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善的引导。”政教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他们的答案都向着一个名词汇集——“道德欣赏教育”。 也就是说,要想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首先要去欣赏,感受孩子的道德之美,然后才能有效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对于“道德欣赏教育”,曾有位学校领导带有诗意的说:“我们期望站在教育生命观和德育美学观的角度,找到德育和美育的结合点,让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种充满愉悦情绪的场景……”
有这样一名学生,他活泼、聪明,课间活动量特别大。每个课间十分钟,走廊里都有他异常活跃的身影,跳上蹿下、追着同学跑……为此,班里的纪律流动红旗总是拿不到,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班主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当时不住地点头,可持续不了多久,又控制不住了。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决定在班里开一个讨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命名一个“把他身上爱‘乱跑’的‘虫子’捉掉”的全班互助活动。同时,凭借“课堂积极发言”,他当选了“班级课堂发言形象大使”…… “奇迹”出现了,走廊里没有了这位同学的影子,他将活动场地转移到了操场,带动班里很多同学一起,充分享受课间的快乐。
没有挑错、没有批评、没有苦口婆心,一个坏习惯跑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好习惯。“做这一切的时候,没想把它叫德育,一切都很自然,只是注意到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要孩子说真话,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说真话的快乐与价值。“如果到小学毕业,我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敢说真话,即使他们的成绩差点,作为教师,我也问心无愧。”在一次全校交流会上,班主任老师在大会发言时如是说。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做人的过程,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保持真挚的教育情感。”这是作为教师应有的也是该做到的德育观。只有有了真挚的教育情感,才会去欣赏、感受道德之美,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特别是被认为是班级的后进生的道德境界。
在潜移默化、默默无闻、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达到教育学生,提升道德境界的目的。这在很多淡泊名利、全心育人的老师身上得到了有效体现。
有这样一位老师,校长和政教主任对她的评价是:“她可能没有发表多少教育教研文章、没有多少荣誉称号,包括教学水平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她是一个不功利的、真实的、所有心思只为孩子的教师,一个优秀的、难得的教师。”多么真实而又中肯的评价,朴实而有高度。该老师班里有几个全校闻名的“金刚”学生,淘气、惹事生非。为了他们的成长,她没少费功夫琢磨。不过,她也没有太强求,“孩子各有天性,强行修剪往往适得其反。”她遇上学校的“推门课”,即由校领导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不提前通知的临时抽查听课,这种课的质量与教学水平系数挂钩,直接决定教师的奖金和收入。这一堂课里,政教主任作了一个统计,该老师将60%的问题提给了班里的包括几大“金刚”在内的学困学生,“金刚们”答题的水平都不高,但态度非常认真和端正,孩子们知道:校长坐在教室里呢,能起立答题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学校对该老师的这种教育态度非常肯定:“教师的不偏不倚,教师的信任与真实,对孩子们的影响胜过这堂课所有的知识与教学任务,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事实也证明,几个调皮孩子非常“服”这位老师,他们有时依然管不住自己,但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感知了尊重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时代和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打骂体罚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现代的孩子,我们依性而教,依情而教,去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唤起孩子的自豪感与上进心,从而使孩子沿着良好的道德情操道路顺利向前发展。鉴于此,对现时代的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责任良心,这是内在自觉的道德境界。良心和规范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外一个内:规范是外部规定的,良心是内部规定的;规范是别人要求你必须遵守的,良心是你自己要求自己遵守的。良心,是一种意识活动,它隐藏于内心深处,使人自觉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拷问责任良心的境界是一個提升提高的境界。
其次是道德良心,即教师是事业还是职业的问题。职业是人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其本质特点是劳动交换,说白了就是我付出了你给我回报。如果付出和回报没有交换关系,就不是职业。因为教师工作中的职业性质不具有充分的交换性质,教师也必须超越这种交换的性质,所以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事业,做教师需要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这是一种道德良心。
第三是博爱良心,教师的责任良心实际上是一种博爱良心,“爱满天下”就是一种博爱情怀。如果说责任良心是要对学生负责,那么博爱良心可能得充分关照贫弱差生。博爱良心的体现就是有一点宗教情怀、人道情怀,海纳百川地去宽容所有的学生。这种宽容要受教师道德的约束,对学业成绩后进者,教师不要施舍,不要怜悯,不要帮扶,不要改造,就是培育,把学生培育起来了,良心就安分了。从道德良心到博爱良心,其间有一段深远的追求之路。
