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始作文课。上课后,老师先说明这是一节讨论课。讨论:下列各项,你认为哪一项对人生最有价值——(1)拥有美貌贤惠的妻子或英俊博学的丈夫;(2)掌握一门绝技;(3)一个由你主宰的小岛;(4)一个藏书极为丰富的图书馆;(5)和心爱的人浪迹天涯;(6)三五个能和你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7)生时潦倒,但死后名垂青史;(8)生活虽不很富裕,但有一个温馨的家庭;(9)200万美元的股票;(10)能够从事你所向往的事业并作出非凡的业绩;(11)拥有世人为之倾倒的魅力,拥有无数的崇拜者。讨论要求:每人只能选一项,并且要说明选择该项的理由;同学间不同的选择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辩驳。教师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自由发言。起先,是各抒己见,课堂还算平静;后来逐渐进入互相质疑,言辞渐趋激烈,待到对立的观点交锋,互不相让,各人援引事例或引经据典,讨论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深入,不同的观点逐渐形成不同的阵容,辩难气氛白热化,收煞不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不谈自己的看法,只是组织讨论,维持讨论秩序。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教师请学生将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加以整理,在课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根据作文内容自己拟定。
  这节作文课,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老师着眼于学生明确各自的人生价值取向,着意于让学生明确此次写作的核心内容,并将这些作为写作的基本条件。在上课之前,教师并没有说这节课是写作课,而只说这是一节讨论课,让学生摆脱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一心一意投入到讨论中来。他们讨论的是人生价值问题,面对的是争论,这就逼着他们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找到足够的根据,让自己的观点能立得住脚,在论辩时把思路理顺,能够说服对方,而不会去考虑写作教学灌输给他们的写作的条条框框——在这种时候去考虑这些问题,会妨碍他们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实际上也妨碍了对写作内容的思考。这11个备选项,每一项实际上都代表着一种人生价值判断,而且每一项都有其道理,问题是怎样将其合理性阐发出来,用什么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大庭广众面前立得住脚。当学生将这些问题理清楚以后,写作的基本问题即“写什么”也就解决了。教师作这样的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真实生活的思考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按照常情作出自己的判断而形成思想——实际上也更容易进入写作思维,即使学生对“如何写”这一作文章法的技巧性不懂或不甚懂,也能够根据课堂的活动内容清理出自己的写作思路。但是,若一想到自己是在写文章,就很容易到人家的文章里去讨材料,讨结构,讨语言,也很容易进入程式化写作的窠臼。
  其次,老师着眼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以激发情感来激活思维。学生选择一个选项,当然基于平时的认识积累;当众申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需要思考将平时的倾向明晰化,条理化。但由于这种思考缺少情感的动力,往往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当讨论进入到论辩阶段时,各种不同的意见发生碰撞,特别是,一种观点受到别人的责难,遭到不同意见的挑战,维护自己观点的固执会催生强烈的情感力量,进而化作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的动力。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会空前活跃起来。因为面对着反对意见,思维的方向性很强,每一个有价值的念头、有价值的根据都不会被学生放过,他们会从中挑出最有力的闪念作为武器,回击对手——从写作的角度看,是挑出最有价值的材料用来表达。另一方面,辩论时不可能不带感情,尤其是在激动的情感背景下,语言自然带着情感;写作时,辩论的背景会自然地变为写作背景,辩论的语言也就自然地变为写作的语言,带上了强烈的情感。
  再次,老师着眼于学生生活价值取向的不同,着意于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老师所列的各选项,或纯物质的,或纯精神的,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或非常世俗化的生活,或较接近世俗化的生活,或距世俗生活有很大距离的,这些不同价值的选项本身,就已使学生作文的思维指向性有所不同,而更为重要的是,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讨论方面。学生的不同选择,导致其后的争论;争论中为寻找辩护理由而使思维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进而强化其个性化的思维倾向。可以设想,以此为基点的文章写作无疑也将是个性化的——对生活个性化的感受与认识必将带来个性化的文章。如果说学生的选择本身就为作文奠定了较为丰富的思维分支点的话,那么,众人各异的陈述交流,又使得即使是同一种观点,也将呈现出不同的支持理由,最后使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其他文献
18世纪以后,埃及最后跃的苏非教回是巴克里耶教团。这个时期,塞易德·赫里利·艾勒巴克里主持教团事务,他承袭了塞易德·穆罕默德·舍目思丁·艾勒巴克拉所创“巴克里耶”教团(14世纪
世上有许多父母,羡慕天才,抱怨自己不是天才。当他们事业无成时,就把天才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逼孩子拼命地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来成就天才。孩子呢,也日思夜想能够得到一
關于《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一句中“长”字的读音,课下注释注作“zhǎng”,解释作“生长”。《教师教学用书》的“补充注释”里还作出这样的说明:“长,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长’应读‘cháng’,即‘高大’之意,可能是考虑到与‘流之远’的“远”相对。但从文意上推敲,仍理解为‘生长’之意较好。‘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  
一、题型分析 2005年上海卷阅读题中首次采用了段落主旨配对题。此题要求考生在读完一篇短文后,根据每段的段落大意,在所提供的数个选项中,选择对应的段落主题句,并把标号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
想象一下,如果你家里突然住进来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外”,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了上海市第四中学几位同学的身上。2005年10月,他们迎来了姐妹学校德国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所做的报告,是中国前进路上的一座丰碑巨碣,全世界都翘首瞩目。这座新碑碣焕发了中国人的精神,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意义深长,涵蕴广厚。笔者作为文化工
在新课改中,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于语文的内涵和价值,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思想性和审美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育的艺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交往;有交往就少不了是非,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在学校,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班主任,自然,学生就免不了对班主任产生一些看法,进行是非评判。当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