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一轮聚才集结号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华为以201万元“天价年薪”招聘“天才少年”,超大手笔引才,一时成为社交平台上的轰动话题。
   无独有偶,今年毕业季,深圳高科技企业纷纷放出大招,以优厚待遇向“高精尖缺”人才递上橄榄枝。日前,腾讯向3000余名奖励人士授予约合11.21亿元的公司股票,平均每人可得34万元;超材料领域的“新星”企业深圳光启,不仅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而且今年将实现第100位博士后出站;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10年间招收超过4万名应届毕业生,其中3万多名是高学历的研发工程师……诸多深企为“高精尖缺”人才“下血本”的超强气魄,打响了“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美名。
   深圳企业为何青睐“高精尖缺”人才?从任正非说过的一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寻得答案。他曾为一名俄罗斯数学家开出天价年薪,为此还专门到俄罗斯建了一座研究院;尽管这位数学家沉寂了好几年,但一出手就是“王炸”,一举助华为在3G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是得益于这个数学家的贡献。由此可见,引进人才也有一套“长板”理论:抓住了为数不多的“高精尖缺”人才,就抓住了创新之“魂”。
   在深圳,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独有的“6个90%”现象有效解决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 的问题。企业善用市场机制吸引人才,人才在市场机制下竞相逐梦,企业也从一次次由高端人才激荡出的创新成果中尝到了甜头,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深圳企业何以对“高精尖缺”人才一往情深。
   企业创新活力喷涌,得益于深圳打造出的良好创新生态。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了创新合作的良性循环。创新链与供应链、產业链深度融合,研发从实验室到市场无缝连接,切实增强了企业的韧性与活力,形成了深圳高科技头部企业扎堆、部分头部企业引领全球产业链的喜人景象。深圳还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苦练内功,厘清产权归属、打击侵权现象、引导形成高价值专利布局和规划,让人才搞研发、企业搞创新更有动力、更为安心、更加高效。
   说到底,深圳企业超常规、超大手笔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的热情,与深圳这座城市“热带雨林”一般的创新生态息息相关。
   深圳必须继续做优做强创新生态,吹响新一轮汇聚全球英才的集结号,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让企业持续从自主创新中巩固根基、发扬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就乐意延揽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深圳科技创新“热带雨林”的蓬勃生长,深圳企业将会迸发出更强的引才动力,吸引更多全球英才加入“深圳脚步”
其他文献
不负春光,正当其时。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县级融媒体记者,从外行到专家,从单面手到多面手,一期期成功宣传报道的背后,无不折射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三牛”精神。同理,缺乏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笔者就多年的从业实践,谈谈对这“三牛”精神粗浅的理解和感悟。   一、发扬“老黄牛”精神,埋头苦干“使牛劲”。
期刊
箭指苍穹、“神舟”凌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之旅。   “身穿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服,我们都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航天员刘伯明豪情万丈。   这信心背后,是伟大的祖国,是党领导下日益强大的中国科技事业。   曾几何时,因工业制造及相关工艺水平较低,被钱学森称之为“先把载
期刊
1 建立国内第一个三维海水入侵模型  一头花白头发,满面和煦笑容,薛禹群院士俨然一位平易近人的“邻家老伯”。“科研不能靠想象,观测数据做不得半点假。”“要做学问,先要做人,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一个立志报国的人。”关于怎么做好学问,老人娓娓道来。  “当年之所以念工学院,是高中时去杭州参观钱塘江大桥,觉得工科能够帮助国家解决问题。”胸怀这一朴实的理想,1952年的夏天,薛禹群从唐山工学院毕业,连家
期刊
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質量安全课题组成功制备了新型三元仿生纳米复合材料(LDH@PDA@MPNs),并解析了其结构特征、农业化学污染物吸附识别性能和控制去除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验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成功将背景噪声从1光子降低到0.0015光子,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实现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儲。该成果7月1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期刊
全自动的智能铣削机器,只需要操作人员在屏幕轻轻一点就可以开始工作,机器轰鸣的同时玻璃罩内顿时水花四溅,“太”字牌刀具就这样高速智能地生产出来。7月21日,记者一行参加了由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沿着东西山旅游公路看太原”系列主题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太原中北高新区的太原市工具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工”)进行集中采访,了解太工不断创新带来的辉煌成就。   太工是太原市一家国有企业,创建于1958年。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7月22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厅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在迎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历史大考中,山西省教育系统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精准攻坚,推动教育普及程度、精准扶贫、服务能力、保障水平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教育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迎战全
期刊
任超攝  7月23日,观众在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参观数字艺术作品。当日,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展览汇聚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艺术家(艺术团队)创作的50余件数字艺术作品。展览将展出至8月31日。
期刊
史晓波摄  7月20日,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监视无人驾驶矿车作业。该公司智慧矿山建设由智慧控制中心、無人驾驶和数字矿山三部分组成。智慧控制中心是矿山的“大脑”,从控制中心可以看到矿山开采、产品质量、无人驾驶车辆等情况。
期刊
科学导报讯 7月23日上午,山西省文旅厅召开《2020~2021年山西文化和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山西文旅“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   “绿皮书”由省文旅厅委托山西大学旅游学院主持编写,今年已连续出版9本。目前,全国只有包括山西在内的三套文旅“绿皮书”。山西的“绿皮书”按照皮书的宗旨和特性,紧扣全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年度实际设置板块、组织稿件、汇总出版。   今年的“绿皮书”共收录了29篇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