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心听觉能力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中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的内心听觉是指每个人在大脑中所储存,积累的音乐记忆与经验与实际的音响发生作用和关系的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在音乐基础的学习,音乐艺术的表演与创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将无声的乐谱转化成为有声的音乐,把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更好地展现给欣赏者,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就必须在表演时加入表演者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思想情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儿童歌曲弹唱》结合了钢琴技术与和声编配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既是对之前学习的钢琴弹奏的检验与提升,也是促进音乐感知,创作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的途径,在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内心听觉这一能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内心听觉能力;儿童歌曲弹唱;听觉预感
  音乐的“非语义性”,“非视觉性”决定了音乐无法像绘画,文学一样,可以直接欣赏到创作者的作品,直观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作为一种流动的声音艺术,没有了表演,乐谱的存在就毫无意义,音乐必须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将其从纯粹的音符记号变为动听的音响,以此来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在这过程中,表演者就成为了连接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通过表演为音乐听众提供审美享受,影响和提高听众的审美能力。”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中,笔者以众多耳熟能详的儿歌为起点,通过讲授基本的和声编配知识与伴奏音型的选择,结合学生已有的钢琴技术进行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聆听每位学生经过思考,设计,编配之后所弹出的儿歌,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作并提出可操作的建议,鼓励每位学生能够尽自己所能用不同的和声和音型之间的搭配来更为完整地表现每一首儿歌的情感,因此,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就发挥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理论意义
  关于音乐内心听觉,音乐专家学者将其概述为一种“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内心听觉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的对音乐的若干片段的记忆与储存。谈起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想到的都是专业的,复杂的技术,难以完成的一系列高难度技巧,诚然,对于钢琴弹奏来说,没有出众的技巧是不可以的,但是,要弹奏好一首钢琴作品,包括要编配好一首看似简单的儿歌,甚至是用不同的方法来配置同一首儿歌,弹出不同的感觉,除了运用技巧之外,还要拥有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布索尼说过:“演奏技术并不单指手指,手腕或力量,耐力,最高的技术集于人的大脑之中。”李斯特认为,“用心灵创造技术”,这两句话都阐明了一个观点,音乐的技术应该是深入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只有技巧没有发自内心深处情感的演奏,只是单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在《儿童歌曲弹唱》的学习过程中,想要让编配更贴合儿歌的内容与情感,更容易为幼儿接受,必须要对每首儿歌的歌词,旋律,节拍,节奏特点有充分的事先认知,可以通过模唱的方式快速将儿歌完整地记忆在心中,继而找寻自身认为较难配置的和声及弹奏技术。
  从理论上,内心听觉分为了旋律性与和声性两种,旋律性即对旋律的感知,想象与记忆能力,和声性指的是对和声,复调作品的感知与想象,创作,例如,在对一首儿歌选择适当的和声之前,我们先要熟悉它的调式调性,旋律的走向,是否有特别的节奏型等等,然后,将其旋律和歌词完整有感情地背唱,在心中对整首儿歌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随后,根据调性确定伴奏声部主和弦的位置,再开始进行编配工作。从简单的简谱变为有良好和声配置,合适伴奏音型,并最终弹唱出来的每一首兒歌,都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内心听觉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将学习积累的音乐知识,经验,钢琴技能与弹奏作品内容相结合,形成想象过程。这种想象过程是创造力的出发点,应符合表演主体内心需求的主观音响效果。通过它,音乐作品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价值。因此,在儿歌编配与弹唱的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设想最接近于完美的各种编配方案,这种有意识性的活动会促使学生非常努力地进行练习,并朝这一目标前进。
  二、内心听觉能力在课程实施中的实际运用
  (一)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进行视唱和默唱的训练
  前文提到,想要完整地进行某一首儿歌的弹唱,必须经过熟悉背唱儿歌一和声与伴奏音型的编配一熟练弹奏伴奏并有感情的演唱这三个步骤,第一步骤就运用了对旋律性内心听觉能力,学会在心中默唱旋律,一般来说,儿歌都是比较短小精炼的,有时也会有简单的乐段,学生完全可以使用已经学习过的视唱技能进行识谱即唱,如果是已经听过熟悉的儿歌曲调,就可以采用默唱的方式,“应与音乐理解和记忆的训练工作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在确信学生已正确地理解之后,就应凭记忆来唱旋律。”同时,应使学生养成倾听的能力,即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聆听,进行基础的音乐分析工作,辨明旋律的调式,旋律的进行方向,有无特殊的变化音等,为和声配置奠定基础。
  (二)具备听觉预感
