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牧的《赤壁》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围绕国家兴亡发表感慨,可谓大主题,但诗人是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一大主题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折戟”说起,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又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通过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通过对平凡的小事、小物、小景的叙述、说明、描写、议论,阐明大的道理。下面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学习“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技法一:小事大道理
  《散步》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可谓平常不过的小事。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走哪条路的分歧,最终采用了“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的解决方案。于是,文中就有了一对中年夫妻背起一老一小两代人的生动画面。通过这件小事,作者感慨道:“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背”,整个世界就成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我”和妻子代表了整个中年一代,家庭的责任就变成了社会责任。
  散步,本是日常之事,作者却能从中窥见人生大道理。这样取材立意,便是以小见大。
  再看《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描述: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这里的“小”是指“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大”是指“我”由此体悟到的人生大道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解决,再大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从一件小事中悟出大智慧,这便是以小见大。
  技法二:常景含真意
  写文章有一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即通过描写我们熟悉的景物,借景物抒发情怀,或者借景物说理,把景物作为表达情与理的载体。这样,寻常景物就被赋予了真情、寄寓了道理。这种手法中也能体现以小见大之法。
  《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是我们熟悉的寻常之物,它辉煌繁茂、生机勃勃,作者要赞颂的正是这生命的欢乐。然而作者想到了十多年前自家门前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因为不再开花,那株紫藤萝的生命遭到扼杀。今天,藤萝又开花了,而且“这样盛,这样密”。从它的身上,“我”感受到苦难终将过去,美好自会到来。抚今追昔,是紫藤萝瀑布让“我”懂得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生命真谛。
  这里的“小”指的是紫藤萝瀑布的景之美,“大”指的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感悟。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要想通过寻常的景和物突出大主题,在写作时就要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赋予景与物以情感,提升景与物的层次。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就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北方抗战军民及其精神。状物很平常,但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以深刻的内涵,平凡的景与物便承载了大的主题。
  技法三:小事大背景
  “以小见大”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小事大背景,即写大背景下的一件小事。具体到文章中,就是把日常的小事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来表现,这样小事就有了大主题。
  《最后一课》写的是一堂法语课,反映的是爱国主义大主题。之所以能小中见大,就是因为一堂课发生的背景非同寻常。例如,上学路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镇公所布告牌前站着许多人、上课时教室的气氛异常等,都是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甚至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他们(指普鲁士兵)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在表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那天的法语课成了最后一堂课,韩麦尔先生才会发出战斗动员令——“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在一堂小学法语课上集中体现了出来。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在感染读者时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结语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平凡且瑣碎的,里面充满凡人、小事、常景;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懂得品味,精心提炼素材,以恰当的手法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那么从小的人、事、景中也能有真见解、大情怀。正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其他文献
大约公元前312年,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纳巴泰人在位于死海和阿克巴海峡之间的一条神秘峽谷中定居,他们开山凿石,建立城市并称其为“佩特拉”。佩特拉曾是古代商贸的重要通道,有过极其繁荣显赫的时期。由于地震和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被遗弃了。岁月流逝,佩特拉古城如谜一般隐遁在时光的深处,寂寞地辉煌着,直到1812年才被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重新发现。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期刊
【导语】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一直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到“气冲斗牛”“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难感受到人们对牛的敬佩和赞誉。预计在2021年中考作文命题中,“牛”品质和“牛”精神将会成为命题热点,写“牛”的作文题将会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以“牛”为主题的作文呢?  一、深挖“牛”的内涵 要想写好“牛”
期刊
小镇建了一座教堂,人们赞不绝口:漂亮的拱门,精致的十字架……  一颗钉子唉声叹气:“哎!没有人注意到我,也没有人夸我。”钉子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就从木板上跳了下来。  一天夜里,狂风肆虐,暴雨如注。那颗钉子所在的木板松动了,雨水渗进教堂,浸湿了穹顶和地板。豪华的灯具坠落,砸毁了十字架;精美的瓷砖脱落,砸毁了拱门……一座教堂因一颗钉子的缺席而毁于一旦。  也许我们始终得不到别人的褒奖,也许我们一直都默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其中,对比阅读的考查形式比较受欢迎。一般情况下,选取的两篇文章,一篇出自课内,一篇出自课外,两篇文章或在内容与主题上相近,或为同一作家的作品。也有部分地区两篇选文都出自课内。下面以中考真题为例,分析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及复习策略。  真题在线  (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期刊
赠花卿  【唐】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存世。  【赏 析】这首绝句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
期刊
约旦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约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拥有5项世界遗产,其中4项为文化遗产,1项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誉为“沙漠中的博物馆”。  约旦首都安曼是一座著名的西亚古城,历史悠久。站在古城山顶眺望由七座山丘组成的安曼城,看到的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阿拉伯风格的白色建筑。这也是这座古城被称为“白色之城”的原因。古罗马剧场坐落于安曼城堡山脚下的老城区,依山而建
期刊
虚构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凭空捏造”,另一个是在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也就是说,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时,通过观察、采访和阅读获得各种材料,在大脑中进行重新组合、融会和升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日常生活中,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注重积累,才能通过想象虚构创造出新的形象。虚构必须凭借想象去完成,创作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对所叙述的故事或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艺
期刊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  曾晰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父亲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有一次,孟
期刊
热爱是果敢选择的动力,热爱是跌倒爬起的理由,热爱是前行路上的指示牌,热爱是到达彼岸的方向标。因为热爱,生命之树才会花开四季、生生不息。  素材快递  张衡爱学探其真  张衡,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一天,张衡从一本书上读到几句话,这几句话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
期刊
孙老师: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传》,看看同学们有哪些阅读感受和心得。  ? 发言:雏鹰小组  ? 主题:“温暖”的呼兰河  胡艳欣:虽然作家萧红的一生充满坎坷与不幸,但是因为有一个疼爱她的祖父,她的童年时光充满了温暖与快乐。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