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或阐明主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议论文“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议论文是高考写作中最通行的文体,高考命题基本上都可以写成议论文,而多数学生也会选择写议论文,它最能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议论文的写作特别值得关注。
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说理”才是硬道理。因此,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而“理”是什么呢?“理”即观点,就是要明确说什么。这就需要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才能形成新颖、独到的观点。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写作主题;即使是面对同一生活现象,也可以发掘不同的主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观察事物,所站位置不同,所取角度不同,所持的情感态度不同,就会触发不同的感想,引起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同的结论。
选取议论文中的立论角度,无疑是作文立意的关键所在。要使议论文章内容新颖、观点独到,完全取决于立论角度的选择。议论文角度选择是展开议论,推进层次的基础。选取立论角度、明确文章立意,是展开思路,推进层次的前提。只有明確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
角度选择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章的前提保证和成功要诀。为了便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角度选择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再进一步作如下的探讨。
角度即看问题的立场与视角。同样的世界,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不同,这就决定了各个人看世界的立场与角度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应该有所不同。无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观察一件事,或是对某个事件的探讨,我们总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反映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就是要注意立论角度的选取。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时所取的立意角度,我们通常称之为视角。视角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能显示出作者对所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见解,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1. 写作视角的类别
写作时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角度呢?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1 单一视角:化片面为深刻。
人不可能全知全能,片面性总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有时候为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某一方面,我们甚至有意强化这种“片面性”。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从特定角度”、 “从一定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功能角度”等来看问题,就是强化了某种片面性。有时,全面往往意味着肤浅。相反,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化大为小,宽题窄作,却常常使你的文章有“片面的深刻”,这足以说明角度对于开掘认识深度的重要性。单一视角既反映了思维的局限,也反映你的智慧与深刻。
化片面为深刻,即是要懂得从一个细小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从微观上着笔来分析问题,展开论述。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题目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它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该善于化大为小,从小的切入点来确定立意,独辟溪径,小中取胜。开口小,角度新,以尺水见波澜,是立意取胜的妙招。应善于捕捉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精彩瞬间或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力求从片言只语中落笔,在分析议论中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小中见大,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名言为材料作文。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内涵深奥,看似容易,其实写起来却不容易。要善于化片面为深刻,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分析,就可以化难为易。抓住“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要围绕“人生”来做文章,而这人生要围绕“阴影与光明”来确立主题,那么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逆境与顺境,处理好面对人生中光明与阴影的时刻,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这里的“逆境、顺境”、“光明与阴影”的切入点就成了化大为小,化片面为深刻的立意。
1.2 多元视角:深刻中追求全面。
单一视角能够使我们看问题更集中、更深刻,但如果有人担心它会带来难以克服的片面与偏执,那么多元视角则使我们能够在追求深刻的同时,讲求全面、客观和公正。
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主体考察、审视客体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只有多元视角、多维开掘、多向思维,文章才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因此,要学会放飞思维的翅膀,尽可能多地挖掘事物的多义性,然后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走“正确——独特——深刻”的立意之路。
不仅“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观众也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多元视角的另一层含义。一件平淡无奇的事物,只要你有了“发现之心”和“发现之眼”,你就能在平淡之中看出神奇,而且能够随着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出风光的无限魅力,看出风景五光十色的美丽。能够从多个视角看同一个问题,或者换个视角看问题,往往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开放的文化视野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能够多元视角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人“有思想”的标志。从写作角度看,能够以多元视角来审视一个命题、一个材料,同时也能显出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品位。 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學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个材料叫“文化生活的三个镜头”,罗列的都是时尚流行的文化,对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典文化”却只字未提。但是,要讨论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经典文化”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应该承认,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单单鼓吹经典文化而否定流行文化,或者鼓吹流行文化而否定经典文化,或许也可写得深刻,但显然有失公允和客观。如果能够以多元视角加以分析,既充分肯定它们各自的优势,也指出各自的不足,得出“青少年既需要经典文化的熏染,也需要流行文化的滋养”的结论,文章就合情合理多了。
1.3 逆向视角:化腐朽为神奇。
逆向视角,就是克服思维定势,站在事物反向的立场上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这样看事物,就会表达出对事物意义的否定,对其包含内容的批评指责,对其张扬的思想的驳斥鞭挞,对其预示的未来的拒绝声讨。如有篇《南郭先生不恶论》的文章,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反面立论,论点是“南郭先生非为恶人”,一反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的观点。通过南郭先生与我们现代的滥竽者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了现代的滥竽充数者的种种丑恶行径,很有针对性,颇具时代感。
