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关键词]现状;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探究;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的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肤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只有对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文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出发,通过备课、导课、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实验教学、让学生和老师在高中生物的学习和教学进行探究性。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 。
  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2、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
  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误区:(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动手实验=探究式学习。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前二个问题,教师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而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二、探究性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高二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前一天,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归纳出了以下几个要点:①注意材料的易得性:还原性糖和脂肪从植物中获得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而蛋白质在动植物中都有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②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而淀粉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要用双子叶植物。有一些单子叶植物的叶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所以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因此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③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卵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时我们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再次,探究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化,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此外,虽然教学内容有所变化,但教学评价多数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浅薄的思考和感悟,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争取尽早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四、面对问题问题策略的探究
  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驗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其他文献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喜欢音乐的天性与生俱来,因为音乐会为他们带来快乐。但是从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老师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一味地讲解音乐知识,将音乐与生活脱离,或是一遍遍生硬地拍节奏、视唱主题旋律,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验不到音乐的魅力,更感受不到音乐的快乐,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随之消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期刊
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让教师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除了相关的奖励外,更多的是要为教师创设条件,让他们愿意进行教育科研。一提起教育科研,许多老师的头皮就大了,就会想到很困难,很深奥。其实,教育科研是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的,更是为教师自身服务的。这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引导教师从最细小的地方入手,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其实并不难。  首先要教给细小的思考方法。比如教师要写一堂课的教学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课改的试验田里遍撒着革新的种子,它们沐浴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然而,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并没有得到革新,它们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认为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改革。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
期刊
怎样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导向,这就要求学生寻得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探索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力图使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调动,以达到课堂的高效率。我就学生学习方法作了如下探讨:  一、预习方法  一是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预习单词时,先听后读,要做
期刊
【摘要】博物馆的形成包含着一种同化特定对象的无意识过程。当博物馆事实上已经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物时,它的萌生与增容实际上往往对应着特定自性的近乎无条件的强化。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人们才会比较深切地理解看似展示与存储物品的博物馆的整体性意义。通过对展品的理解来渗透文化,来建立对博物馆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建立不仅是教育和学习所必须走的路,同时也时代进步的进步的体现。 通过以上叙述让我们初步的理解博物
期刊
职高教育教学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和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让他们摆正心态去努力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强自我效能感,减轻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他们整体的英语成绩,
期刊
随着现代电化教育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应用己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教育能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所以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让孩子受到创造环境的熏陶,创造力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创造能力,创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从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关键词] 地理教学;培养;环保意识;学生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事宜,是目前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地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和环境保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各个学校都将原来的只追求升学率,转向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上来。我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也积极的参与了此项活动,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外争生源、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内练素质”的办学策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窗口,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年受到
期刊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科学知识的再现、再创造过程,这种过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同时在其传授过程中具有可预见性和学科艺术性。一堂成功的物理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学科艺术的展现过程。充满艺术性的物理课堂能给学生以科学与美的统一、和谐之悟,这种体会将激发学生审美、辨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倍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师所采取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结合本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