄淡化,用宽容抚平孩子内心的怨恨;此外,我可以在课堂上说,不知哪位同学写作业时,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我身上,我想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因为老师是这么喜欢你们。无论是谁都不要害怕,老师原谅你,希望以后注意,不要把墨水洒到别人身上哦。相信这样的做法会比通过旁证逼孩子承认的方式效果要好。
(王杰英河北衡水饶阳中学)
从原有的案例中只零星地获得了这么一些材料:家庭环境上,伟伟的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在他六年级时娶了个后妈。就伟伟个体而言,他很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学校环境上,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弦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徐老师自己呢?平日里对他还挺照顾的。随后,徐老师开始讲述自己如何为他付出,如何与他斗智斗勇。结果发现自己的方法不但没能解决所有问题,有的方法还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了并发症。直到伟伟毕业,徐老师也没有想明白,因此留下一个疑问——“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面对问题生教育,我们大多数的老师都习惯于晓之以理(说服教育),动之以情(爱的奉献)或绳之以法(管理至上),缺乏探究精神或者探究手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知问题,对真正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也就是意识形态里排斥这样的探究,觉得这样的探究是没事找事,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他们喜欢简单的劳动,喜欢无技术含量的教育。二是心理问题,不少老师能意识到这样的探究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或者已有的固有模式还能勉强维持局面,也就满足了。三是操作问题,部分老师在不断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有的是“偏方”,有的不成体系,有的甚至还没有科学的成分。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转变班主任的固有思维和观念。其次帮助班主任认识问题生诊疗的意义,形成研究性思维。最后,指导班主任在掌握常规武器、显性武器、隐性武器的基础上掌握更新的研究问题学生的武器。只有这样由内而外的学习和转变,才是真正成功班主任的成长之道,优秀教师的成才之道!
(梁岗 四川宜宾第三中学校)
作者回想
说心里话,每每想起伟伟,我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一开始,我已经意识到伟伟是个“问题儿童”,但我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在起初的教育行为中仍例行公事般的谈谈话,请请家长等,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没有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如果起初便对伟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期待,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恶作剧”。或者在伟伟“打碎玻璃”后,不急于请家长,先装上玻璃,等做通孩子工作,他能心悦诚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请家长效果恐怕就不一样了。
我最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汕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深处灌鱼油。可是他的狗总在挣扎,挣扎着要脱离他的双膝。有一天狗终于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主人生气之余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鱼油的方式。这是一个极其生动而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这么相似!
有些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能换一下角度,改变一下方式,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老师还有义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可否认,有时尽管老师做得无可挑剔,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享受了教育过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这是我们做老师的,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目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