这种从逆向视角切入的方法,又叫“反弹琵琶”法,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杨柳翻新,写出新意。唐代韩愈的《马说》即是此类佳作。按照正常思维,本应是先有千里马,而后才有伯乐,伯乐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自然存在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来获得。然而,作者却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发人深省。
“反弹琵琶”就是反向立意,或把正的反过来说,如将“老大徒伤悲”说成“老大也不必伤悲”,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过来说,如“不要班门弄斧”说成“弄斧不妨到班门”,把“不要好高骛远”说成“就是要好高骛远”,把“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成“酒香也怕巷子深”,把“不要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说成“黄婆卖瓜也要自卖自夸”等,都可以写出新意。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有时候,立场与角度的转换,带来的甚至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比如说,在传统中国,儿童是成年人的附庸,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到了“五四”时期,鲁迅却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提出了“今天我们怎么做父亲”的问题。文章指出,对于孩子,父母谈不上什么“恩”,也绝没有占有的权利,只有付出的义务。鲁迅甚至尖锐地提出了一个做父亲的资格问题,这在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古训的中国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来的人们都认为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乃天经地义,有谁曾想过还有个做父亲的资格问题?这就是立场的变化,也就是角度的转换。
而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与眼光,取决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决于人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角度的转换可以促进价值观的变化,而价值的变化也可能促进看待问题的角度的改变,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1.4 人文视角:探寻文化与生命的意义。
无论什么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文化与生命的角度来探索它的内涵与意义,这就是人文视角。人文视角,是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视角。
对于材料或命题,要从人性、人生、生命、道德、人际关系等人文角度加以思考,而不是对材料作科学的或专业化的分析。如1999年上海卷作文题“回声”,显然不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回声是怎么回事,而是要你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做人的真谛的。再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命题作文“季节”,也不能单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角度写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而是要你从自然季节中联想到人生的季节,从而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和感悟。
要让文章充满人文气息,闪现人文精神的光彩,就要善于从人文视角审视材料,以人文眼光去看待写作中常见的一些话题和内容,我们可以对基本的人文观点做出下列概括: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格独立、平等,互相尊重,扶助;承认个体差异,宽以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提倡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向往个性奔放与自由,规范社会道德伦理。为了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幸福生活与自由发展的环境,我们必须批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维护社会这个美好的家园。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自然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是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
(4)在人与科技的关系上,科技必须服从人类的根本利益,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如,人类限制核技术的使用范畴,谨慎发展基因和克隆技术,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5)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每个人都必须正视内心的欲望与需求。“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可取;鼓吹自我放纵,为所欲为,又走向了另一极端,乃是对人文精神的反动。当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吃饭穿衣”即是“天理”;当基本欲望得到满足,精神与心灵的需要就更应该得到张扬。 拥有了以上这些人文视角,用人文眼光去看待分析具体问题时,就有了一个准绳。
此外,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对象、因果关系等视角进行拓展,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一一介绍。
2. 如何选取最佳写作角度
议论文的角度选择,既指审题立意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视角,也指文章在展开议论分析时要学会多角度说理。同一作文题目往往有多种可能的写作角度,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这既要考虑因人而异,视个人情况而定,同时也要考虑最佳角度选择中一些共性、共同的特点。
2.1 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容,能够心中有数,写起来有自己的具体感想和看法,有真情实感。因此,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是明智的,不至于胡编乱造,言不由衷。如有位同学写“十八岁”为题的作文,在开头写“十八岁,学校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后,过渡到“十八岁,还未走出校园的我们,还不谙世事的我们有太多的烦恼”,然后再将范围缩小,从“十八岁,这个特别的时期,有别于其它年龄的特点——爱为小事而烦恼”的角度立意,然后分别写了三件小事:一次成绩很差的理综测试带来的烦恼;一句“你们俩是什么关系”,男女生交往带来的烦恼;还有一次面对成人的自己在一次父母出远门时,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烦恼。然后总结“在一次次的小烦恼中,我们充实了自己的十八岁,我们成长,我们开始成为一位公民了”。这位同学写作的成功之处,除了懂得宽题窄作,将角度一再缩小,使得选材高度集中,使“十八岁”这一年龄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显得特别鲜明突出外,善于从贴近生活,贴近自我的角度写作,更是其不容忽视的因素。
2.2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选择有时代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写作角度。作文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一般地说,能切合当今世界形势和社会热点,能体现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能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能反映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透视出不同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普遍的人生情感等,都可以说是具有时代与社会价值的。作文要有时代或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要考虑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主题才能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时势的文章,才有时代感,才有针对性。这样的角度选择,决定着作文的格调和气度,可以说是最佳写作角度。
