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教育改变命运”的家族代际变迁及其双重面向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变命运"作为一种现代话语实践,暗藏着对平民阶层读书人心性品质的刻板印象:一个是读书目的往往出于实用性、功利性考量(功利目光),一个是读书方法倾向于刻苦耐劳、听话顺从的去魅力化路径(平庸目光)。本研究通过口述史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泰县鲍村X家族三个时期的教育生活史。研究发现:传统农耕时期,乡村民众除了养成一套基于生计、逃离苦役的实用性态度之外,还有对于读书、认字作为一种天道的道德敬畏,对教师作为天职的心灵托付,对学习乃"个人生成"的顺其自然的宿命观。在集体化时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好诗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其想象能力和改善写作水平。由于受制于现实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诗歌教学。唯有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模仿性创作等方式来改变当前的数学现状,让学生在与诗歌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诗歌的特点十分明显,它具有着精炼的语言,集中反映着社会生活,并具有和谐的音调,近乎音乐的
期刊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反思当下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知存在理解偏误、教育行为存在实践异化的问题。通过对
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文本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又好又多的苛刻要求,课程文本变革势在必行。兴起于美国的"概念重建运动"主张重建课程文本的概念,但单纯强调主体体验和对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乡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教师观的基本思想是教师"真我"理念。为试图解决现代性危机下技术理性冲击所带来的教师内心失序问题,帕尔默呼唤教师"真我"的复归。教师"真我"是教
当下基于知识传递视野的深度教学,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深度体认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这对改变浅表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它无法突破知识传递教学的桎梏,淡
在班级社会学的语境里,红人是班级中一种特殊的群体存在,它包括正式结构的和非正式结构的两种类型。在教育实践中,班级红人应然具有多重角色功能,具体表现为班级运行的中继者
教师伦理具有基于人的共性伦理、立足群体的群性伦理和面向个体的个性伦理三重属性。共性伦理是基于"人"的基本伦理属性,强调教师作为"人"的基本伦理;群性伦理是立足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