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l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但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设计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过多成人化语言、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教师作为设计者: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
  1.缺乏相关的幼儿体育知识
  案例1:小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教案
  活动目标:发展跪爬与匍匐向前爬的动作技能
  活动重点: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势
  活动难点:匍匐向前爬时膝盖的发力
  活动流程:热身运动一练习跪爬一练习匍匐向前爬一放松运动
  在练习匍匐向前爬的环节中:
  第一次体验匍匐向前爬一交流匍匐向前爬的要领(双臂屈肘向前爬行,两腿贴至垫子,屁股放下,不要抬头,膝盖要学会用力往前推)一第二次匍匐向前爬(解决第一次匍匐向前爬出现的问题)一第三次匍匐向前爬(速度和动作准确化)一总结匍匐向前爬的要领。
  在案例1中,活动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匍匐爬行一般是在大班进行,对于初次进行爬练习的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显然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体育知识。虽然教师设计得很具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也说明小班幼儿对于匍匐向前爬是不适应的。而且,活动重点不应该放在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势上。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尝试,学习规范动作。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只能作为一种尝试,而不是重点。
  2.游戏情境过于单一
  案例2:大班体育游戏“烧烤游戏”中的游戏规则
  双人游戏的规则:先请一个小朋友扮“食物”平躺在垫子上,双手交叉握紧拳紧贴胸口。另一个小朋友扮“厨师”,从“食物”身上跨过去,当作烤一次;等到“厨师”跨过“食物”以后,“食物”要立刻翻个身,双手和脚尖撑地,屁股翘起呈拱门状,这次,“厨师”要从“食物”的身体下面钻过去,算作烤两次。这样的动作要循环持续做下去,一共烤六次,“食物”才算烤熟。(进行两轮)
  小组比赛的规则: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半幼儿扮“厨师”,另一半幼儿扮“食物”。“食物”依次平躺在垫子上,保持一定距离。第一个“厨师”出发,要跨越每一个“食物”,再从每一个“食物”下钻回来,拍下一个“厨师”的手,下一位“厨师”才能出发。重复前面的动作,直至组内所有的“厨师”都烤过所有的“食物”。哪一个组的“厨师”先烤完所有的“食物”,哪一组就获得“金牌厨师”称号。(进行三轮)
  在案例2中,双人游戏与小组比赛的规则有一些区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双人游戏的时候,幼儿只是在不停地反复做相同的动作,显得十分单一,参与性可能会逐渐减弱。在小组比赛时,参与游戏的人数增多,同时设计三轮比赛,反复的比赛也会让幼儿觉得枯燥,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师作为支持者:忽视情感变化,缺少情感鼓励
  1.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
  案例3:大班体育游戏“垫儿乐”中翻跟头接力赛环节
  在翻跟头接力赛时,幼儿甲无意中脚碰到了幼儿乙的脸上,这使幼儿乙情绪激动、言语激烈,教师并未注意到此时幼儿乙的情绪变化,继续按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案例3中,教师完全是为了教而教,对非教学计划中的情况不加关注,只是留意要教的动作和幼儿的完成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相互碰撞是教学预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教师对其并未注意,也不敏感。虽然教学内容能顺利地进行,但是由于教师观察点的局限,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安全的支持。这样的教学虽然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得到完成,但是没有达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的目标。
  2.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
  案例4:中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中练习单人滚环节
  幼儿体验自由滚动后,教师让幼儿示范自己想到的不滚歪的方法。示范的幼儿方法不是很好,还是会滚歪,在一旁观看的幼儿不停地大笑。教师对其他幼儿的大笑行为没有制止。
  幼儿练习总会有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情况,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时刻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案例4中,教师并没有对做得不好的幼儿及时鼓励,予以积极回应,肯定幼儿积极思考的精神。对于其他幼儿的大笑,教师也没有制止。此时,进行示范的幼儿会感到羞愧和害怕,积极性可能也会减弱。教师及时的鼓励才是幼儿安全情感氛围的有力支持。
  (三)教师作为引导者:成人式提问,指导方式单一
  1.成人式的提问过多
  案例5:小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中练习跪爬环节教师的语言
  介绍要求:
  师:“今天的活动与垫子有关,通过垫子我有一个要求,听清楚了如何通过这块垫子,请你们双膝着地,通过这块垫子,然后回到座位上坐好。”
  师:“听清楚我刚刚的要求,通过垫子的时候是什么要求?双膝着地!”
