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计算研究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室常用较活泼的金属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若用字母A、M、+n分别表示金属的无素符号、原子量以及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并设酸根B为-a价,则m克该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生成的H2质量有如下的计算规律(或计算通式):
  2aA+2nHaB=2AaBn+an H2
  2am        2an
  m         X
  则得通式:X=nm/M
  即生成H2的质量跟金属的化合价n和质量m成正比,跟金属的原子量成反比。
  四个量中若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算出另一个量。在没严格规定使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用此通式可省去许多繁琐的计算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超速效果。
  现将此规律的应用作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解:设需铁为m1克,镁为m2克,生成H2质量均为X克。则有:Fe:X=2m1/56= m1/28
  Mg:X=2 m2/24=2 /12
  ∵m1/ 28=m2 /12
  ∴m1:m2 =7:3
  答: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3。
  注:凡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 )(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
  分析:若将样品视为纯铁,根据前述通式算出生成 H2的理论值(H2 理),然后再与生成H2的实际值(H2 实)比较,方可定夺。其结果有两种情况:
  1、当H2 理<H2 实时,说明铁样品中含有:(1)能与稀H24反应放出H2,但原子量比铁大的金属杂质;(2)与酸不反应的金属杂质或即使反应但无H2生成的其他杂质(或二者均有)。
  2、当H2 实>H2 理时,说明铁样品中含有原子量比铁小的金属杂质。
  解:设3克纯铁与足量H2SO4反应后,能放出X克H2。则X=2×3/56=0.11
  (1)∵0.1g<0.11g
  ∴杂质可能是C或Zn(或二者均有)
  (2)同理:0.14 g>0.11g
  ∴杂质可能是Mg或Al(或二者均有)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分析一:上题中Cu、C均不与稀HCl反应,可把能与稀HCl反应的金属都视为30克,分别算出生成H2的理论质量(即H2 理)并与实际得到的H2质量(H2 实)相比较方可判断,其结果有三种情况:
  1、当H2 实均小于H2 理或H2 实均大于H2理时,则该组为此合金的不可能组成;
  2、当既有H2 实<H2 理,又有H2 实>H2 理时,则该组为此合金的可能组成;
  3、当由使H2 理>H2 实的金属和不与酸反应的其他物质(或金属)组合时,则该组也为此合金的可能组成。
  解法一:设30克Mg、Al、Fe、Zn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分别为X1克、X2克、X3克、X4克,则有:
  Mg:X1=30×2/24=2.5
  Al:X2=3×30/27=3.3
  Fe:X3=2×30/56=1.07
  Zn:X4=2×30/65=0.92
  故该合金不可能是①或③,而可能是②或④
  分析二:根据通式分别算出生成1克氢气各需能与酸反应的金属理论质量(即m),再与样品质量(m)相比较,方可判断,其结果也有三种情况:
  (1)当m均大于m或m均小于m时,则属不可能组合。
  (2)若既有m>m,又有m<m时,则属可能组合;
  (3)当有m<m和不与酸反应(或反应无H2放出)的物质时,也为可能组合。
  解法二:设生成1 克H2各需Mg、Al、Fe、Zn分别为m1克、m2克、m3克、m4克。则
  Mg:2 m1/24=1 m1=12
  Al:3 m2/27=1 m2=9
  Fe:2 m3/56=1 m3=28
  Zn:2 m4/65=1 m4=32.5
  故可推出该合金的不可能组成是①或③,而可能组成是②或④。
  推而广之,当活泼金属与足量的水、有机酸、醇或酚类物质反应时,也有氢气放出,其计算规律同样可用前述通式。
  (作者单位:565300贵州省沿河二中)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图文并茂的新教材及动静皆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滞后许多,而书面表达能力历来是中考英语的重头戏,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中学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根据提示书写并能修改小作文”,但要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笔者就如
期刊
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和交流,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语法和阅读,往往忽略了听说的能力培养,以至于“老外”把我们的英语叫“哑巴英语”,因此加强口语能力训练,从初中学生中就开始培养口语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在每
期刊
农村小学的学生因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平常说的都是一口带有浓重乡音的本地话,又因受人际关系交往的局限,其语言表达能力均较差。农村小学因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其语文教学的难度较之城镇小学要大得多。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一生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基础意义,学生将来不论从事什么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是离不开语文这个最重要的“工具”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直接为学生进入中学和大学学好各门课程服务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
期刊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主流之一,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将化学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的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的变化过程和一般难以观察的现象,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下面谈谈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效引气减水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及掺高效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论述了高效引气减水剂的组成及混凝土中应用高效引气减水剂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效引气减水剂 高分子 混凝土 塌落度  高效引气减水剂是近几年刚开发的一种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并有一定引气作用的减水剂。它与以往的高效减水剂相比,不仅保持了高效减水剂分散作用强、减水率高的优点,而且克服了高效减水剂塌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情景教学模式,并举例阐述情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景 英语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
期刊
新教程初中英语教学已进行多年,本人大胆改革教材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其效果很好,在此仅陈管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教材英语是交际性很强,非常注重英语实用性的一套好教材,它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同时也要求是一名好演员,即不仅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专业素质,上课还要能演、能唱、能编,能画,能用表情、手势、动作等语态语言创造情景,利
期刊
21世纪是挑战和竞争的世纪。这种挑战和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挑战和竞争。综合国力的挑战和竞争,主要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挑战和竞争,而经济实力又依靠国家教育和科技,最终还是要落在人才的培养上。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大胆地进行创新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笔者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认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师自身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即中学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改革和创
期刊
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中学生、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体会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农村中学生物课教师除了刻苦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本学科的教材内容外,还必须克服教学设备条件相对落后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农村中学生
期刊
一堂好语文课自然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我们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好的动机不一定立刻出现好的效果。自工作以来,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听了不少优秀的课,有了一套自己评价好课的标准,现与同仁共勉。    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扩展,即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他们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