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委组织部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前,他只留下这唯一的一张照片。
  学生时代,他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和组织反日爱国运动。
  国难当头,他毅然投笔从戎,抗日救国,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成为东北抗联高级将领。他艰苦奋战,英勇杀敌,27岁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党和人民永远铭记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
  敦化,古称敖东城,1882年建县。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东北小城,也是一座不屈的城市、英雄的城市。
  1913年6月14日,一个初生男婴的啼哭声打破了敦化县半截河屯这个小山村原有的寂静。陈海,满族,是这个男婴的父亲。陈海和父亲陈宝珠都没有念过书,却给这个刚刚出生的男婴起了一个很有文化又很响亮的名字——翰章。
  白立云,陈翰章的邻居,比陈翰章小五岁。2003年,已经八十五岁的白立云老人,还清晰地记得陈翰章儿时的样子。
  同期 白立云(陈翰章邻居)(2003年采访): 陈翰章个头儿比我稍微猛(高)点,瓜子脸。
  九岁那年,陈翰章被送入本村私塾读书。第二年,转入敦化县城内的私塾就读。
  1927年春节前,敦化县教育局主持招考私塾教员。陈翰章的私塾先生桑志学想测试一下他这位得意门生的水平,就让他报名应试。全县有37人报考,其中36人是成年人,只有陈翰章不足十四岁。
  同期 杨明谷(东北抗联史学者):等榜贴出来以后,他考了第四名,当时一哄,敦化出了个“小才子”。
  1927年3月,陈翰章考入敦化县刚刚成立的唯一一所中学——敦化县私立敖东初级中学。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了全套的理化实验设备,从全国各地陆续聘请了众多优秀教师来校任教。郭度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翰章同学范广明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回忆道:“郭先生教书的工作热情是惊人的,与其说他是在教书,不如说他是在拼命。郭先生这种忘我的服务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陈翰章和我。”
  受郭度勤奋敬业精神的影响,陈翰章和范广明在初中二年级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范广明回忆文章《陈翰章的青少年时代》):“从那天起,他就和我展开了写日记的竞赛,直到一九三〇年四年制毕业时,我们两个人没有一天中断过写日记。在这场毅力和意志的竞赛中,谁也没有败北,谁也没有战胜对方,都取得了满分。”
  这本《独立守备步兵第八大队战史》,作者是当年“讨伐”陈翰章抗联部队的日军独立守备步兵第八大队副官手岛丈男。该书收录了陈翰章的48篇日记,是他在东北抗联极端艰苦的时期写下的。这些日记的内容在该书中做了删减,已经被译成了日文。原文在哪里,到底有多少篇日记,至今还是个谜。
  但我们由此可以判定:陈翰章中学时代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一直没有间断,即使在最艰苦的抗日游击战时期也仍在坚持。
  在敖东中学读书期间,受一些进步教师思想的影响,陈翰章开始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范广明在《陈翰章的青少年时代》一文中这样回忆道:“他虽年长我一岁,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似乎比我大很多。其实他的确是一个成熟早的少年。他那时已经深入到席卷全国的反日爱国运动中去,有时还参加领导工作。而我只是跟着摇旗呐喊,并不理解运动的意义,对于他以学生会的身份所参加的领导活动,我更有隔岸观火之感。”作为敖东中学学生自治会的主要成员,陈翰章积极组织领导学生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吉会铁路的爱国运动。
  同期 李茂杰(《东北沦陷史》常务总编):日本通过(修建)这条线路,向东北运了大批兵源、武器弹药,而拉走的是中国的大量物资,这是在掠夺。
  1930年12月,陈翰章从敖东中学初中毕业。
  这是我们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查到的当年敖东中学毕业成绩单。陈翰章的操行、体育成绩为甲,学业成绩为94.2分,名列全班第一。
  在毕业典礼大会上,陈翰章登台发表演讲:“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国家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叫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理想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赶走敌人!”。
  毕业晚会上,陈翰章所在的一班演出了话剧《芙蓉花泪》。这是一出以禁烟为主题的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爱情喜剧。陈翰章在戏中扮演男主角,是一个参加北伐的革命军人。
  两年后,陈翰章便从话剧里的军人角色成为了现实中的一名真正的军人,战斗的足迹遍及长白山麓、镜泊湖畔。
  (范广明回忆文章《陈翰章的青少年时代》):“后来他从山中给我来信时还说,期盼有朝一日能够凯旋故里和父老们欢聚一堂,重演此剧。当时我看信时,还回想当年他在剧中饰演北伐军人的潇洒情景。”
  遗憾的是,陈翰章没有等到抗战胜利的这一天,再也没有了重演此剧的机会。而他那英俊潇洒的形象,却永远树立在人民的心中。
  1930年12月,陈翰章从敖东中学毕业后,被聘用到敦化县县立第一小学任教。
  (范广明回忆文章《陈翰章的青少年时代》):“翰章同志因家在农村,只身在校食宿,更不分黑夜白天地为自己班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忙碌不息。”
  1931年8月,陈翰章来到县民众教育馆工作,成了馆里唯一的一名讲演员。
  同期 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研究员):陈翰章每周都要向民众讲解一次国内外的大事,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能够激起民众民族情怀的一种方式。所以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的大事动态,他订阅了国内的一些主流报刊,像《申报》《大公报》《新民报》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按照事先的预谋,派兵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然后嫁祸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四个多月内,东北地区全部沦陷。
  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敖东中学的部分师生就从敦化火车站电报员杨振邦那里得到了消息。9月21日,敖东中学全体师生聚集在学校操场上,几名老师登台讲话。
  (范广明回忆文章《在九一八的日子里》):“首先是教史地的山东籍教师刘庭芝讲话,他鼓励学生要做好拿起枪杆子进行武装抗日斗争的思想准备。接着是教务主任兼语文教学的何霭人上台反驳他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当兵不现实。几百名学生鸦雀无声地听着他们的讲话,不少人一边听一边流着眼泪。”
  眼泪阻挡不住灾难的降临。1931年9月23日上午11时15分,日军榎本支队占领敦化。敦化县城乌云笼罩,而部分民众并没有意识到亡国的危机。为了让民众警醒起来,陈翰章仍坚持在民众教育馆里宣传抗日思想,点燃民众的抗日怒火。
