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公立医院对外业务的发展,经济合同管理已成为公立医院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公立医院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公立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合同管理
当今社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公立医院,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不仅涉及资金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公立医院经济合同涉及设备及药品材料采购、基建工程、后勤服务、承包租赁、课题研究、维护维修、技术服务等。经济合同是公立医院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对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契约形式。因此,经济合同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申请、论证、预算审核、招标、条款谈判、会签、审查、审批、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及执行、付款等多个环节。通过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医院资源,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重医疗轻管理”,对于合同管理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并不重视。医院每年要与合作单位签订很多的经济合同,由于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医院又缺乏专门部门负责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因此难度很大。很多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医院的经济管理存在漏洞,不仅存在风险隐患而且还会给医院的国有资产造成损失。当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管理流程不规范
目前公立医院对合同管理普遍重视度不高,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操作流程长期缺失。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医护人员出身,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很多医院重要的经济合同决策和签订都由院领导拍脑袋决定。这就导致医院许多的经济合同形同虚设,往往出现实际物资采购、服务外包、基建项目和维修维护等部分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但是合同后补的情况。合同审批流于形式,财务部门事前不能对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只能被动地执行合同,很难对医院整体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监控。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事前发现,只在付款时财务部门进行被动地审核,而此时合同已经生效并且具有法律效力,医院必须执行,因此容易存在经济风险并且产生不良后果,对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2.合同签订把关不严
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合同准备阶段的询价、谈判、招标过程,对合同后续签订把关不严,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少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部门及院领导主要参与谈判和招标等过程,后续合同签订与执行缺少监督。在招标前,供应商为了中标往往会额外承诺一些事项,而这些事项和参数是涉及合同的重要条款。有些公立医院的合同承办部门在合同会签过程中,只是简单审核合同的文字,忽视对主体资格、标书、中标承诺书、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相关附属资料进行核对,出现最终合同约定事项与招标时承诺不相符的情况。其次,合同签订前缺少财务人员、法务人员的审核,经办部门很多不是财务、法务专业人员,缺少合同条款中收付款条款、经济术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出现有意含糊用词例如:货到即付款、保修与包修、按合同约定人员数而非实际核定人员数付款等。
3.合同履行缺乏监督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在合同签订后,存在合同履行情况监督部门的缺失,导致合同签订与执行过程脱节。由于合同约定的很多内容往往只有部分参与招标的负责人知晓,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办人并不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供应商提供货物的型号、数量、规格与合同约定不同,货物实际采购价格与中标价格不符,中标承诺书中标注的特殊事项没有执行,提供服务未按约定事项履行,基建工程类项目偷工减料,新旧合同未及时衔接等情况,给医院造成损失。
二、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原因
1.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领导及执行部门负责人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同管理无章可循,未实现制度化管理。首先,医院未编制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形成明确的合同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医院的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需要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其次,公立医院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都没有涉及合同管理的内容,现有的操作流程和运行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待改革和完善。
2.未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目前普遍存在会签、审查、审批、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及执行、送财务部门付款等环节由各个职能部门自行完成,导致合同拟定没有规范格式,存在漏存档、延期存档、合同过期未续签等问题。另外,目前医院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没有统一的格式,院办、财务部门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存档,造成经济合同的相关资料后续无人管理,资料丢失、规范性不足、调取查阅不便等问题。
3.缺乏专业人员审核
合同的拟定,术语的法律意义,条款的审核等都需要专业知识,而目前很多医院的职能部门专业人才队伍薄弱,其管理人员大都是由医护人员转岗担任,并非专业的经管类或法律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法律等专业知识。这必然导致在合同管理中,相关人员对流程不了解,合同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合同执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增加风险。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对医院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公立医院往往在合同管理上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购置经济合同管理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大多数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书面流转与存档方式。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操作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合同签订流程效率低下时间较长,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相脱离,不利于医院资金的合理预测及统筹安排。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医院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是使医院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有关解释文件并结合医院内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规定,制定明确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设置、职责划分
医院应该合理设置部门及岗位,包括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经办部门和监督部门。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严禁越权审批,擅自以医院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医院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医院所有经济合同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编号,统一签署盖章,并统一归档以及整理归档与合同相关的招标文书、议标记录、中标通知书、中标承诺书等资料,以便后续查阅与监督。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列席合同项目的招标、合同文本审核及执行的监督。经办部门主要为合同的直接责任部门,根据医院的业务种类及业务相关性将采购类、基建类、服务类等不同种类合同归入不同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便于日后的管理。经办部门主要负责合同发起、论证、招标、条款谈判、会签、执行、申请付款、后续追踪等。监督部门主要包括医院的财务部门、监察室及内审,监督部门应全面参与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部门负责合同申请前预算的审批、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合同中有关付款条款的审核以及后续付款时对资金审批的审核。监察室与内部审计全面监督招投标过程、合同签署过程,保障整个经济业务事项合法合规。
