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本科还处于初步的探索实践阶段,本文通过金华某高职院校四年制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了解与总结,发现存在高端就业机会少、求职渠道受限、自身专业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以就业胜任力理论为支撑,希望高校通过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引导学生走向企业的方式提升职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内涵。
关键词:职业本科;就业胜任力;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内涵
2014年,职业本科以多种形式开始进行探索发展,其中浙江省在2015年选取了5所院校6个专业作为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以专业为纽带,促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合作发展职业本科[1]。
职业本科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一批能够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的高素質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智能化、数字化核心技术的突破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2]。但是现行的职业本科培养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这一迫切需求?
一、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高端就业机会较少
以金华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在已毕业的两届学生中,1.06%的学生升学,3.19%的学生入职电子信息类企业担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40%的学生从事基层工程技术人员类型的工作,其余学生则流向教育、金融、餐饮等其他行业,2.13%的学生从事自由职业。
从以上的就业现状可看,目前毕业生中的高端就业的案例较少,远未能满足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
(二)求职渠道受限
以我校联合办学的职业本科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提供的校园招聘并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学生求职的需要。而学生们进入本科院校或者社会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四年制高职专业的“有色眼镜”、不认可、学历隐形歧视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求职的积极性,甚至让“合作办学”成为学生欲语还休的“秘密”。
(三)自身专业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四年制高职学生来自中职,他们本身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虽然经过四年在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但是当被推向劳动力市场的筛选时,仍然缺少底气、信心不足,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姿态。
二、高校对于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之“痛”
(一)高校就业服务指导服务的内容缺少特殊性与针对性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痛点主要是由于忽视了这个职业本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根据对学生在校接受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可知,四年制高职学生与普通的大专在校生接受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没有区别。
(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团队成员来源单一
目前就业指导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各学院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就业流程介绍、简历撰写、求职信息搜集等普及性的内容。
(三)就业指导服务的形式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
在针对大专学生的生涯指导服务中,除了课程之外,校方会配合多形式、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生涯活动体验周等影响深入、涉及范围较广的活动,穿插在相关课程中,以期为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服务带来可持续的作用,但是目前参与的主体依然是大专学生,职业本科学生的参与性仍然需要进一步调动。
三、“痛”则思“变”:提升高职本科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
(一)有职业本科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首先,制订具有四年制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是有效的载体,通过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切实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内涵。
1.课程建设的目标应紧紧围绕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
本科职教与中职、专科职教学生的差别并非是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量”的不同,而是“质”的不同。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创造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质的人才[3]。
2.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突出职业本科学生的特点
职业本科学生来源于中职学校,他们的特点主要是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自控力较差。同时考虑到职业素质属于内隐性胜任力,而求职技巧只是集中在求职过程中的部分显性内容。因此就业课程不能等同于求职指导,将职业能力也不能等同于求职能力[4]。
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应更加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素养的提升,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思维等“人本化”的素质[5]。
3.教学团队应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纳专业教师、企业代表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职业本科的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显然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本科的毕业生未来将要从事的面向岗位、熟悉行业发展业态的高层管理干部,显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性,且对行业具有较深的了解与经验。
(二)必要的辅助补充: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以金华某高校为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组织了多元化的生涯指导活动。在大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将会组织全校性的生涯体验周,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课程学校成果,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与专业,对在校生活制定一个初步的规划;大二、大三时期则有规模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教,树立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大四时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简历大赛,“职等你来”等活动,引导学生尽早完成角色转换,并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以企业为主体的校外实践
职业本科学生的最终流向为企业与劳动力市场,针对在校学生就要有意识地提早将学生推向真实的企业情景和市场筛选,推动学生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前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兰金林,刘笑天.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02):99-104.
[2]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3):45-51.
[3]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4):6-11.
[4]周子乔,徐芃.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238-239.
作者信息:徐露诗、198909、女、浙江省金华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职业技术教育学、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本科;就业胜任力;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内涵
2014年,职业本科以多种形式开始进行探索发展,其中浙江省在2015年选取了5所院校6个专业作为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以专业为纽带,促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合作发展职业本科[1]。
职业本科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一批能够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的高素質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智能化、数字化核心技术的突破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2]。但是现行的职业本科培养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这一迫切需求?
一、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高端就业机会较少
以金华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在已毕业的两届学生中,1.06%的学生升学,3.19%的学生入职电子信息类企业担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40%的学生从事基层工程技术人员类型的工作,其余学生则流向教育、金融、餐饮等其他行业,2.13%的学生从事自由职业。
从以上的就业现状可看,目前毕业生中的高端就业的案例较少,远未能满足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
(二)求职渠道受限
以我校联合办学的职业本科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提供的校园招聘并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学生求职的需要。而学生们进入本科院校或者社会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四年制高职专业的“有色眼镜”、不认可、学历隐形歧视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求职的积极性,甚至让“合作办学”成为学生欲语还休的“秘密”。
(三)自身专业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四年制高职学生来自中职,他们本身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虽然经过四年在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但是当被推向劳动力市场的筛选时,仍然缺少底气、信心不足,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姿态。
二、高校对于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之“痛”
(一)高校就业服务指导服务的内容缺少特殊性与针对性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痛点主要是由于忽视了这个职业本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根据对学生在校接受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可知,四年制高职学生与普通的大专在校生接受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没有区别。
(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团队成员来源单一
目前就业指导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各学院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就业流程介绍、简历撰写、求职信息搜集等普及性的内容。
(三)就业指导服务的形式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
在针对大专学生的生涯指导服务中,除了课程之外,校方会配合多形式、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生涯活动体验周等影响深入、涉及范围较广的活动,穿插在相关课程中,以期为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服务带来可持续的作用,但是目前参与的主体依然是大专学生,职业本科学生的参与性仍然需要进一步调动。
三、“痛”则思“变”:提升高职本科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
(一)有职业本科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首先,制订具有四年制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是有效的载体,通过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切实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内涵。
1.课程建设的目标应紧紧围绕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
本科职教与中职、专科职教学生的差别并非是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量”的不同,而是“质”的不同。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创造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质的人才[3]。
2.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突出职业本科学生的特点
职业本科学生来源于中职学校,他们的特点主要是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自控力较差。同时考虑到职业素质属于内隐性胜任力,而求职技巧只是集中在求职过程中的部分显性内容。因此就业课程不能等同于求职指导,将职业能力也不能等同于求职能力[4]。
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应更加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素养的提升,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性思维等“人本化”的素质[5]。
3.教学团队应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纳专业教师、企业代表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职业本科的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显然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本科的毕业生未来将要从事的面向岗位、熟悉行业发展业态的高层管理干部,显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性,且对行业具有较深的了解与经验。
(二)必要的辅助补充: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以金华某高校为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组织了多元化的生涯指导活动。在大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将会组织全校性的生涯体验周,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课程学校成果,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与专业,对在校生活制定一个初步的规划;大二、大三时期则有规模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教,树立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大四时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简历大赛,“职等你来”等活动,引导学生尽早完成角色转换,并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以企业为主体的校外实践
职业本科学生的最终流向为企业与劳动力市场,针对在校学生就要有意识地提早将学生推向真实的企业情景和市场筛选,推动学生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前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兰金林,刘笑天.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02):99-104.
[2]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3):45-51.
[3]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4):6-11.
[4]周子乔,徐芃.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238-239.
作者信息:徐露诗、198909、女、浙江省金华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硕士、职业技术教育学、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