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云南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云南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在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发展迅速,应通过提高自身国际化竞争能力,注重留学生专业学习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升云南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云南—东盟 留学生教育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推动和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和投资等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2010年1月1日的正式启动使得中国成为部分东盟国家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大量掌握双边语言、熟悉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的合作促进自身的发展。
云南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云南教育部门紧密围绕“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制定了“一家园三平台”①的教育桥头堡建设规划纲要,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省率先出台了《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外国学生管理文件,为留学生管理提供了文本依据。
1 云南省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来云南留学的东盟学生数量增长快速稳定。截至2010年11月,全省63所高等院校中有47所在不同程度上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据统计,2002年,来云南的各类长短期留学生和外国学生比2001年翻了一番,达到1760人;2003年首次突破2000人,2004年超过2500人,2005达到4569人。以后每年稳定增长,2008年4244人,2009年8102人,2010年9017人。②在这些学生中,来自周边国家的占到了半数以上,泰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留学生人数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为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窗口,云南的高校担负着更多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重任。在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云南高校把跨境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进入我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列,连续培训泰国、缅甸、越南汉语教师。云南民族大学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成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成为中国为周边国家培训汉语师资的重要基地。云南师范大学在东南亚国家举办7所语言文化中心,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中心,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云南大学2009年与缅甸福庆学校合作开办了孔子课堂,并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大理学院、红河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和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合办了DHY—RUPP汉语教育中心。形成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在周边国家推广汉语。
2 云南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问题
2.1 留学生教育吸引力问题
近年来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中,虽然东盟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生源国角度来看主要以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学生为主,其中又以越南学生居多,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来滇留学的人数较少,而来自文莱的留学生则少之又少。从2006—2009年,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达15096人,其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留学生人数居多,占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总人数的95.83%。
从学历层次看云南留学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来滇学习的留学生主要分为语言生、学历生两个类别,学历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一直以来,留学生中语言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本科生次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最少。以云南省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云南大学为例,2008年留学生总数为1517人,其中,学历生仅为254人,不到留学生总数的17%。同时学历留学生的层次较低,主要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较少。
在学校的选择上虽然云南民族大学已经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但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其他著名大学也同样具有相同专业,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些留学生更愿意选择国内的名牌大学就读。因此,与中部、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还较弱。
2.2 专业与课程设置问题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外语翻译,而是既懂外语,又懂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学生所学专业角度看云南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言文学、医学、经济学,专业相对单一。对外汉语专业在高校中重复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3 增强云南高校留学生教育竞争能力的策略
3.1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云南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优质的教育是吸引留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要培育云南高校自身的竞争力,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教学改革等多方面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强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力,整合合作各方的资源,提升留学生教育的层次水平,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学校自身的竞争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云南省各高校应突出学科专业优势,结合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例如昆明理工大学依托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有色”学科体系来吸引留学生到校学习。在课程结构上,增加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形成一大批课程“品牌”,以此加大对东盟国家学生的吸引力并增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
3.2 开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来云南的东盟留学生绝大部分在本科院校就读,且就读专业面较窄,以医学、国际贸易、汉语言文学为主。东盟国家都处于经济需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交通、旅游、机电、农业、水产、畜牧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云南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却没有行动起来参与东盟留学生教育。因此要扩展留学生教育的范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例如国际贸易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加工技术人才、会展人才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也积极招收与云南毗邻国家的学生。 3.3 保证留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
要为东盟国家培养人才,就要适应这些国家的技术要求,符合这些国家的政策标准,不能让学生学了回去后无法使用。因此要编写适合东南亚国情、技术标准、经济法规的教材,要编写符合国际标准(ISO)的教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虽然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之前已经通过了汉语6级考试,但是书面使用的汉语与日常生活用语差异较大,很多大学专业课的词汇在6级里是没有的,看专业课仍然需要查阅很多词汇,许多留学生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造成学业方面的困难。针对留学生这种基础知识较差的情况,可以安排有经验的辅导员以“一对一”的方式来克服学习障碍,也可以选择优秀的中国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一对一”帮扶辅导模式,帮助留学生适应学校及周边的环境,解决校园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4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以及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整体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云南高校应积极聘任更多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来云南任教、短期讲学和从事科研活动;发挥云南地方公派留学生基金与“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作用,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外语水平(包括英语和东盟国家语言),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举办东盟国家文化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在教学上尽量配备兼通东南亚语种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采用英语+汉语+(东盟)小语种的方式教学,这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5 把好生源质量关,扩大留学生引进和输出的规模
与中部、东部较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云南高校的知名度、软硬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生源,云南省很多高校都降低了入学门槛,对留学生的要求也比中国学生低很多,这必然影响留学生教育质量。因此要严格把关生源质量,要求留学申请人员提交必需的材料,例如学历证明、学习成绩单、汉语水平考试证书等。在把好生源质量关的同时有步骤地增加留学生的规模。
3.6 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关心留学生,做好留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来云南的东盟学生我们要完善服务体系,为东盟国家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努力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留学生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在国外的品牌。应针对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不同点实施教育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提高留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真诚的服务让东盟国家留学生所接受,使他们来得了、住得下、学得好。
3.7 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
