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愿景沟通水平增强学校管理实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愿景理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专家与学者提出,被引入非赢利组织和国家行政组织的管理中,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显示了对社会组织具有的普遍意义,为我们将愿景引入学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学校愿景是一种由目标、使命、核心价值和未来理想状态融合而成的学校发展蓝图。学校愿景对学校成员具有凝聚作用,它能使学校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它具有激励作用,它可以使与学校相关的每一个人联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然而,学校愿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于做好学校愿景的沟通。
  学校愿景沟通是指学校领导者与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成员间就学校愿景的传达。其中既有由学校领导发动的自上而下的对学校愿景的宣讲、阐述,又包括学校成员自下而上的回馈其建议、意愿。学校愿景沟通的最终目的在于所有学校全体成员都能清楚理解学校愿景,实现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融合,通过学校战略具体化,最终促进学校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背景问卷;第二部分为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设五个问题。
  三、研究过程与数据收集
  (一)样本分布状况
  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范围涉及包括海淀区、丰台区、顺义区、房山区、密云区等五个区。本研究正式问卷共发放900份,回收800份,回收率为88.8%。其中有效问卷666份,有效率为 83.3%。
  (二)试卷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来评价问卷的一致性信度,结果如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在五个问题中“完全符合”的认同度均未达到65%,在“我清楚我校愿景”方面“完全符合”的认同度仅为为46.4%。这显示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在与教职工就学校愿景沟通方面是不够的。据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利用沟通的位差效应,提高学校愿景的沟通效果
  沟通位差效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来自领导层的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属知道并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达到90%以上。平行交流,就是領导者在消除等级障碍的前提下,以与教师平等的姿态在学校内部进行的各种交流。这就要求校长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教师之中,就学校愿景的内涵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即可以增进双方的的信任,又可以高效地进行交流,甚至可以通过教师的情感变化和言外之意,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
  (二)改革组织机构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组织机构和社会的联系不断加强,学校组织机构必须与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适应,尤其计算机介入学校管理,对学校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针对组织机构变革,可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实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扁平化的管理的特点在于管理跨度大而管理层次少。由于管理层次少,校长与教师以及中层领导更容易接触,缩短了信息沟通的距离,不仅提高了信息的沟通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管理层次的减少,为校长与教师感情加深创造了条件,为获取大量真实的信息提供了情感基础和心理基础。因此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强化年级组、教研组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第二,学校组织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是学校所面的客观现实,组织多元化有助于平衡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组织的诉求。学校的组织机构的多元化为沟通渠道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第三,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团体的建设。人际关系论者认为,非正式组织遵循的是感情逻辑。人与人合作的限度更多的取决于团队的非正式组织而不是正式组织。它不仅控制着每个组织成员的行为,而且也影响着成员之间沟通信息的方式、效率与效果。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建设。
  (三)正确处理学校愿景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提高学校愿景沟通的效果
  其一,关于学校愿景的生成性要素。学校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如校史、著名人物、教师的教学风格、校园精神等要素,我们称之为学校愿景的生成性要素,它体现着学校愿景的继承性。对此,沟通应重点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可以从教师发表的论文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先进教师事迹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并加以提炼,这样可提高教师对学校愿景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
  其二,关于学校愿景的预设性要素。学校愿景的确立,需要注意吸收学校外部的相关要素如社会发展的要求、先进的理念以及其他学校的经验等,这些是由外部引进的来的,我们称之为学校愿景的预设性要素,它体现着学校愿景的先进性,应重点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话、讨论;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的信息资料,编撰成校本培训资料,组织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与实践,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愿景。
其他文献
一、明确思想、提高认识,推动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培养  教师信息化建设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师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已经引起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
期刊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教学教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收集素材,生活中我常常会在学校大型活动中抓
期刊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难管理。面对这一群刚升二年级的小豆子,无论是学习、打扫教室、还是班级各项活动孩子们总是拖沓散漫,没有自觉性。总是让人催了又催也不见成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为此我也想了很多办法,上学期一整学期我和家长们都在讨论并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让大人盯着还是手把手教着,亦或是用物质奖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总是提不起来,教育效果一点也不好。这学期中期我在家长会上将家长们按照居住
期刊
一、研究目的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且要求各部门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纲要中的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一章中提出了要大力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儿童是新中国发展的后备军,促进儿童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成为了计划的重中之重。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中明确指出要广泛的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爱好,努力实现青少年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学生在校期
期刊
学习型语文课堂指的是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变“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为“以学为主”,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增强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为小学语文教与学提供评价依据,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评价标准》指引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能力习
期刊
随着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今社会PLC的功能强大、使用容易、可靠性高,常常被用来作为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設备的控制。组态软件技术作为用户可定制功能的软件平台工具,在工控机上可开发出友好的人机界面,通过PLC可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电动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也这样做过,勇于大胆实践、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不断反思又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渗透法制教育知识点,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可以说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运用这种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赏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现实文学内容的理解,也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耀小学生语文课堂生活,更能破绽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其家庭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系统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中得到启示,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
期刊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体现的是一种新语文思想。它致力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加重视学生的积累、感悟、熏陶、语感的培养,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主动学习、自主领悟
期刊
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应保证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主要的学习内容;而且,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进行适当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转达到主要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成绩落后,并不在于智力的问题,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时间。这说明学生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教学中努力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