如2011年高考江西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无愧天地,快乐之枕》中从贴近时代、社会的角度去分析议论:“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中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出卖,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弱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出现,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肆意地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作者透彻分析“快乐”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紧密联系时事,深刻揭示事物本质,读后令人深思、反省,使文章具有了社会价值。
再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也是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挖掘后,才能得出如下立意的,如“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有梦想才有动力”、“热爱大自然才能热爱生活”、“工作与兴趣”等。
2.3 笔力集中,力求新颖。
所谓笔力集中,即是要善于宽题窄作,选择小的切入点分析议论问题或事理。如果选择太大的角度,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出现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通病。无论何种命题方式,对于作文题来讲,都是适应每位考生的,亦即作文题目一般是宽泛的,是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因此,每一位考生应该将这个作文题目,使它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确定自己文章立意主旨的目的。如2010年高考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江苏卷“与你为邻”等命题作文,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题目。我们要首先给它们定位,化大为小,才能写好。
所谓力求新颖,就是要选择见解新的写作角度,“新”即是不落俗套。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一看就觉得面孔很熟,除了材料使用雷同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没有写出新意来。只有從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认识,才能在确立观点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就要“闻人所未闻,发人所未发”,要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发现。要做到新颖,方法多样,可以由物及人,以物性比喻人生哲理。要做到新颖,同样必须有时代感,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当然,“新”也要注意言之成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
例如有篇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有人说,生活如诗,生活如歌;有人说,生活如藤,生活如萝;有人说,生活如溪流,生活如小河……你认为“生活”如什么?请以“生活如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你选填的内容;(2)尽量选择角度小和角度新的观点。
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是在于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选择新颖的角度是关键。
总之,议论文的角度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何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更是写作者本身各有心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所提供的几点思考,也只是从结合平时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经验而谈,难免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议论文写作新战略》(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09.8)
[2] 福建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3] 赖瑞云主编《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9)
[4]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
[5] 王立根《作文智慧》(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9)
[6] 李纪镜《高中新课程作文达标与升格》(武汉出版社2009.9)
收稿日期:2013-08-15
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说理”才是硬道理。因此,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而“理”是什么呢?“理”即观点,就是要明确说什么。这就需要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才能形成新颖、独到的观点。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写作主题;即使是面对同一生活现象,也可以发掘不同的主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观察事物,所站位置不同,所取角度不同,所持的情感态度不同,就会触发不同的感想,引起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同的结论。
选取议论文中的立论角度,无疑是作文立意的关键所在。要使议论文章内容新颖、观点独到,完全取决于立论角度的选择。议论文角度选择是展开议论,推进层次的基础。选取立论角度、明确文章立意,是展开思路,推进层次的前提。只有明確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
角度选择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章的前提保证和成功要诀。为了便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角度选择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再进一步作如下的探讨。
角度即看问题的立场与视角。同样的世界,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不同,这就决定了各个人看世界的立场与角度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应该有所不同。无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观察一件事,或是对某个事件的探讨,我们总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反映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就是要注意立论角度的选取。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时所取的立意角度,我们通常称之为视角。视角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能显示出作者对所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见解,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1. 写作视角的类别
写作时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角度呢?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1 单一视角:化片面为深刻。
人不可能全知全能,片面性总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有时候为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某一方面,我们甚至有意强化这种“片面性”。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从特定角度”、 “从一定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功能角度”等来看问题,就是强化了某种片面性。有时,全面往往意味着肤浅。相反,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化大为小,宽题窄作,却常常使你的文章有“片面的深刻”,这足以说明角度对于开掘认识深度的重要性。单一视角既反映了思维的局限,也反映你的智慧与深刻。