  B·谢列金斯卡娅(前苏)认为,听觉预感是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较高训练阶段,“‘听觉预感’就是在唱(奏)前一个音符时,在不借助乐器,而凭乐谱就能预先在内心提出下面不熟悉的旋律中的每个音的音高和音值的一种听觉能力。觉察能力是音乐听觉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学生专业活动能力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迈卡帕尔在其《音乐听觉》一书中说过,这种“听觉预感”能力是训练内心听觉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对于初学音乐或是已有一定音乐能力基础的学生而言,“听觉预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自身音乐识谱的快慢,视唱的准确与否,大脑中记忆的音乐经验的程度,记忆力水平等条件,只有我们掌握了一定量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某些音乐的现象之后才能发生,举个例子,在刚开始接触儿歌弹唱这门课程的最开始,是熟悉基本的和声知识,包括和弦中的正三与副三,传统和声功能的循环圈,某些特定位置的和声应如何配置等,要求学生在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上分别弹奏并模唱正三原位与转位和弦的连接,以此将不同的连接方式通过音响的形式作为素材以备使用,通过训练,笔者发现,假设从C大调的主和弦开始让学生先唱再弹时,除了运用音程间的关系来构唱,随着反复深入的练习,学生可以直接在心中想象下一个和弦根音或是低音的音高,并能够用标准音在心中事先准确地校对,如果从主和弦弹唱到下属和弦,就是C到上方纯四度F的音高距离,如果是从主和弦弹唱到转位的属五六和弦,就是C到下方小二度B的音高距离,这项练习为学生今后尽快地找到每一个调式的和声连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对作品进行有意识的想象
  我们知道,作曲家们在钢琴作品中运用了许多复杂的和声体系和织体手法,大大丰富了钢琴音乐的声音色彩,钢琴的声响不仅只有强弱之分,还表现出了明亮或阴暗的,欢乐或悲哀的,柔软或尖锐的,温暖或冰冷的音响特质。在实际练习或弹唱儿歌之前,都应该将这首儿歌歌词所描绘的情景和情感色彩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有意识的想象,特别是某个和弦,某句旋律,某个伴奏是否能有作曲家内心所希望的音响效果,是否能够通过编配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要想象这些片段在实际演奏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难题,还要想象在实践中该采用何种方法来达到他的内心期望,有的时候,某个特殊的和弦或是伴奏音型会在脑海中一直重复的出现,当这种想象转化为了现实,自身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四)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训练内心听觉,塑造内心听觉形象必须建立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性认识,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时,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对于更好地理解音乐,能够在心中默默地照回忆如何弹奏是有重要意义的,当接触一首新的儿歌并开始编配时,需联系已掌握的相同类型的儿歌,结合以往听觉积累,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对此曲新的音乐意象。当然,音乐记忆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是内心音乐听觉积累与形成的条件,随着听觉经验的不断累积,记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听过一个陌生的作品之后能够再现,并将其长时间保存在头脑中,以便随时将记忆中所保存的音乐信息提取出来。对此,阿克谢耶夫曾经建议,“看着乐谱听他人的演奏十分有益,这种实践活动应尽早开始。”
  综上所述,在《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学习中,必须长期,反复地巩固弹唱相关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训练,同时坚持系统化地培养内心听觉能力,有助于编配弹唱的中丰富,发展儿歌作品,使演奏的艺术性更加完美。
其他文献
在简要介绍DOCSIS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DOCSIS2.0上行物理层新增加的S—CD—MA调制技术,并且对。DOCSIS2.0与DOCSISl.x在上行物理层所采用调制技术以及不同调制方式和带宽
【摘要】音乐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食粮,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让欣赏者心情愉悦,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为了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文章提出采用渐进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等路径。  【关键词】音乐鉴赏;有效教学;渐进式教学;个性化教学  音乐鉴赏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高中音乐课程能够舒缓学生学习高考科目所带
H.264标准在基本档次和扩展档次中采用CAVLC熵编码,完成对变换系数残差块的编码。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H.264标准的CAVLC编解码器,程序代码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并在QuartusⅡ
为保证工作面端面顶板的稳定控制与支架的稳定,结合某矿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条件下开采生产,采用理论分析与FAC3D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综合分析工作面端面顶板失稳规律。研究表明:
【摘要】《波莱罗舞曲》(Bolero),又译为《波露曲》、《波丽露》,由法国著名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拉威尔是法国印象主义潮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优秀管弦乐作品,为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波莱罗舞曲》是其最后一部舞曲作品,作品凭借优美的故事情节,独特的演奏手法,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被公众普遍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作品之一。本论文将就《
给出了一种用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服务器的设计,介绍了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视频服务器的硬件结构,重点介绍了在uClinux下设备驱动程序及应用程序的设计,结合项目实践解析
针对工作面来压期间因采空区发生大面积顶板垮落而导致工作面支架压架、回采巷道围岩难以支护的问题,对此类条件的工作面进行理论分析及现场矿压观测,得出结论如下:通过理论计
基于极薄煤层开采现状,介绍极薄煤层开采配套设备的选型基本原则,分析三机选型的具体参数及要求,并通过计算确定了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机之间的配套选型。结合实践分析数
对低通原型滤波器进行变换,设计CATV双向放大器的分波器,并给出其PSPICE仿真频响曲线.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研究的方法,很多学生为了学好物理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某些知识还是难以完全掌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