  (同学娄德埠回忆文章《民众教育馆的讲演员》):“我无家可归,仍住在校内,民众教育馆便成了我每天的必到之处。每天讲室里都坐满了民众,争着看报纸,听陈翰章反对日本侵略的讲演。陈翰章在黑板上用白粉笔写下非常醒目的‘日寇侵略东北史’七个大字作为讲演题目。”这个讲演题目,引起了日本特务渡边乙二的注意。
  同期 杨明谷(东北抗联史学者):敦化有一个满铁出张所,所长是渡边乙二,是个特务,他要对敦化有抗日思想的人做个记录。所以日本军队一进来,渡边乙二就把他收集的陈翰章的材料给了日本军官了。
  当日本宪兵荷枪实弹到民众教育馆搜捕时,事先得到消息的陈翰章已经离开了民众教育馆,回到了乡下老家半截河。
  (该片荣获中组部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历史文献纪录片二等奖;吉林省第十一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历史文献纪录片一等奖。)
其他文献
制片力量相对不足、制片思路略显陈旧、制片渠道有些狭隘、制片方法较为单一……种种羁绊曾一度导致海南省在党员教育课件制作上难以发力、步履维艰,每年仅制作十余部的数据足以说明那时局面的窘困。然而虽处天涯海角之边地,却涌创新争先之劲潮,自2012年以来,海南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的精心指导和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立足实际,以“三三制”(策划“三个早”、渠道“三条路”、制作“三道关
期刊
“老秤”在当下许多年轻人的脑海里早已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甚或连印象都没有了。但我却认为,“老秤”是考量中华民族数千年道德基准的“监官”,维持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社会交易的公正。  我想,最早发明“秤”的先贤,是多么睿智和深邃,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古时中国的重量计衡的“斤”,是十六两为一斤;秤杆上标的是一两一颗星,总计十六颗,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在买卖交易时,如果卖家暗里少给一
期刊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培养企业工匠精神。何谓工匠精神?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追求,指的是工匠在打造产品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于如今存在浮躁情绪的企业界来说,工匠精神是一剂改革良方。细细思量,工匠精神只是对企业界而言的吗?实际上工匠精神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企业改革中,它对全社会来说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这里也包括了我们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也有浮躁现象吗?有的。比如
期刊
江西省安福县彭坊乡有山林面积22万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该乡任头村的党支部书记、远教站点管理员刘智新,脑子活、善创新,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开展远教工作,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算盘书记”。  加法:加大民生投入丰富村民生活。“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刚走进任头村,这熟悉的旋律就飞进了耳朵,只见村广场上一群穿着整齐服装的村民正和着节拍翩翩起舞。原来,这是任头村农民
期刊
她不善言辞,但在她笔下和镜头前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特色鲜明;她性格温柔,但干起工作来却从容果断、风风火火;她淡泊名利,但那厚厚的一摞获奖证书却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她就是河北省泊头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默默无闻的一员——毛艳芬。  迷业务,倾注钻研热情  2008年11月,刚刚31岁的毛艳芬被调到组织部电教中心帮助工作。虽然已有9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当她面对那些都是英文标注的摄像器材和制片设备时
期刊
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  建党95周年前夕,一则公益广告《我是谁》红遍了网络和朋友圈。没有说教,没有煽情,有的只是基层共产党员真实的普通形象,但正是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普通形象却彰显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
期刊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幽幽红船,光航程而烛暗夜;灿灿党章,订规矩以成方圆。党章党规,治党之枢纽,管党之开关。党章为镜,能见工作得失;党规为尺,可量自身长短。学党章党规,是作风之要求,乃组织之期盼。逐字逐句通读,老党员之必修课;一点一滴细学,新同志之第一关。尊崇党章,关乎党之生死;敬畏党规,系个人之危安。可叹今人党章不学,歧路久堕;党规不守,迷途忘返。“明星”高官,不问苍生问鬼神;
期刊
初秋九月,走进河北省景县范温城村,就看到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啥事这么高兴啊?“今年朝天椒产量高、行情好,又是一年好年景!”朝天椒种植大户范志宝高兴的话语代表了乡亲们的心声。而看到眼前那一片红彤彤的椒海,更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个村的红红火火。  不过六年前,范温城村可不是这番景象,人均耕地少,土质还不好,想发家那真是南门里种南瓜——难上加难,人们一提起这个“穷到底、苦掉渣”的村子都直摇脑袋。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湖南省娄底市从2015年8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党员队伍集中教育整治行动,共清理党员档案120497册,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3040名,其中劝退147名,除名168名,整改问题11045个,有效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从基础工作入手,全面澄清底子。一是以开展“双找”活动为平台,完善党员台账。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
期刊
又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江苏省溧阳市戴南村的村部会议室显得格外热闹,里面挤满了前来参加播放活动的村民。村站点管理员杨韬一边招呼大家赶快坐好,一边调试设备准备播放课件。在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村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学习节目里教授的农业新技术。看着大家专注的样子,小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今天这课件选得对路。”  别看杨韬现在开展起远教学用工作来得心应手,但他刚担任村里的远教站点管理员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