(2)规范流程、全过程控制
合同的审批、流转、订立、执行、反馈、存档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医院应该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做到全过程内部控制。
明确合同签批流程,做到事前控制。合同订立前,经办部门需要审核对方主体资格及资质,保留各项证书复印件,核实法人或被授權人身份。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由经办部门拟定后,要经过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核,对不同部门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合同需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必要时可请法律顾问审核合同的条款,双方权利义务等,切实维护医院利益不受损害。最后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确定所有手续齐全后统一编号,签署盖章并归档。
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做到事中控制。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经办部门日常要严格监督对方合同履行情况,具体由物资部门验收货物的规格、数量、品质是否符合要求,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考核对方是否按合同提供相应服务,服务人员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并形成书面记录。在履行过程中,财务部门与经办部门、审计监察部门要及时沟通,对不符合约定的事项应该拒绝付款。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变更有关事项的,在变更之前经办部门应及时汇报院领导后采取变更或终止等措施,审批程序与签订合同相同,双方重新确认书面协议。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及时协商,明确纠纷处理流程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加强付款审核,做到事后控制。在合同完结时,财务部门应该核对验收入库单据、工程验收报告、工程项目审计报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相关资料,对不符合要求的采取相应措施并拒绝付款。同时,财务部门还需核对合同付款单位名称、账号等信息是否无误,确认后方可付款。
2.优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合同管理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知识,首先医院需要聘请外单位的经济、法律专家对合同管理人员,尤其是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案例分析,从而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指导和审核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其次医院应选择品德好、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优秀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经济纠纷问题,合同签署过程中审核不严,造成医院损失的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对经济事项全局性、计划性、规范性、效率性等管理要求。医院应建立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立合同标准模板库,对合同申请、上报、流转、审批、签核、结算、变更、撤销等全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各部门在其各自权限内能及时看到合同的供应商信息、条款内容、审批进度、执行进度、付款情况等。这样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整合医院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梁金凤,于丽平,陈巍.建立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内控建设[J].卫生经济研究,2017(8):65-68.
[2]崔静.内部审计监督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7(8):90-92.
[3]刘永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7(29):90-91.
[4]胡智.完善医院合同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63-164.
作者简介:
许晶晶(1983—),女,浙江宁波,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会计。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合同管理
当今社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公立医院,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不仅涉及资金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公立医院经济合同涉及设备及药品材料采购、基建工程、后勤服务、承包租赁、课题研究、维护维修、技术服务等。经济合同是公立医院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对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契约形式。因此,经济合同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申请、论证、预算审核、招标、条款谈判、会签、审查、审批、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及执行、付款等多个环节。通过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医院资源,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重医疗轻管理”,对于合同管理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并不重视。医院每年要与合作单位签订很多的经济合同,由于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医院又缺乏专门部门负责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因此难度很大。很多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医院的经济管理存在漏洞,不仅存在风险隐患而且还会给医院的国有资产造成损失。当前,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管理流程不规范
目前公立医院对合同管理普遍重视度不高,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操作流程长期缺失。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医护人员出身,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很多医院重要的经济合同决策和签订都由院领导拍脑袋决定。这就导致医院许多的经济合同形同虚设,往往出现实际物资采购、服务外包、基建项目和维修维护等部分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但是合同后补的情况。合同审批流于形式,财务部门事前不能对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只能被动地执行合同,很难对医院整体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监控。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事前发现,只在付款时财务部门进行被动地审核,而此时合同已经生效并且具有法律效力,医院必须执行,因此容易存在经济风险并且产生不良后果,对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2.合同签订把关不严
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合同准备阶段的询价、谈判、招标过程,对合同后续签订把关不严,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少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部门及院领导主要参与谈判和招标等过程,后续合同签订与执行缺少监督。在招标前,供应商为了中标往往会额外承诺一些事项,而这些事项和参数是涉及合同的重要条款。有些公立医院的合同承办部门在合同会签过程中,只是简单审核合同的文字,忽视对主体资格、标书、中标承诺书、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相关附属资料进行核对,出现最终合同约定事项与招标时承诺不相符的情况。其次,合同签订前缺少财务人员、法务人员的审核,经办部门很多不是财务、法务专业人员,缺少合同条款中收付款条款、经济术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出现有意含糊用词例如:货到即付款、保修与包修、按合同约定人员数而非实际核定人员数付款等。
3.合同履行缺乏监督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在合同签订后,存在合同履行情况监督部门的缺失,导致合同签订与执行过程脱节。由于合同约定的很多内容往往只有部分参与招标的负责人知晓,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办人并不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供应商提供货物的型号、数量、规格与合同约定不同,货物实际采购价格与中标价格不符,中标承诺书中标注的特殊事项没有执行,提供服务未按约定事项履行,基建工程类项目偷工减料,新旧合同未及时衔接等情况,给医院造成损失。