  幼儿第一次体验过程中:
  师:“甲听清楚这个要求:双膝着地!”
  师:“乙听清楚要求没有?双膝着地!”
  师:“丙双膝着地,听清楚。”
  幼儿第一次体验结束。
  师:“刚才所有小朋友都通过了这块垫子,我提了什么要求?”
  师:“记得很清楚,但是在刚刚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
  师:“你发现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师:“有的人噌噌噌爬过去了,有的人相对要慢一点,双膝着地爬过去。”   请两个幼儿示范。
  师:“仔细看他们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
  师:“动作是一样的,为什么速度不一样?是因为哪里?”
  师:“腿和膝盖怎么了?”
  师:“腿和膝盖使劲了,爬得是快还是慢?”
  师:“原来要想速度快一点,膝盖就要使劲。”
  师:“我们刚刚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要求是什么?”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趴在垫子上,达到我的要求了吗?我们再来爬一次,解决第一遍的问题,速度,还有你的动作,好不好?”
  师:“刚刚有的爬得快,有的爬得慢,这次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幼儿第二次体验结束。
  师:“这一遍所有的小朋友动作和速度都提了上去,可还有小朋友的耳朵没听清我的要求是什么。”
  师:“第二遍我们知道了,如果我们速度要加快,我们要?大声告诉我!”
  师:“就要怎样?”
  在案例5中,教师在介绍要求和幼儿体验中提醒幼儿时,语言啰嗦,又很生硬,给人命令的口气,反复多次地提醒幼儿要双膝跪地,听清楚要求。当教师问幼儿“为什么速度不一样”,这样的问题难度大,幼儿不容易回答,提问具有成人式。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教师如果不加以提醒,幼儿回答问题的角度会多种多样,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对于幼儿每次体验后的总结相对简单,活动中反复以提问方式规范动作,缺少幼儿的自我总结,教师说得多,幼儿说得少,整个是成人化的课堂模式。提问的语言不规范、不准确,问题过于开放,幼儿不容易理解和把握。
  2.指导方式单一
  案例6:大班体育游戏“垫儿乐”中练习双手抱膝滚环节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师:“我等会请小朋友站在垫子前,背对垫子,坐在垫子上,用你的小手抱住你的脚踝,双膝并拢,头放在膝盖上,背一定要弯得像一个小拱桥一样,头弯下,顺势倒下去,然后起来。”
  师:“如果你的小手松掉,会怎么样?能不能起来了?”
  师:“一定要头低下去,弯成一个桥一样的形状,才能起来。”
  师:“有没有看清楚?”
  幼儿集体第一次体验。
  师:“我发现某某做得很好,请她做一下。”
  师:“她是把小手抱得紧紧的,头一直没有抬起来过。”
  师:“我们再来一次,要抱住,头不能抬起来的。”
  师:“脚要不要用力?不要吗?”
