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合作探究 主动建构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观察、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练习纸等
  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操作实践的乐趣,体验探究分析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堂小结、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
  联系前后、拓展应用
  1. 我们新学校还计划分别修建周长都是8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各一个,想一想,哪个花坛的面积大?(取整米数)
  2. 布置作业:估一估你房间的面积,再测量一下,计算你的房间面积. (取整厘米数)
  【应用拓展练习的设计,增加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题目的拓展、延伸中动手操作,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创新,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
  教后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他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精心设计问题
  围绕教学目标,笔者精心设计几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大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长方形的面积究竟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的方法来计算?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给学生实验、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留下了探究的空间,提供了探究的“路标”. 学生经历了“小组操作→分析数据→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的过程,受到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蒙教育. 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容易记忆,而且理解深刻,便于迁移.
  2. 优化合作过程
  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为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笔者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与准备:(1)提供了合作的材料. (2)给出了合作的程序. 小组学习前,课件出示了游戏规则,明确了活动的程序,使活动方向明、思路清,给学生操作提供了一个“支架”,使活动有条不紊. (3)提出了合作的要求. 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技能的形成. (4)展示了合作的成果. 在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时有教师的温馨提示,艺术地处理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新颖别致,富有成效.
  3. 促进主动建构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在个体作为主体与数学知识作为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主体的一系列反映动作,在头脑中构建其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动手、动脑做数学,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按照“探究公式、理解公式、运用公式”的程序展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内化、吸收.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理解的过程,把新知固定在旧知的“锚桩”上,教材的潜在意义内化成为学生的心理意义,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获取的结论笃信不疑;运用的过程,是公式具体化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又为公式的进一步抽象化(符号化)提供了感性支撑.
其他文献
目前,多媒体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可以通过影响数学教学的各方面,来制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同时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可让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殊优势,使它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作用和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教学
【摘要】學生遭遇学习疲劳,教师不仅要从心理上给予疏导,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区别对待,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关键词】疲劳期;辅导;施教    “……我最近总静不下心来.想听课,没一会儿大脑就溜了;想做题,简单的问题都不知该如何下手.干什么都没劲,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学生夹在作业里面的信,我最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她也遭遇了学习疲劳期.  高三数学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对解题能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因学生的年龄段和学龄段的过度,需要教师在学生由小学到初中这一特殊年龄段进行特殊对待.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它不可否认的优势之外,也暴露出相应的缺点,而新式教学也应该借鉴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师生共同努力配合,将初中数学教学难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   【关键词】 数学;传统教学;新式教学     很多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和课程的新鲜感,
【摘要】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先自学,再进入 “导”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老师导的内容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课堂上老师当好导演,做好主持人,用精准的语言,引领学生紧张、高效地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 立足课改课堂;品味数学教学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
“数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觉,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反应迅捷,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思路混乱. 这实质上是数学气质的表现,数学气质的精髓便是数感.  一、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例
【摘要】作为一种批判思维,近些年来,很多教育从业人员都对高中学生所具有的反思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反思能力并不高。反思一直都是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更加是对自己思维过程以及最后总思维结果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回顾,对于自身所关注的问题能够主动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分析;培养;浅谈    身为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教材,但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地把教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它进行科学适度地调整、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1. 合理调整顺序,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数值的估算”其实是“有理数”一章的延伸,而且是有理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部分内容,也不难掌握,没有必
【摘要】本文基于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视角分析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我们认为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适合学生阅读自学.教材采用观察、思考、探究等不连续呈现方式,就是为了制造一种对话形式,打造编写教材专家、教师和学生三维对话的平台;在对话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我提问”;元认知;合情推理  一、问题的由来  
一、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学的老师们都认识到了数学教学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始的导入往往新奇巧妙,有引人的故事导入,有精致的课件导入等,期待着把我们的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学习中,实践也证实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然而,很多时候课题一出来,施教者往往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预设的教学程序中,根本不去考虑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 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
数学中对空间形式的探究主要表现在图形的研究上. 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阶段,对学生几何直观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及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充分认识,感悟图形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所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小学阶段乃至日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