二、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原因
1.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领导及执行部门负责人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同管理无章可循,未实现制度化管理。首先,医院未编制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形成明确的合同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医院的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需要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其次,公立医院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都没有涉及合同管理的内容,现有的操作流程和运行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待改革和完善。
2.未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目前普遍存在会签、审查、审批、合同签订、登记、备案及执行、送财务部门付款等环节由各个职能部门自行完成,导致合同拟定没有规范格式,存在漏存档、延期存档、合同过期未续签等问题。另外,目前医院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没有统一的格式,院办、财务部门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存档,造成经济合同的相关资料后续无人管理,资料丢失、规范性不足、调取查阅不便等问题。
3.缺乏专业人员审核
合同的拟定,术语的法律意义,条款的审核等都需要专业知识,而目前很多医院的职能部门专业人才队伍薄弱,其管理人员大都是由医护人员转岗担任,并非专业的经管类或法律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法律等专业知识。这必然导致在合同管理中,相关人员对流程不了解,合同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合同执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增加风险。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对医院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公立医院往往在合同管理上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购置经济合同管理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大多数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书面流转与存档方式。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操作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合同签订流程效率低下时间较长,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相脱离,不利于医院资金的合理预测及统筹安排。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医院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是使医院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有关解释文件并结合医院内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规定,制定明确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设置、职责划分
医院应该合理设置部门及岗位,包括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经办部门和监督部门。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严禁越权审批,擅自以医院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医院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医院所有经济合同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编号,统一签署盖章,并统一归档以及整理归档与合同相关的招标文书、议标记录、中标通知书、中标承诺书等资料,以便后续查阅与监督。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列席合同项目的招标、合同文本审核及执行的监督。经办部门主要为合同的直接责任部门,根据医院的业务种类及业务相关性将采购类、基建类、服务类等不同种类合同归入不同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便于日后的管理。经办部门主要负责合同发起、论证、招标、条款谈判、会签、执行、申请付款、后续追踪等。监督部门主要包括医院的财务部门、监察室及内审,监督部门应全面参与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部门负责合同申请前预算的审批、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合同中有关付款条款的审核以及后续付款时对资金审批的审核。监察室与内部审计全面监督招投标过程、合同签署过程,保障整个经济业务事项合法合规。
(2)规范流程、全过程控制
合同的审批、流转、订立、执行、反馈、存档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医院应该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做到全过程内部控制。
明确合同签批流程,做到事前控制。合同订立前,经办部门需要审核对方主体资格及资质,保留各项证书复印件,核实法人或被授權人身份。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由经办部门拟定后,要经过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核,对不同部门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合同需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必要时可请法律顾问审核合同的条款,双方权利义务等,切实维护医院利益不受损害。最后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确定所有手续齐全后统一编号,签署盖章并归档。
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做到事中控制。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经办部门日常要严格监督对方合同履行情况,具体由物资部门验收货物的规格、数量、品质是否符合要求,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考核对方是否按合同提供相应服务,服务人员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并形成书面记录。在履行过程中,财务部门与经办部门、审计监察部门要及时沟通,对不符合约定的事项应该拒绝付款。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变更有关事项的,在变更之前经办部门应及时汇报院领导后采取变更或终止等措施,审批程序与签订合同相同,双方重新确认书面协议。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及时协商,明确纠纷处理流程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加强付款审核,做到事后控制。在合同完结时,财务部门应该核对验收入库单据、工程验收报告、工程项目审计报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相关资料,对不符合要求的采取相应措施并拒绝付款。同时,财务部门还需核对合同付款单位名称、账号等信息是否无误,确认后方可付款。
2.优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合同管理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知识,首先医院需要聘请外单位的经济、法律专家对合同管理人员,尤其是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案例分析,从而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指导和审核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其次医院应选择品德好、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优秀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经济纠纷问题,合同签署过程中审核不严,造成医院损失的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提高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对经济事项全局性、计划性、规范性、效率性等管理要求。医院应建立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立合同标准模板库,对合同申请、上报、流转、审批、签核、结算、变更、撤销等全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各部门在其各自权限内能及时看到合同的供应商信息、条款内容、审批进度、执行进度、付款情况等。这样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整合医院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梁金凤,于丽平,陈巍.建立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内控建设[J].卫生经济研究,2017(8):65-68.
[2]崔静.内部审计监督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7(8):90-92.
[3]刘永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7(29):90-91.
[4]胡智.完善医院合同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63-164.
作者简介:
许晶晶(1983—),女,浙江宁波,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