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反馈的信息要正确把握及时处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有多项信息传输,教师传输给学生的信息,学生传输给教师的信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反馈在课堂上的信息就更具多样化。并且,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越大。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反馈,正确把握,及时处理。
  怎样正确地把握信息,及时地处理语文课堂生成的信息呢?
  一、提高学习兴趣,为信息反馈创设良好氛围
  兴趣是一种情趣状态,是行为的驱动力。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与学习兴趣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期待,反馈出来的信息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课标指出的:“语文教学应随时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实际变化,因时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方法,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朗读《四季的脚步》时,我就采用了师范读、师生合读、学生个别朗读、比赛朗读、表演朗读、画面和音乐伴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展现朗读技巧、表演能力,展示个人才华。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学生兴致盎然,情绪愉快。读了十几遍课文,情绪始终饱满,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也加深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既背诵了课文,又培养了朗读等能力。
  二、调整教学要求,为信息反馈“铺路架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情感沟通的过程,语文教学活动富有人性。”所以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教材,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某篇课文的知识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在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上有矛盾。有的课文时间紧、要求高,学生吃不了。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二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强求学生做到,而是让他们回家去看中国地图,找台湾的图片,特别是能看到雪的图片,和家长讨论。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再用课件展示画面。学生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就能畅所欲言:台湾是祖国的领土;台湾很美,我真想去看看,可现在祖国还没统一,不能随意去;我家隔壁奶奶的亲人在台湾,见一面都很不容易,即使现在“三通”了手续也很麻烦。她是多么盼望祖国统一呀!台湾人民一定也和我们一样盼统一。这样,课文所表达的“两岸人民盼统一”的思想感情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了。
  三、及时点拨诱导,疏通信息反馈的“渠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了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在学生心灵中“站立”起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及时点拨和诱导,引导学生无限靠近文本形象,让他们快乐地“触电”,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如古诗《村居》,诗人把春天的美景写得如梦如幻,令人陶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煙。”怎么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意境呢?我是在学完第一行诗时就用几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看春天的画面,从画面上体会春风中杨柳拂堤,如梦如醉的意境,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是:“春天真美啊!”最后引导学生抓住“醉”字来朗读,配上音乐和动作表演读等。很快地,学生就能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得入情入境,就像跟着杨柳醉在春烟里。这时候真的是水到渠成,情景交融。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信息反馈呈多样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注意学生体验性信息的反馈。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书本,对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课堂上反馈信息的多样化。如教学口语交际课《在家里》时,图2的内容是:一位老奶奶,一个小女孩端着茶。学生有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小女孩懂得礼貌,邻居奶奶来串门,她端茶待客;有的说是小女孩很孝顺,端茶给王奶奶喝……我赞赏地说:“大家都说得很好!你们平常在家里也这样做吗?”学生得到我的鼓励,都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惟有如此允许信息反馈的多样化,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学生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
  五、正确处理意外信息,让信息反馈殊途同归
  传统教学简单划一,过分强调共性,强调统一,课堂更是成了教师主宰一切的天地。久而久之学生没了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很少意外信信息产生。而在新课程改革如飓风般卷起的今日课堂,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频频生成意外信息,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备课中无法预知的突发状况常让老师措手不及。如何处理好这些意外信息,让反馈殊途同归呢?我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发现他们的独特感受。在教学《初冬》里的句子:“太刚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大部分同学讲的是: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写了初升的太阳的形状、颜色。有一个同学却很急切地说:“老师,我还知道太阳有味道,香香的!”同学们一听都笑了起来。这时,我没有急于评价他,而是鼓励他说:“跟大家说说,你怎么知道太阳的味道的?”“昨天,我妈妈洗了床单、晒了被子,晚上睡觉时我就闻到了太阳的味道,香香的!”他自豪地说。多么天真烂漫,多么独特的感受。我情不自禁地赞道:“是呀,老师也和你有同感。你多细心,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同学们也为他鼓掌。我趁势引导:“是啊!我们应该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多东西除了形状、颜色外,还有味道等。以后作文时就要多考虑。”这种信息反馈本来不在我的预设之中,却因正确处理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课堂上会生成各种信息,有的是我们预设的,有的信息反馈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各种信息,及时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利用字本身的特点识字、游戏法识字、在写字中识字等教学方法。总之,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字: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了较大的比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被动识字变主动识字呢? 
期刊
[摘要]本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尝试性讨论。一、人格形成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二、语文教学在健康人格的培养中所具备的作用;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格形成 健康人格 关系 作用 培养  面对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一教育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有人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任务应在思想品德课上。其实不然。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
会议
在现代生物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中几乎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计算机技术是推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本文详细讨论在高校生物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教
一、积累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写作方法上,而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反复详细讲解,学生则认真反复练习,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这样的做法并未及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要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写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付出,"情
期刊
一、加强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景美文美,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记录春天景色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