  幼儿集体第二次体验,教师个别指导。
  在案例6中,教师采用了直接示范的指导方式。在仔细观看时会发现,整个环节教师说得很多,主要是教师在掌控整个过程,而幼儿只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这样看似幼儿学会了,但这不算是灌输吗?如果碰到很多幼儿在教师这种指导方式中还是学不会动作,教师又该如何处理?还是反复地说教和直接示范吗?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我们更提倡,在做得好的幼儿示范后,应该由幼儿和教师共同进行总结,而不仅仅是由教师自己总结。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分析
  幼儿园体育教学要遵循身体全面发展、量力性、直观性、循序渐进、兴趣性、从实际出发、动作形成规律等原则。幼儿园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一)教师作为设计者
  1.教师要有充分的有关幼儿体育的知识
  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师首先要具有充分的相关体育知识。在设计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遵循动作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这包括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了解每项运动在各个年龄段的要求,了解本班幼儿目前的身体素质,幼儿园的场地和条件适合开展哪些运动,等等。
  在案例1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观察幼儿,了解哪些动作要领对哪些幼儿可能是难点,哪些幼儿基本可以顺利完成,心中要有一定的预设,运用最近发展区原则,恰当地确立重点和难点,设置活动目标。显然,对于小班幼儿,跪爬、倒着爬、钻爬前方低矮障碍物是比较适宜的,匍匐向前爬更适合大班幼儿。跪爬可以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以及背肌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爬过障碍物和倒着爬可以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匍匐向前爬可以增强四肢及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通过对各种爬的了解,合理安排游戏的环节,了解动作要领,把握重难点。这样,一个活动不会因内容的过易或过难而削弱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力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升。
  2.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
  情境创设主要是活动前物理环境的布置,活动中各环节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角色的设定。丰富多样的物理环境能带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一种进行游戏的氛围,让幼儿感到轻松愉悦,参与性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在设计多样的环节时一定要遵循兴趣性原则。
  在案例2中,游戏规则的制定可以根据环节的深入加以变化,适当地增加角色。开始进行双人游戏,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游戏的一个基本玩法,并进行练习。到后面小组比赛的时候,可以有“厨师”“食物”“调味料”等角色,但角色也不可过多,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同时将规则细化,比如,前一名幼儿完成后必须返回与后一名幼儿拍手,并且出发的幼儿必须先说“我是某某”才能出发。这样使比赛气氛加重,活动更加激烈有趣。
  (二)教师作为支持者
  1.教师要有关怀、接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
  每个幼儿是有差别的,每次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在遵循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
  在案例3和案例4中,教师的态度要么忽视突发情况,要么缺乏情感鼓励,使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互动。教师应尊重幼儿,接纳幼儿的错误,给予幼儿安全的心理环境,及时解决幼儿间的纠纷。   2.教师要给予幼儿情感安全氛围的支持
  情感安全氛围主要是给予幼儿鼓励和安抚,且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比如,当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拥抱;出现小组比赛输的一方,教师要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总结失败经验,同时告诉他们比赛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在案例3和案例4中,教师对活动中幼儿情感问题的忽视,也是对体育游戏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三)教师作为引导者
  1.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师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究的方式。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数量适宜;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比例要合理,适当启发幼儿;提问要有目的性,与活动内容有关等。
  在案例5中,教师的提问启发性问题少,针对一个问题反复问,多次强调要“双膝着地”,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幼儿缺少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反问幼儿“谁来告诉我动作是什么”。教师提问时语言随意,问幼儿“为什么速度不一样”,这种问题难度大,十分宽泛,不易回答,可以改成“速度不一样与身体动作有关,请小朋友注意一下他们的动作有哪些不同”。当幼儿已经掌握动作时,就应该将问题与活动内容相结合,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2.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
  直接指导是大多数教师喜欢采用,并且觉得简单有效的一种指导方式。在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中,这种方法具有争议性,因为过多使用会产生幼儿被动学习而脱离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情况。所以教师更多采用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对幼儿来说具有难度的、陌生的一些动作,教师的直接指导只是一个直观的印象。真正要让幼儿掌握需要的是幼儿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的间接指导,比如游戏规则、角色分配、幼儿示范等。教师的指导要直观、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意识。
  在案例6中,教师首先应把“双手抱膝滚”的标准动作进行示范,然后让幼儿集体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思考和探索双手抱膝滚的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选出做得好的幼儿,给其他幼儿做示范。首先,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出观察重点。其次,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总结出动作要领。最后,教师将幼儿总结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精练化。教师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尝试和探究的机会,才能使幼儿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