由此看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教育出一批未来社会合格的人才,已不仅仅是教师学识有多高,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道德内涵有多深。在未来教学中,只有懂得欣赏、能感受道德之美,才能进一步提升道德的境界。
对于“道德欣赏教育”,曾有位学校领导带有诗意的说:“我们期望站在教育生命观和德育美学观的角度,找到德育和美育的结合点,让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种充满愉悦情绪的场景……”
有这样一名学生,他活泼、聪明,课间活动量特别大。每个课间十分钟,走廊里都有他异常活跃的身影,跳上蹿下、追着同学跑……为此,班里的纪律流动红旗总是拿不到,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班主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当时不住地点头,可持续不了多久,又控制不住了。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决定在班里开一个讨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命名一个“把他身上爱‘乱跑’的‘虫子’捉掉”的全班互助活动。同时,凭借“课堂积极发言”,他当选了“班级课堂发言形象大使”…… “奇迹”出现了,走廊里没有了这位同学的影子,他将活动场地转移到了操场,带动班里很多同学一起,充分享受课间的快乐。
没有挑错、没有批评、没有苦口婆心,一个坏习惯跑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好习惯。“做这一切的时候,没想把它叫德育,一切都很自然,只是注意到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要孩子说真话,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说真话的快乐与价值。“如果到小学毕业,我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敢说真话,即使他们的成绩差点,作为教师,我也问心无愧。”在一次全校交流会上,班主任老师在大会发言时如是说。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做人的过程,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保持真挚的教育情感。”这是作为教师应有的也是该做到的德育观。只有有了真挚的教育情感,才会去欣赏、感受道德之美,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特别是被认为是班级的后进生的道德境界。
在潜移默化、默默无闻、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达到教育学生,提升道德境界的目的。这在很多淡泊名利、全心育人的老师身上得到了有效体现。
有这样一位老师,校长和政教主任对她的评价是:“她可能没有发表多少教育教研文章、没有多少荣誉称号,包括教学水平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她是一个不功利的、真实的、所有心思只为孩子的教师,一个优秀的、难得的教师。”多么真实而又中肯的评价,朴实而有高度。该老师班里有几个全校闻名的“金刚”学生,淘气、惹事生非。为了他们的成长,她没少费功夫琢磨。不过,她也没有太强求,“孩子各有天性,强行修剪往往适得其反。”她遇上学校的“推门课”,即由校领导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不提前通知的临时抽查听课,这种课的质量与教学水平系数挂钩,直接决定教师的奖金和收入。这一堂课里,政教主任作了一个统计,该老师将60%的问题提给了班里的包括几大“金刚”在内的学困学生,“金刚们”答题的水平都不高,但态度非常认真和端正,孩子们知道:校长坐在教室里呢,能起立答题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学校对该老师的这种教育态度非常肯定:“教师的不偏不倚,教师的信任与真实,对孩子们的影响胜过这堂课所有的知识与教学任务,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事实也证明,几个调皮孩子非常“服”这位老师,他们有时依然管不住自己,但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感知了尊重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时代和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打骂体罚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现代的孩子,我们依性而教,依情而教,去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唤起孩子的自豪感与上进心,从而使孩子沿着良好的道德情操道路顺利向前发展。鉴于此,对现时代的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责任良心,这是内在自觉的道德境界。良心和规范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外一个内:规范是外部规定的,良心是内部规定的;规范是别人要求你必须遵守的,良心是你自己要求自己遵守的。良心,是一种意识活动,它隐藏于内心深处,使人自觉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拷问责任良心的境界是一個提升提高的境界。
其次是道德良心,即教师是事业还是职业的问题。职业是人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其本质特点是劳动交换,说白了就是我付出了你给我回报。如果付出和回报没有交换关系,就不是职业。因为教师工作中的职业性质不具有充分的交换性质,教师也必须超越这种交换的性质,所以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事业,做教师需要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这是一种道德良心。
第三是博爱良心,教师的责任良心实际上是一种博爱良心,“爱满天下”就是一种博爱情怀。如果说责任良心是要对学生负责,那么博爱良心可能得充分关照贫弱差生。博爱良心的体现就是有一点宗教情怀、人道情怀,海纳百川地去宽容所有的学生。这种宽容要受教师道德的约束,对学业成绩后进者,教师不要施舍,不要怜悯,不要帮扶,不要改造,就是培育,把学生培育起来了,良心就安分了。从道德良心到博爱良心,其间有一段深远的追求之路。
由此看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教育出一批未来社会合格的人才,已不仅仅是教师学识有多高,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道德内涵有多深。在未来教学中,只有懂得欣赏、能感受道德之美,才能进一步提升道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