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下行,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却不断上涨;众多中小企业关停,投身房地产市场;“地王”连接不断,楼盘一天一个价;房价不会跌的神话大行其道,人人都在谈论房市,唯恐买房晚了,甚至形成离婚购房热潮……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中国香港何其相似?
如今的楼市是否存在泡沫?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我们这近20年来,从未有过崩盘的经验,大多数人一直在相信房价永远涨的神话。但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特殊。即便你不断使用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也不过是把泡沫发生的时间向后延迟而已。
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泡沫。
神话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
第一个神话是“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稀缺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买房风潮,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
一寸土地一两金,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担忧?
然而,人们忽略了,当时的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房价也就失去支撑。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股票,期待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然而,危机还是来了。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然而,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崩盘的代价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接着,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两样。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然而,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十年”,失落情绪遍及整个日本。
泡沫时代的生存法则
中国楼市从2002年起,就不断有专家告诫我们:楼市要崩盘了,不要买房。结果房价涨了10几年,崩盘还是没有等来,倒是自己离房子越来越远了。
再强大的政府、再流弊的经济学家,谁也预测不到、谁也挡不住商业大周期的突袭。预测泡沫都是徒劳的,成功逃过泡沫更是少部分人才会有的好运气。
长远看泡沫迟早是会破的,就像长远看人总是会死的一样,难道这样,你要每天把自己活得苦逼逼的?
这世上最不靠谱的事就是预测不可知的未来了,最简单的一个法子:如果你永远只坚持一种观点,一定是对的。比如,你每年都公开说一次:房价一定会跌的。看过去那些地方的房价史,一般最长也就30年吧,你一定会答对一次的。
长期看,因为害怕泡沫而不去买房,个人所承担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躲过泡沫的收益。因为一个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有可能横跨你的一生。
在深圳,即便是你迟至2013年在关内买一套四房,今天你也可能是一名千万富翁了,至少,你不用面对现在已经涨到1000万才能买一套房子的焦虑了。
无论如何,在这些年的经济波动中,我们能看到,房地产依旧是储藏财富和抵抗通胀的最好方式。
也许有更好的,但是,和普通老百姓攸关又最没有专业门槛的,就是房地产了。看看美国、中国香港那些数据,结论很鲜明,香港房价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依然创了新高。每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在长期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上涨,期间会经历多次的小调整,但基本都是:涨起来很凶猛,跌起来一般般,最后来一个大泡泡收尾,再重新开始。
泡沫是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你因为担心那个不知道啥时候来的泡沫而选择了什么都不做。那么,即便泡沫崩溃了,你自信有钱去抄底吗?房地产至少还能跑赢通胀,但你只持有的现金却在时间的流逝中,全贬值了。
总之,中国的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价,不要指望它没有泡沫,不崩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崩盘,所以才会相信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但市场就是市场,不存在特殊,即便你不断使用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也不过是把泡沫发生的时间向后推延而已。
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泡沫。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中国香港何其相似?
如今的楼市是否存在泡沫?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我们这近20年来,从未有过崩盘的经验,大多数人一直在相信房价永远涨的神话。但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特殊。即便你不断使用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也不过是把泡沫发生的时间向后延迟而已。
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泡沫。
神话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
第一个神话是“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稀缺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买房风潮,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
一寸土地一两金,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担忧?
然而,人们忽略了,当时的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房价也就失去支撑。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股票,期待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然而,危机还是来了。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然而,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崩盘的代价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接着,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两样。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然而,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十年”,失落情绪遍及整个日本。
泡沫时代的生存法则
中国楼市从2002年起,就不断有专家告诫我们:楼市要崩盘了,不要买房。结果房价涨了10几年,崩盘还是没有等来,倒是自己离房子越来越远了。
再强大的政府、再流弊的经济学家,谁也预测不到、谁也挡不住商业大周期的突袭。预测泡沫都是徒劳的,成功逃过泡沫更是少部分人才会有的好运气。
长远看泡沫迟早是会破的,就像长远看人总是会死的一样,难道这样,你要每天把自己活得苦逼逼的?
这世上最不靠谱的事就是预测不可知的未来了,最简单的一个法子:如果你永远只坚持一种观点,一定是对的。比如,你每年都公开说一次:房价一定会跌的。看过去那些地方的房价史,一般最长也就30年吧,你一定会答对一次的。
长期看,因为害怕泡沫而不去买房,个人所承担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躲过泡沫的收益。因为一个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有可能横跨你的一生。
在深圳,即便是你迟至2013年在关内买一套四房,今天你也可能是一名千万富翁了,至少,你不用面对现在已经涨到1000万才能买一套房子的焦虑了。
无论如何,在这些年的经济波动中,我们能看到,房地产依旧是储藏财富和抵抗通胀的最好方式。
也许有更好的,但是,和普通老百姓攸关又最没有专业门槛的,就是房地产了。看看美国、中国香港那些数据,结论很鲜明,香港房价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依然创了新高。每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在长期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上涨,期间会经历多次的小调整,但基本都是:涨起来很凶猛,跌起来一般般,最后来一个大泡泡收尾,再重新开始。
泡沫是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你因为担心那个不知道啥时候来的泡沫而选择了什么都不做。那么,即便泡沫崩溃了,你自信有钱去抄底吗?房地产至少还能跑赢通胀,但你只持有的现金却在时间的流逝中,全贬值了。
总之,中国的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价,不要指望它没有泡沫,不崩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崩盘,所以才会相信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但市场就是市场,不存在特殊,即便你不断使用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也不过是把泡沫发生的时间向后推延而已。
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