  三、结论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对活动内容选择、目标设定、规则制定等方面都必须斟酌考虑,既要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身体特点和发展水平,又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尊重幼儿兴趣。其次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环节,使游戏更有趣。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安全氛围的支持者,要用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互动,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关怀,尊重幼儿,能接纳幼儿的错误并耐心地指导,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开展体育游戏中,教师应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多用引导性的提问,采取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给幼儿自主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其他文献
一、教研背景  《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必须有1小时的自主活动时间,要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和消极等待。基于此,我有目的地进行了跟班调查,发现每个班的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主支配的时间都超出1小时。但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并都没有选择自己想玩的区角进区活动,大多是玩玩自带的或积木等桌面小玩具,更有甚者无所事事,追追打打。在此问题背景下,我们生成了一系列“坚持区角活动日常化开展,让自主
空间是有性格的。适宜的安排会让空间产生积极的气场,给人带来美好的情绪、塑造良好的性格。作为参与幼儿园建设的幼教人,我们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思维和心灵的涤荡,为空间创造一种恰到好处的性格,并将其传递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和朋友的情绪和性格当中。  空间的故事——翡翠湖畔的美丽翠鸟  空间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我们把对翡翠幼儿园的空间理解,融入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翡翠幼儿
“我爱皮影戏”是我园园本课程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简单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萌发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本文借用烹饪学之色、香、味、形和质五元素,介绍这一活动的设计和效果。  一、色:直观形象、引人入胜的课件  人对美食的欣赏向来“色为先”,菜肴的色彩可以刺激和调动人的食欲。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我爱皮影戏”活动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
2009年5月10日至12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培训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名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致开幕辞。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陆岳新副处长和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长致欢迎词,并分别介绍了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幼儿教育发展情况。来自地震灾区的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朱昌渝老师代表基层的课题研究人员
随着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颁布,我园便自上而下开展了新《规程》的学习探讨活动,在系列学习中,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尤其是第三十九条“爱护幼儿”修改为“尊重和爱护幼儿”,两个字的增加让我感悟颇深。两个问题也在脑海中不断碰撞:为什么要尊重幼儿?怎样尊重幼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新旧《规程》的对比学习,我的理解是:  一、为什么要尊重幼儿  幼儿,即正在生长发育中的人。他们年
一、“学习故事”到底要改变我们什么?  近两年来,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在我国幼教界掀起一股浪潮,深受大家欢迎,因为“学习故事”所传递的理念和我国《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一脉相承的。《指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而“学习故事”能帮助我们将《指南》的精神落到实处。在实践了两年的“学习故事”后,我们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是不是写好了“学习故事”,幼儿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素养和
案例  今天,孩子们轮到玩球类活动,他们对大大的瑜伽球特别感兴趣。琪琪将一个红色的大球滚了出来,正巧滚到乐乐身边。乐乐迅速冲过去抱住大球:“哈哈,我的大球!”他大大的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的笑意。琪琪着急地跑过去扑在球上。乐乐笑容顿失,紧张地抱紧大球。“这是我的球。”“明明是我先拿到的。”琪琪的小脸立马严肃起来,并试图将球滚走。乐乐紧紧地抱住球往自己的方向拉,并哭着说:“我先拿到的,给我!”琪琪向站在
数字10的妙用  管风燕    今天上数学课,孩子们学会了数字10。当我问数字10可以用来做什么时,轩轩说:“洗手后可以用10次手!”对啊,何不把数字10应用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呢?于是,站队时我请他们一起数10下,在10个数内站好队;吃点心时,我请他们自己拿10个小点心;户外活动时,我请他们轮流玩小秋千,每人玩10下……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
一、关注幼儿表现,促进游戏自主生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具有丰富想象力,经常能从一个活动中生发出另一个游戏活动来。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支持,促进游戏的生成与发展。主题游戏《汽车》就是从《建筑工地》活动中生发出来的。  自主性游戏开始了,建构
幼儿园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自身品牌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成长、发展中的幼儿园,五年来,我们把“面向全体,自主发展,塑造幼儿阳光般的心态”作为办园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思考  探寻思辨,理解特色。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思考、质疑:究竟什么是特色?什么是幼儿园特色?什么可以成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在学习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对特色有了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