目前,云南省的国外留学生多半来自东盟国家,尤其越南的留学生较多。这些国家赴国外留学的学生的家庭并不都具有强大的经济支付能力,如果云南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没有奖学金,估计他们很少选择云南。在同等自费的条件下,东盟和南亚的学生很可能会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地读书。因此除国家拨款设立的留学生奖学金外,云南省高校应为外国留学生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重点资助东南亚、南亚来滇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还可以提高招生的质量和层次。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此外,东南亚国家多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学生到国外留学花费较高,应考虑给这些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出台允许留学生打工的法律规定,提供就业机会,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便利。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云南—东盟 留学生教育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推动和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和投资等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2010年1月1日的正式启动使得中国成为部分东盟国家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大量掌握双边语言、熟悉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的合作促进自身的发展。
云南非常重视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云南教育部门紧密围绕“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制定了“一家园三平台”①的教育桥头堡建设规划纲要,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省率先出台了《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外国学生管理文件,为留学生管理提供了文本依据。
1 云南省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来云南留学的东盟学生数量增长快速稳定。截至2010年11月,全省63所高等院校中有47所在不同程度上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据统计,2002年,来云南的各类长短期留学生和外国学生比2001年翻了一番,达到1760人;2003年首次突破2000人,2004年超过2500人,2005达到4569人。以后每年稳定增长,2008年4244人,2009年8102人,2010年9017人。②在这些学生中,来自周边国家的占到了半数以上,泰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留学生人数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为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窗口,云南的高校担负着更多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重任。在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云南高校把跨境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进入我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列,连续培训泰国、缅甸、越南汉语教师。云南民族大学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成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单位,成为中国为周边国家培训汉语师资的重要基地。云南师范大学在东南亚国家举办7所语言文化中心,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中心,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云南大学2009年与缅甸福庆学校合作开办了孔子课堂,并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大理学院、红河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和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合办了DHY—RUPP汉语教育中心。形成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在周边国家推广汉语。
2 云南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问题
2.1 留学生教育吸引力问题
近年来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中,虽然东盟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生源国角度来看主要以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学生为主,其中又以越南学生居多,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来滇留学的人数较少,而来自文莱的留学生则少之又少。从2006—2009年,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达15096人,其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留学生人数居多,占来滇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总人数的95.83%。
从学历层次看云南留学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来滇学习的留学生主要分为语言生、学历生两个类别,学历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一直以来,留学生中语言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本科生次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最少。以云南省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云南大学为例,2008年留学生总数为1517人,其中,学历生仅为254人,不到留学生总数的17%。同时学历留学生的层次较低,主要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较少。
在学校的选择上虽然云南民族大学已经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但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其他著名大学也同样具有相同专业,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些留学生更愿意选择国内的名牌大学就读。因此,与中部、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还较弱。
2.2 专业与课程设置问题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外语翻译,而是既懂外语,又懂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学生所学专业角度看云南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言文学、医学、经济学,专业相对单一。对外汉语专业在高校中重复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3 增强云南高校留学生教育竞争能力的策略
3.1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云南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优质的教育是吸引留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要培育云南高校自身的竞争力,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教学改革等多方面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强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力,整合合作各方的资源,提升留学生教育的层次水平,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学校自身的竞争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云南省各高校应突出学科专业优势,结合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例如昆明理工大学依托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有色”学科体系来吸引留学生到校学习。在课程结构上,增加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形成一大批课程“品牌”,以此加大对东盟国家学生的吸引力并增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
3.2 开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来云南的东盟留学生绝大部分在本科院校就读,且就读专业面较窄,以医学、国际贸易、汉语言文学为主。东盟国家都处于经济需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交通、旅游、机电、农业、水产、畜牧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云南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却没有行动起来参与东盟留学生教育。因此要扩展留学生教育的范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例如国际贸易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加工技术人才、会展人才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也积极招收与云南毗邻国家的学生。 3.3 保证留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
要为东盟国家培养人才,就要适应这些国家的技术要求,符合这些国家的政策标准,不能让学生学了回去后无法使用。因此要编写适合东南亚国情、技术标准、经济法规的教材,要编写符合国际标准(ISO)的教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虽然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之前已经通过了汉语6级考试,但是书面使用的汉语与日常生活用语差异较大,很多大学专业课的词汇在6级里是没有的,看专业课仍然需要查阅很多词汇,许多留学生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造成学业方面的困难。针对留学生这种基础知识较差的情况,可以安排有经验的辅导员以“一对一”的方式来克服学习障碍,也可以选择优秀的中国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一对一”帮扶辅导模式,帮助留学生适应学校及周边的环境,解决校园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4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以及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整体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云南高校应积极聘任更多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来云南任教、短期讲学和从事科研活动;发挥云南地方公派留学生基金与“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作用,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外语水平(包括英语和东盟国家语言),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举办东盟国家文化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在教学上尽量配备兼通东南亚语种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采用英语+汉语+(东盟)小语种的方式教学,这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5 把好生源质量关,扩大留学生引进和输出的规模
与中部、东部较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云南高校的知名度、软硬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生源,云南省很多高校都降低了入学门槛,对留学生的要求也比中国学生低很多,这必然影响留学生教育质量。因此要严格把关生源质量,要求留学申请人员提交必需的材料,例如学历证明、学习成绩单、汉语水平考试证书等。在把好生源质量关的同时有步骤地增加留学生的规模。
3.6 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关心留学生,做好留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来云南的东盟学生我们要完善服务体系,为东盟国家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努力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留学生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在国外的品牌。应针对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不同点实施教育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提高留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真诚的服务让东盟国家留学生所接受,使他们来得了、住得下、学得好。
3.7 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
目前,云南省的国外留学生多半来自东盟国家,尤其越南的留学生较多。这些国家赴国外留学的学生的家庭并不都具有强大的经济支付能力,如果云南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没有奖学金,估计他们很少选择云南。在同等自费的条件下,东盟和南亚的学生很可能会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地读书。因此除国家拨款设立的留学生奖学金外,云南省高校应为外国留学生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重点资助东南亚、南亚来滇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还可以提高招生的质量和层次。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此外,东南亚国家多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学生到国外留学花费较高,应考虑给这些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出台允许留学生打工的法律规定,提供就业机会,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