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临床分析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探讨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维持性透析患者15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透联合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肌酐、白蛋白、电解质及临床症状,同时随机抽取17例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透联合血灌不仅能清除尿毒症小分子物质,而且可改善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皮肤瘙痒、食欲、睡眠等),除1例发生低血压反应外,余无不良反应。结论 血透联合血灌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尿毒症毒素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基本手段,可较长时间维持尿毒症患者的基本生命需要。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尚可,大、中分子毒素在患者体内蓄积,导致慢性并发症表现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03~2005年,我科开展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维持性血透6个月以上的患者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8±20.8)(20~79)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尿酸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3例。患者的选择标準:(1)病情相对稳定,进行常规血透6个月以上;(2)中分子中毒症状明显;(3)无严重透析禁忌证;(4)尿量均少于500ml/d;(5)血透通道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6)经济可支持血灌。随机分为2组:1组为血透+血灌,2组为单纯血透。
  1.2 方法(1)血透+血灌组均采用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F6,丽珠得乐HA系列130树脂罐,树脂罐在透析器前串联,透析时间4h,血灌时间2h,采用全身肝素抗凝,透析液流量500ml/min。(2)血透组仅采用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F6。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肝功、肾功、电解质;透析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皮肤瘙痒,食欲,睡眠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同一样本自身对比,两组互相对比。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尿素氮、肌酐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尿素氮、肌酐情况 (略)注:Na+、K+、Cl-、Ca2+、BUN、Alb治疗前后比较,P<0.05,而Na+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略)注:1组和2组好转率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2例患者治疗过程1~2h发生低血压反应,80/50~70/45mmHg经补液生理盐水200~300ml后恢复正常,一直到治疗结束未再发生不良反应,血压稳定。
  3 讨论
  (1)在表1中,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价,K+、Cl-、Ca2+、BUN、Cr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清除BUN、Cr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而Na+的P>0.05,差异无显著性。Ca2+、Alb在治疗后有明显升高,考虑与治疗中脱水、血液浓缩有关。
  (2)在表1中2组为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前后自身比较,患者K+、Cl-、Ca2+、BUN、Cr治疗前后比较,P<0.001,说明血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与血透联合血灌治疗组相比降低,K+、Cl-、Ca2+、BUN、Cr疗效相当。但在表2中,1组较2组对缓解临床症状:皮肤瘙痒、食欲、睡眠情况明显好转,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血透联合血灌在清除K+、Cl-、Ca2+、BUN、Cr与单纯血透组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在缓解皮肤瘙痒,改善食欲、睡眠具有较好疗效。
  (3)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有200种以上物质水平比正常人高,其中某些物质有毒性作用,最主要有小分子物质:尿素,胍类,酚类,胺类等可引起乏力,恶化,呕吐,贫血等,分子量在600;中分子物质,分子量500~5000d,导致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贫血加重,心脏毒性等;另外,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5000d,主要是内分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B2-MG等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构成尿毒症状和机体损害的主要原因[1]。研究提示中分子物质是尿毒症很多症状和体征的原因或有关因素,具有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加重贫血、抑制免疫功能、心脏毒性等[2]。血液透析仅对小分子清除效果好,对中分子物质因透析器生物膜孔限制,不能清除,而树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能显著清除尿毒症在体内的中分子物质。血液灌流降低血浆中分子水平比血液透析有效。笔者临床研究对比中亦证实此结论,加强中分子物质清除后,患者睡眠、皮肤瘙痒、食欲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对长期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失为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的一种新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8-1389.
  [2]王原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9-29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O.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胃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已属中晚期,胃癌早期诊断困难,当确诊时大多数已发生移,从而影响预后。因此,寻找有效鉴定早期胃癌诊断的标志物及其与胃癌侵袭、浸润及转移的关系对临床提高胃癌患者治愈效果,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法及RT-PCR测量整合素α5β1mR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7例小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的CT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在CT横断位均表现为“同心圆征”,其中空-空肠套叠3例、回-回肠套叠2例、回-结肠套叠2例。脂肪瘤位于空肠3例、回肠4例,肿瘤长径2.2~6.4cm(平均3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 要】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输血的临床治疗后其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细胞的相关以及血凝相关指标,并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卡波糖片对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50例患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分级标准分成三组,分别为空腹血糖受损81例、糖耐量异常的有52例,两者并发的有17例,降血压的治疗方法不变,在此基础上每天服用阿卡波糖片3次,在饭前或者吃饭时服用,半年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中收治的胃溃疡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5例。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单纯使用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静脉刺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静脉刺穿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静脉采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重要位置,因此运用熟练的穿刺技巧方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静脉穿刺; 穿刺角度; 疼痛  1.研究背景  由于社會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以及整体护理观念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寻找预防方法及治疗对策,以促进患者预后。方法:对来自本医院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包括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与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性别、年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母亲分娩年龄对婴儿体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年~2012年12月接受随访的10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年龄分为A、B、C、D组,即≤24岁、25~29岁、30~34岁、≥35岁,对四组婴儿的体重、身长进行测定。结果:B组、C组在3、6、8个月内的体重、身长均优于A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概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4例,分析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与品管圈活动的流程,降低患者跌倒率。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制定之后,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明显低于采取品管圈活动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