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矿和他的美国老师们①

来源 :中外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aob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矿和他的美国老师们》是一位在美国生活、学习的十五岁的中国男孩所写的。作者黄矿岩用他那少年人特有的活泼、幽默、热情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叙述了他在美国校园学习、生活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在美国的教师和同学们,还有美国的师生关系、校园文化、教学方法等等。黄矿岩是留美博士黄全愈的儿子,黄博士在他的著作《素质教育在美国》中,多次谈到他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还有他的成长过程。这些都引起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的兴趣,那么矿矿本人是怎样感受他的校园学习生活的呢,出版这部书稿的初衷就在于此。但矿矿笔下的自我,当然是有别于黄博士笔下的矿矿,正像黄博士读了儿子的书稿,他所感受到的是:“我是搞教育的,自认为对儿子是了解的。但当我读到儿子的书时,一本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暴露自己的想法的书时,我是时而惭愧,时而惊诧,进而愤怒,时而暗喜……”
  作者自白:
  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小角色


  我是刚过5岁生日没几天来的美国。算起来,我到美国很快就有十一年了。
  在我十五岁,快十六岁的生命中,“十一年”虽然不是我的wholelife。但是,这却是目前我的主要经历。说来也简单,我的全部“丰富”的经历都来自学校--从美国的幼儿园开始,我一年年在学校里进进出出,出出进进,直到去年进了默乐高中。细一想,我竟然已前后进过了六所学校。
  用十一年的时间来研究一样东西,相信定会有所成就。同样,用十一年的经历来体验一个东西,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据我父母说,我到美国的第一天,一下飞机就迫不急待地向他们报告我的“新发现”--美国人骑自行车的姿势同中国人不同。美国人都是耸着肩,头前伸,翘着屁股坐在高高升起的车座上,飞快的踩着脚蹬子;而中国人呢,却是直着腰,两眼平视,稳稳地坐在矮矮的车座上,悠然自得地向前滑行。
  很遗憾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不能拿中国和美国的学校来做比较。因为我的中国学校的经历实在少得太可怜了。对我曾去过的中国幼儿园,我还有些零零星星的记忆--穿红外套的老师,我的小伙伴田海,午睡老是睡不着……Thatsall.
  其实,就是我到了美国以后上的幼儿园,对我来说也是很遥远的事了。
  唯一能记得的,就是到幼儿园第二天就同一个比我大的美国孩子打了一架。为了自卫反击,我好象是咬了他一口。
  另外,家里保留了我在迈卡菲幼儿园时班里拍的一个录象带。我们班的小朋友表演根据儿童故事《斑比》("Bambi"一个小鹿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剧。老师给我分派了一个小小的角色,一个同鹿王的儿子斑比比赛顶角“一败涂地”的无名小鹿。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中国小子,还不会说英语,自然也不知道什么鹿王的儿子“斑比”不“斑比”的。我只知道我不能输给任何人。同扮演“斑比”的全班最大个儿的同学头顶头表演顶角比赛时,我使出全力硬顶过去。结果,鹿王的儿子不仅给我击败了,还因为被我搞疼了头大哭起来。不合剧情发展的突变,让表演乱成一团。
  从“不安本分”的小角色开始,我进入了美国的学校生活。开始了我很不安分的,但充满情趣的学校生活的旅途。
  我的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在克瑞莫学校里度过的。因为克瑞莫学校只设有一到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时我上的是斯都尔学校。这所学校也只设有两个年级。六年级时,我们家搬到了西金库市,我就上了离家只有半里远的阿迪那小学。后来,我是在拉科达学区的中学读的七年级和八年级。九年级那年,我考上了辛辛那提市一所私立男校——默乐高中。
  如今,我已是默乐高中二年级(十年级,即中国的高一)的学生了。
  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个很安分的学生,不是老师的“宠物”。但我绝不是一个坏学生。我知道我的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看我的。
  老师总是会去评价学生的。做学生也当然应该对自己的老师有所评价。不过,学生评价老师的机会似乎比老师评价学生的机会要少得多。而且,关心这种评价的人也不会很多。有谁耐烦来听一个中学生的胡说八道呢?
  我感到很幸运,我竟然有个机会对我的美国老师们评头论足……
  
  艺术家的“眼力”