化片面为深刻,即是要懂得从一个细小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从微观上着笔来分析问题,展开论述。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题目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它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该善于化大为小,从小的切入点来确定立意,独辟溪径,小中取胜。开口小,角度新,以尺水见波澜,是立意取胜的妙招。应善于捕捉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精彩瞬间或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力求从片言只语中落笔,在分析议论中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小中见大,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名言为材料作文。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内涵深奥,看似容易,其实写起来却不容易。要善于化片面为深刻,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分析,就可以化难为易。抓住“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要围绕“人生”来做文章,而这人生要围绕“阴影与光明”来确立主题,那么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逆境与顺境,处理好面对人生中光明与阴影的时刻,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这里的“逆境、顺境”、“光明与阴影”的切入点就成了化大为小,化片面为深刻的立意。
1.2 多元视角:深刻中追求全面。
单一视角能够使我们看问题更集中、更深刻,但如果有人担心它会带来难以克服的片面与偏执,那么多元视角则使我们能够在追求深刻的同时,讲求全面、客观和公正。
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主体考察、审视客体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只有多元视角、多维开掘、多向思维,文章才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因此,要学会放飞思维的翅膀,尽可能多地挖掘事物的多义性,然后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走“正确——独特——深刻”的立意之路。
不仅“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观众也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多元视角的另一层含义。一件平淡无奇的事物,只要你有了“发现之心”和“发现之眼”,你就能在平淡之中看出神奇,而且能够随着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出风光的无限魅力,看出风景五光十色的美丽。能够从多个视角看同一个问题,或者换个视角看问题,往往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开放的文化视野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能够多元视角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人“有思想”的标志。从写作角度看,能够以多元视角来审视一个命题、一个材料,同时也能显出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品位。 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作文。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學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个材料叫“文化生活的三个镜头”,罗列的都是时尚流行的文化,对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典文化”却只字未提。但是,要讨论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经典文化”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应该承认,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单单鼓吹经典文化而否定流行文化,或者鼓吹流行文化而否定经典文化,或许也可写得深刻,但显然有失公允和客观。如果能够以多元视角加以分析,既充分肯定它们各自的优势,也指出各自的不足,得出“青少年既需要经典文化的熏染,也需要流行文化的滋养”的结论,文章就合情合理多了。
1.3 逆向视角:化腐朽为神奇。
逆向视角,就是克服思维定势,站在事物反向的立场上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这样看事物,就会表达出对事物意义的否定,对其包含内容的批评指责,对其张扬的思想的驳斥鞭挞,对其预示的未来的拒绝声讨。如有篇《南郭先生不恶论》的文章,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反面立论,论点是“南郭先生非为恶人”,一反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的观点。通过南郭先生与我们现代的滥竽者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了现代的滥竽充数者的种种丑恶行径,很有针对性,颇具时代感。
这种从逆向视角切入的方法,又叫“反弹琵琶”法,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杨柳翻新,写出新意。唐代韩愈的《马说》即是此类佳作。按照正常思维,本应是先有千里马,而后才有伯乐,伯乐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自然存在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来获得。然而,作者却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发人深省。
“反弹琵琶”就是反向立意,或把正的反过来说,如将“老大徒伤悲”说成“老大也不必伤悲”,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过来说,如“不要班门弄斧”说成“弄斧不妨到班门”,把“不要好高骛远”说成“就是要好高骛远”,把“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成“酒香也怕巷子深”,把“不要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说成“黄婆卖瓜也要自卖自夸”等,都可以写出新意。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有时候,立场与角度的转换,带来的甚至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比如说,在传统中国,儿童是成年人的附庸,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到了“五四”时期,鲁迅却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提出了“今天我们怎么做父亲”的问题。文章指出,对于孩子,父母谈不上什么“恩”,也绝没有占有的权利,只有付出的义务。鲁迅甚至尖锐地提出了一个做父亲的资格问题,这在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古训的中国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来的人们都认为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乃天经地义,有谁曾想过还有个做父亲的资格问题?这就是立场的变化,也就是角度的转换。
而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与眼光,取决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决于人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角度的转换可以促进价值观的变化,而价值的变化也可能促进看待问题的角度的改变,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1.4 人文视角:探寻文化与生命的意义。
无论什么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文化与生命的角度来探索它的内涵与意义,这就是人文视角。人文视角,是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视角。
对于材料或命题,要从人性、人生、生命、道德、人际关系等人文角度加以思考,而不是对材料作科学的或专业化的分析。如1999年上海卷作文题“回声”,显然不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回声是怎么回事,而是要你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做人的真谛的。再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命题作文“季节”,也不能单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角度写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而是要你从自然季节中联想到人生的季节,从而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和感悟。
要让文章充满人文气息,闪现人文精神的光彩,就要善于从人文视角审视材料,以人文眼光去看待写作中常见的一些话题和内容,我们可以对基本的人文观点做出下列概括: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格独立、平等,互相尊重,扶助;承认个体差异,宽以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提倡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向往个性奔放与自由,规范社会道德伦理。为了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幸福生活与自由发展的环境,我们必须批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维护社会这个美好的家园。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自然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是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
