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两次用火碱、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头熊烧伤,其中一头双目失明。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一名好公民?
  很多学校的学生玩手机,痴迷电视,上网成瘾……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人。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将学科中的知识和心理教育巧妙地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 必要性
  1.1 教育现状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需要重视,这对思想品德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大变化时期,身心远未成熟,情绪易波动,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1.3 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更为紧密,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措施
  2.1 与家庭教育相联系
  家庭的教育功能与学校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个性化和感情色彩。假如,家庭是民主的、和睦的、丰富多彩的、充满希望的,那么孩子的心里就更健康,很难上网成瘾,也不容易出现其他麻烦。
  为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两年前,我们学校开通了校讯通和在办公室安装了电话。因此,我常利用这两种通讯工具与家长联系,互通学生在家校的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2.2 多交朋友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我任教的几个班中,每个班都超过50名学生。我调查了每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最多的一个班有31名留守儿童,最少的也有17人。有的有祖父母相伴,有的是空巢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外边,为了保持与子女的联系,大多都给子女买了手机或电脑。
  学生压力大,生活单调。而看电视时,没有压力,也不用动脑筋,身心处于非常放松愉悦的状态。电视成了学生的“降压器”和伙伴。
  由于缺少监管,很多学生在教室和宿舍大玩手机;周末在家就无日无夜地上网或看电视。
  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是群体性。儿童少年是在群体交往中长大,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第二是实践性。儿童少年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很多道理,而同伴交往是一种重要实践。
  青少年都强烈渴望交朋友。因此,我鼓励学生们大胆交往,也包括异性之间的交往。社会本身就是男人和女人组成,迟早要面对。因此强制不如疏导,回避不如面对。当然,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交往需要关注和指导。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保持师生关系畅通,了解学生们内心的变化。
  多交往,可使孩子们迅速找到共同语言,较快地从空巢手机电视电脑中解脱出来,丰富生活,利于身心健康。
  2.3 到大自然中去实践
  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课时,我引用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一段话“我喜欢把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儿时的回忆,几乎都是那些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得来的体验,但这些体验让我认识了大自然,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切身体验到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和玄妙。大自然不仅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不可缺少的老师。我正是由于在少年时代亲近大自然,被大自然的深奥所吸引,才走上了研究科学之路。当自然科学成为我终身事业的时候,我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那令人无比敬畏的存在”。鼓励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能充分放松身心,陶冶情趣,促进心理健康,并能了解世界的奥秘。培养自立能力,也需要投身于社会实践。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和心理教育自然融合的目的,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2.4 提高抗挫折能力,打好“预防针”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在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们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迎难而上,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气和胆量,就算遇到棘手的事一时解决不了,也要鼓励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且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人,要有经历才成熟;人类正是在不斷经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这样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为人处世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四项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性、指导性、现实性等特点,又做到了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更使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的世纪,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数学将成为整个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我国慕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素质。  何谓数学素质?有人认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成为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 信息素养的含义  所谓信息素养
期刊
【关键字】浮躁;防止和矫正;教育;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浮躁心态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浮躁的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 学生学习浮躁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1.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生上课没有集中精力,没有全神贯注,上课效果不理想体现在:学习的时候粗心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培养出学之能用的各类人才。而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这也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
期刊
【摘 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内在结构,即有内部联系。凭借这一特点,不仅能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对数学概念、规律、方法起促进作用,也能使学生逐步自悟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唯物主义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
期刊
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个人素质不但关乎德育的实效,甚至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德育观念存在严重偏差,教师德育责任意识淡化以及缺少德育专业背景等诸多不利因素,教师整体德育素质下降已成为制约小学德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之一。  1 教师德育观念存在偏差  教师德育观念是教师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德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目前,在小学教师的观念里重智轻德倾向突出。具有这样一些
期刊
【摘 要】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  【关键词】语文;美育;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蕴藏着美育的因素。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的提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效果必定是明显的。  1 小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雙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愉快教学,赏识教育,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强调“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样就把教育简单化了。试问哪位老师不希望和风细雨的把孩子培养成材呢?但是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不是靠赏识、表扬或说教可以改变的,是需要适度惩罚才可以规范的。况且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当代,因为教育不得法,或者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放任自由的家庭越来越多,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所以一味地迁就溺爱也是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