  班上有不少同学认为,美术仅仅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结合。然而,罔达修士提醒我们:人使用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可以给艺术一定的升华,但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vision--“眼力”。一个好的艺术家或画家不一定要有一双敏感,灵巧的手,但他们一定要有那种能很好地“看”东西的独到的、超凡的“眼光”。
  必须要有这种“看”艺术的目光,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
  当你能达到“目光”清晰的层次和段位时,你就能看清楚你画什么?此时的实际操作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说得极端一些,只要有了这种艺术家的“眼力”,不用手,仅用脚也能画出好的画来。
  那么,是什么使得罔达修士如此特别、如此的与众不同呢?就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教学方法,去培养我们独特的艺术目光。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什么画都没画,罔达修士只是让我们不停地做呼吸运动,思维运动,和肢体的伸展运动。我们很象一群练内功的小和尚,坐满了一个教室,用45分种的时间跟着罔达修士学怎么调息、静心,随着他的口令,一呼一吸,一吸一呼……用罔达修士的话来说,是让我们学会在画画之前静下心来。远离浮燥,是进入创造境界的第一步。
  刚开始,我觉得很好笑,甚至有点滑稽。
  后来发现罔达修士的理论,其实同中国传统内家功夫相通。金庸的小说里,有个叫张三丰的,年幼时在少林寺同觉远大师学内功……
  我想罔达修士一定也看过金庸小说,要不为什么他对这一套怎么那么熟悉?
  把罔达修士同觉远大师连在一块儿,很有点意思。
  培养我们的“眼力”,罔达修士还有运用了“轮廓线训练”法。
  轮廓线训练就是练“目光”的方法之一。即每看一样东西时,都要一下子就抓住它的轮廓线,并能准确地画下来。
  也就是说,把看在眼里的外界的东西,迅速地转变为心中的画。外界事物的“线”只存在画家的眼里,线是画家对事物观察的结果。
  不信?你看一看你的手指,淡化主体部分,只留意轮廓线,你就可以“看见”各种线形成了你的手指的形状及纹路。
  开始时,罔达修士在课桌上放个东西让我们画出它的轮廓线。
  这有何难?许多同学不以为然。


  有趣的是,他不让我们用铅笔来画。他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彩色笔来画。这下可好,如果你画错了,你的“线”就会永远留在那里,擦也擦不掉啦!
  要准确地画出一个东西来,你就不得不试着画很多的线条。于是,你的所有错误都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你的眼前。
  我们就这样用彩色笔画轮廓,整整搞了半年。鞋子、书包、植物、烂毛巾……总之,是一切有着很多轮廓线的东西,一切罔达修士能想出来的东西,我们都画过。
  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画线呢?
  因为线构成任何一种我们可以看见的事物。当一个东西的轮廓进入你的视线,你就看到了“线”。
  线,对画家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罔达修士当然是知道这个的。所以才不管我们怎样抱怨轮廓线训练,怎样痛恨无聊的千篇一律的“线”,他总是让我们一做再做。
  在我们开始真正进入绘画的细部的时候,罔达修士又开始“搅乱”我们的轮廓线训练了。
  有一天,他拿来一幅毕加索的名画。这是一幅有很多“线”的画。有趣的是毕加索当年是把一个正着坐的男人倒着画出来的,现在罔达修士要求我们正着把这幅画画出来。
  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画,是个男人坐在一张椅子里。不过,现在他是头向下,脚朝天。
  按照罔达修士要求,我们要把它复原过来,让这个男人再堂堂正正地坐稳。
  罔达修士在我们动笔之前只说了一句话,“你看见什么画什么。”
  这样画画真让人难受。35分钟后,罔达修士说:“好了,停下来。把你们的画翻转过来,同毕加索的比一比。”
  大家看一看自己的画,都禁不住大笑起来!因为,每个人的画都画得一蹋糊涂,absolutelyhorrible。
  如果你有时间,你也可以试一试。找张画倒挂起来,再把它正着画出来。我敢向你发誓,你一定会大笑不已,被自己的“杰作”惊呆的。
  罔达修士说:“我告诉过你们,看见什么画什么。但是你们这些家伙画的只是你们想像中的画,而不是你们看见的画!”
  大家全都糊涂了,没人明白罔达修士在说什么。
  于是,罔达修士又给我们搞了另外一个练习。