(4)在人与科技的关系上,科技必须服从人类的根本利益,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如,人类限制核技术的使用范畴,谨慎发展基因和克隆技术,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5)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每个人都必须正视内心的欲望与需求。“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可取;鼓吹自我放纵,为所欲为,又走向了另一极端,乃是对人文精神的反动。当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吃饭穿衣”即是“天理”;当基本欲望得到满足,精神与心灵的需要就更应该得到张扬。 拥有了以上这些人文视角,用人文眼光去看待分析具体问题时,就有了一个准绳。
此外,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对象、因果关系等视角进行拓展,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一一介绍。
2. 如何选取最佳写作角度
议论文的角度选择,既指审题立意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视角,也指文章在展开议论分析时要学会多角度说理。同一作文题目往往有多种可能的写作角度,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这既要考虑因人而异,视个人情况而定,同时也要考虑最佳角度选择中一些共性、共同的特点。
2.1 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容,能够心中有数,写起来有自己的具体感想和看法,有真情实感。因此,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是明智的,不至于胡编乱造,言不由衷。如有位同学写“十八岁”为题的作文,在开头写“十八岁,学校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后,过渡到“十八岁,还未走出校园的我们,还不谙世事的我们有太多的烦恼”,然后再将范围缩小,从“十八岁,这个特别的时期,有别于其它年龄的特点——爱为小事而烦恼”的角度立意,然后分别写了三件小事:一次成绩很差的理综测试带来的烦恼;一句“你们俩是什么关系”,男女生交往带来的烦恼;还有一次面对成人的自己在一次父母出远门时,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烦恼。然后总结“在一次次的小烦恼中,我们充实了自己的十八岁,我们成长,我们开始成为一位公民了”。这位同学写作的成功之处,除了懂得宽题窄作,将角度一再缩小,使得选材高度集中,使“十八岁”这一年龄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显得特别鲜明突出外,善于从贴近生活,贴近自我的角度写作,更是其不容忽视的因素。
2.2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选择有时代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写作角度。作文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一般地说,能切合当今世界形势和社会热点,能体现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能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能反映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透视出不同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普遍的人生情感等,都可以说是具有时代与社会价值的。作文要有时代或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要考虑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主题才能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时势的文章,才有时代感,才有针对性。这样的角度选择,决定着作文的格调和气度,可以说是最佳写作角度。
如2011年高考江西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无愧天地,快乐之枕》中从贴近时代、社会的角度去分析议论:“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中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出卖,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弱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出现,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肆意地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作者透彻分析“快乐”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紧密联系时事,深刻揭示事物本质,读后令人深思、反省,使文章具有了社会价值。
再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也是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挖掘后,才能得出如下立意的,如“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有梦想才有动力”、“热爱大自然才能热爱生活”、“工作与兴趣”等。
2.3 笔力集中,力求新颖。
所谓笔力集中,即是要善于宽题窄作,选择小的切入点分析议论问题或事理。如果选择太大的角度,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出现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通病。无论何种命题方式,对于作文题来讲,都是适应每位考生的,亦即作文题目一般是宽泛的,是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因此,每一位考生应该将这个作文题目,使它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确定自己文章立意主旨的目的。如2010年高考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江苏卷“与你为邻”等命题作文,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题目。我们要首先给它们定位,化大为小,才能写好。
所谓力求新颖,就是要选择见解新的写作角度,“新”即是不落俗套。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一看就觉得面孔很熟,除了材料使用雷同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没有写出新意来。只有從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认识,才能在确立观点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就要“闻人所未闻,发人所未发”,要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发现。要做到新颖,方法多样,可以由物及人,以物性比喻人生哲理。要做到新颖,同样必须有时代感,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当然,“新”也要注意言之成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
例如有篇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有人说,生活如诗,生活如歌;有人说,生活如藤,生活如萝;有人说,生活如溪流,生活如小河……你认为“生活”如什么?请以“生活如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你选填的内容;(2)尽量选择角度小和角度新的观点。
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是在于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选择新颖的角度是关键。
总之,议论文的角度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何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更是写作者本身各有心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所提供的几点思考,也只是从结合平时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经验而谈,难免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议论文写作新战略》(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09.8)
[2] 福建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3] 赖瑞云主编《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9)
[4]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
[5] 王立根《作文智慧》(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9)
[6] 李纪镜《高中新课程作文达标与升格》(武汉出版社2009.9)
收稿日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