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积累性阅读教学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积淀文化与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学生成长中必要的文化积累,但是急于成功的学生往往只看中高考的阅读题,把必要的文学“积累性阅读”,变成为应试而为的“应试性阅读”。其结果不仅高考的阅读成绩提不上去,而且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现在高考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阅读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占64分,而在其他地区的高考中,甚至出现除了作文,就是阅读。阅读在高考中,占的比分高达90分),而且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文化积淀上,也具有非凡的作用。阅读面的宽广,可以弥补学生经历不足与阅历不广的缺陷,更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当然高考的应试阅读与平时的积累性阅读是有较大差别的。
  那么何谓积累性阅读呢?我们不妨把考试的阅读卷,看成是应试性阅读,而把平时的阅读看成是积累性阅读。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目的、作用不同。积累性阅读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积淀文化,激活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与文学修养,而考试性阅读,其主要目的是解答问题,获得成绩。从这个意义上看,积累性阅读是一种长效阅读,是不可急功近利的。那么该怎样进行积累性阅读呢?
  首先要阅读名著。
  名著阅读是积累性阅读的主体。作为人类知识与文明海洋中的瑰宝文学名著,它曾经造就多少代的年轻人对文学的兴趣,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又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好文学的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它在人类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中,在社会文明与发展中,立过了汗马功劳。因而名著阅读应成为积累性阅读的重要内容。然而这几年,高考中的名著阅读的考查,使名著阅读从积累性阅读,迅速转化成应试性阅读,于是接踵而来的是名著缩简本,名著故事概要本和应运而生的各种名著练习导与练……文学作品的美文品尝环节被一道道硬邦邦的练习考题给取代了,有学生说,过去读名著是一种享受,情感与作品人物同悲喜,心潮与故事情节共起伏,而今读名著要想着这个情节老师要如何考查,会怎么设题,要怎样概括,读书的乐趣荡然无存,这样的阅读真的是对名著的亵渎还名著阅读为积累性阅读的本来面目,淡化考试功利,名著会依然深深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其次,一些精短的散文、杂文也是文学积累与文化积淀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这些积累性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这种积累性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可以通过诵读、背诵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模仿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从初生时的牙牙学语,到长大后的出口成章,这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模仿,而这正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学生阅读,只“阅”,不“读”,读英语如此,读中文更如此。从此以往,就只能是“心知其义而不达”。其实诵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积累语言,培养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将视觉与听觉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大脑的思考。
  同时积累性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现在的学生,生活简单,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课余除了电视就是网络,加上多是独生子女,与人的直接交流少了,而对于视频,往往更多接触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更多的是听,而不是说,所以积累性阅读可以改变接受知识的单一性,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在反复品味中思考,一个画面可能稍纵即逝,而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一个生动深刻的字词,却可以令我们回味无穷。在《祝福》的教学中,我曾要求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结果学生便有了很多智慧的发现:有些学生发现了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都发生在“春天”;有些学生发现对祥林嫂的死,我、短工、鲁四老爷的表达方法都不同;更有学生发现,写祥林嫂的婆婆把她卖到贺家坳时说,“卖了八十千”而她婆婆为小儿子娶媳妇却“只花了五十”,文中隐去了个“千”字,强调了“卖”得好价钱,“买”得便宜,这不由让人想到,在封建伦理把“从一而终”看得比生命还重时,一个寡妇,所得的聘礼,竟然比一位新嫁娘多,这是为什么呢?……优秀作品在反复品读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更激发了他们智慧的思考,而这种智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领。
  如同“应试作文”与“竞赛作文”、平时习作的差异一样。一般情况下“应试作文”更强调规范、切题。应试性阅读设题时,一般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思考的能力差异,以及考虑到评卷的公平性,所以,就不能只是根据你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来设题,而你也只能根据得分点来答题,它的答题强调规范性,而不是个性。完全不能像积累性阅读那样,能在自我品读中去抒写自己独特的感悟,也不能有积累性阅读的那种玩味与陶醉。
  积累性阅读与应试性阅读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绝对对立,相反的有了雄厚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要完成应试性阅读的题目,只要好好解读设题与答题规律,并在考场中有鲜明的答题意识,以积累性阅读所获得的素养与积淀,要完成应试性阅读题是轻而易举之事。相反如果你只致力于应试性阅读,而急功近利地只读缩简本,名著故事概要本和名著练习导与练,或者是形形色色的阅读练习,那么你可能连“答题的机器”都当不了,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积淀与文学素养了。抓好积累性阅读吧,这才是你学习语文之本。
其他文献
所谓交往,是指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始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一、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现状   就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师生(当然主要是学生)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交往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无效的交往,它不具备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疑,在合作中质疑,在探究中释疑,从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因此各级学校对计算机教学非常重视, 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然而, 学生掌握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不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 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都认为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创新能力较弱, 这也反映出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实验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 必须改革实验
期刊
一、学数学与考数学  1.学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   2.高考数学考什么?   高考既要考知识,还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精心设计在考知识的同时达到考查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只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数学能力。   二、数学“三基”与数学能力   1.数学“三基”指的是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并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进行创新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足见古人知之合作学习的重要。现代社会,知识传播渠道广泛,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相互间的交流和切磋就日益显得更为重要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策略分配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特别
期刊
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要想激活历史课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本人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课题研究,对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高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不仅影响到每个学生的未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所以我们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用教学的高质量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 改进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树立和强化主体意识、实践意识。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辩证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扬教学的民主;要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期刊
班主任的辛苦人人皆知,但班主任的乐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享受的,当走进学生心灵中的时候,当看到学生成长的时候,当和学生融聚一起的时候……太多太多的时刻溢满心灵的感动,让我时刻感受着生命价值的体现。  一、“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首先是个情感型的老师  真情赞美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真情赏识是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学生的心田,每名学生都会因它而愈加灿烂,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健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方面,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能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的阅读所带来的差异。由于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倾向的不同,对作品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