  这个训练,我最喜欢。在很久以后,我才明白:罔达修士在这些训练中是要帮助我们发展、培育“艺术家”的“眼力”和“思维”。
  罔达修士很郑重地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我不希望有人偷懒,作假。举起你那只不拿笔的手。如果你用左手,就举起右手。好的,让你的目光保持在这只举起的手上。用你的另一支手来画画,但不要看你的画……"
  这个练习的精髓在于:不是在练习怎样用你手中的笔,或者怎样动你的手。关键是在学怎样通过“艺术家”的“眼力”把现实的事物转换成自己的想像,然后再变成自己的画。
  现在我们可以来试一试,做个有趣的试验:别看你的纸和笔,你的眼睛只能盯着你要画的目标。然后慢慢地扫描那些轮廓线,把这些线通过你的大脑,送到你的另一只不在眼睛帮助下的手,再把你脑子里的“线”画下来。
  你一定已经猜到了,没有眼睛的控制,画出来的画一定很糟糕。
  不过,我可以肯定,即便是一个黑猩猩都会比我们班上的一些家伙要画得好。至于我呢,画的还不错,至少看得出我画的是什么。比起那些“鬼画符”来,我的画当然要好得多了。
  一天,就在做这个练习的某一刹那,我忽然悟到,90%的艺术是在你的头脑中。Artisnearlycompletelymentalskill。艺术几乎完全是一种头脑里的功夫。
其他文献
我没有看到我的同胞“北极光”的美文《我为男生抱不平》,却有缘见到《女士优先》。我不知道我的同胞是怎么为男生抱不平的,但是在读《女士优先》后我深深感到《女士优先》的咄咄逼人,忘乎所以,大言不惭,妄自尊大!我想我有必要写点东西了!    一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足可见女人自古以来都是颇有口才的。好在上帝与魔鬼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女人的巧口如簧而改变它客观的本质,一切还都是从实际出发
期刊
话说公元2001年3月某日上午,一辆满载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货车悄然驶进Y中校园,从而拉开了“饮水机的故事”的“帷幕”。  且说这头众生在教室专心“参禅”(老师教导我们要以“读书三境”为最高境界,于是有同学戏称“要有出家人的精神”,敢情全班七十多同学都成了和尚尼姑),忽一人眼光掠过窗外,发现有“不速之客”,只见下课后,一群“牛高马大”的男生像三岁小孩一样挤在窗户边想一睹“不速之客”的“真容”。其中更有
期刊
王泽还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到我住的地方串门,两人海阔天空的聊。我总是逼她写一点文章,她说:太忙了,以后吧,以后吧。在离开中国以前,她还是写了一篇文章给我。有时候我感觉《中外少年》的编者,作者和读者已经形成了一个互相吸引的场,距离,时间都不会影响太多了。  ——引墨    十二  设计与人生根本就是一回事,关键全在于判断。在无数种选择的可能中判断。我由于没有得到老头子的指示,无法进一步判断下去,故停顿
期刊
从本期开始,每期“满地找牙录”将评出TICA幽默之星一名,下面的小段中哪一段最让你捧腹,请给他投上一票,票投最高者则为“TICA幽默之星”,可获本刊50元奖励。    英语过硬  文/袁叶  爷爷:“小咪,你学了外语,能给爷爷讲几个吗?”  小咪:“没问题。”  爷爷:“衣服怎么说?”  小咪:“穿了不冷死。”  爷爷:“盘子?”  小咪:“盘子比碗坦。”  爷爷:“花生?”  小咪:“拨壳吃米米
期刊
        
期刊
十七岁那年夏天,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迷失在陌生城市的街衢。  这是生长梧桐与木槿的城市——前者粗砺斑驳略带沧桑,后者则纤丽俗艳满是青春。正值溽热的仲夏,两种迥然而异的树木在明澈鲜蓝的天空之下交错叠沓,被阳光炙烤得散发出淡淡的暖香。  像是梦,一个恍若隔世般迢遥惝恍而又熟稔的梦……我漫无目的地蹀躞着,偶尔瞥见自己风尘仆仆的面容在玻璃橱窗上仓促地一闪而逝,身畔是喧嚣扰攘的人流——拖着聱牙口音沿街叫卖的
期刊
疯子死机一年有余,任凭广大读者风吹浪打,疯子胜似闲庭信步,就是没反应,怎么着?有问题吗?不服气是不是?  然而疯子最终屈服于人民的力量,觉得还是重出江湖为妙,估计是大家最近草稿纸糊墙纸或者是什么别的纸紧缺,这才非常怀念疯子当年每个月借《中外少年》之手向广大读者免费赠送一页废纸的历史,好了,疯子回来了,继续开创《中外少年》的多功能领域,争取让《中外少年》除了阅读之外还能有点废纸给大家用一用,不过注意
期刊
选择  可 乐  早上第三节课下后,花姐(班主任)发给每个人一张通知单,上面写着:“应广大学生及家长要求……参照兄弟学校作法……采取自愿原则……双休日补课……学生签字、家长签字。”通知单一到手,全班就沸腾了。到底补还是不补?  最后一节课,经过班头、纪委、生委三巨头秘密纸条会议,作出决定:大胆与学校老师家长抗争,有什么想法就写上去,撑到底乖乖补课。于是三人爽快地写上“已有家教,不同意补课。”潇洒地
期刊
2000年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从自习楼赶往宿舍,身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忽然拿着一叠照片怯怯地问我是否见过照片上的女孩。他说她是他姐姐王炎,在本校读中文或档案专业,98级。  他穿着脏T恤,军裤,身上有一股异味,这给我第一个信号:他是车站盲流。但我仍仔细地看了照片:一个女孩站在盛开的樱花树下盈盈微笑。是校内今年新设的景致。但他却告诉我照片是他姐姐一年前寄给他的。我又看了其它照片,上面再也很难看到
期刊
韩国是一个新旧并存、新旧融合的迷人国家。来韩游客将会发现,这个曾主办过88年奥运会的现代化国家,仍然保留着古老东方文明的精髓——历代古宫,壮丽的古城门和宁静的高大寺庙。  韩国人诚挚坦率,埋头苦干,并具有高度的审美观,他们热爱各种形式的艺术,并以许多具有历史性的遗迹来点缀全国各地。这些遗迹象征着韩国悠久古老灿烂的文化。  韩国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秀丽景色,各种体育设施,娱乐设备,以及予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