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巨结肠病因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人巨结肠是一类少见疾病,而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巨结肠,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但手术是最终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有碍于早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并没有明确诊断为成人巨结肠,并未得到恰当的治疗。本文对成人巨结肠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并总结其术式选择。对于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可以选用改良Duhamel、金陵术、低位前切除术或者拖出式低位前切除术。对于特发性巨结肠患者可在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选择一期结直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部分以急诊肠梗阻入院的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或者结肠镜减压好转后行择期手术治疗。对于神经节细胞缺乏症患者,手术方式采用和特发性巨结肠一致的结直肠次全切除术,将扩张的近端肠段和狭窄的远端肠段一并切除,行回肠直肠吻合或者升结肠直肠吻合。对于中毒性巨结肠,轻症者可行结肠造口术,存在严重感染者,需行结直肠次全切除术。医源性巨结肠多是因为医疗原因造成结肠局部或一段肠管发生狭窄或者无蠕动功能而导致近端慢性扩张而形成巨结肠,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综合征的治疗首选方法为结肠镜减压,存在肠道继发性改变者,造口术仍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案,但需要谨慎开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血管成形术对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T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CC置入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上腔静脉有无闭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n=20),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锐性再通技术的血管成形术开通上腔静脉后,在DSA指引下置入TCC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清C3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并随访至2021年1月的患者。排除继发性IgA肾病、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建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分析肾脏形态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AngⅡ/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脊神经离断,n=36)和对照组(假手术,n=12),分别于6周、12周和24周通过尿动力学检测膀胱顺应性,B超检测肾脏形态,血肌酐和尿素氮分析肾功能变化,Masson和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AngⅡ/TGF-β1/Smads通路蛋白在肾脏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AngⅡ/TGF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IgA1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Jacalin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法纯化IgAN患者血清IgA1并将单体热聚合为聚合IgA1(aIgA1)。CCK8法摸索PFD作用浓度及时间,分为空白对照组、IgA1(0.5mg/ml)组、IgA1(0.5mg/ml) PFD(2m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
本文报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1例,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原发病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服用甲泼尼龙片治疗。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膜透析液浑浊,腹膜透析液培养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经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联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血小板减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最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传统丙种球蛋白冲击或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而血浆置换存在出血和过敏等风险。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APS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经蛋白A免疫吸附(proteinAimmunoadsorption,PAIA)治疗后血小板稳定至今,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
IgA肾病(IgAnephrology,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我国为该病的高发国家。目前IgAN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治疗策略相对有限。许多学者针对IgAN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并建立了大量实验动物模型。本综述基于IgAN已知的不同发病机制,介绍目前国内外常见IgAN实验动物模型,并就其各自的特点进行说明,旨在为IgAN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手术是慢性便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本共识针对慢性便秘围手术期所关注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式选择、术后处理及术后随访等临床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旨在规范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流程,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以肛门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肛门疼痛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对于肛裂的治疗、尤其是手术规范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当的手术方式甚至会引起肛门失禁。而我国尚未对肛裂制定相关共识意见。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在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依据循证医学原则,针对肛裂的诊断评估及治疗共13个条目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供临床医师参考。
脑肠菌群轴在功能性胃肠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根据罗马便秘Ⅳ诊断标准,将功能性胃肠疾病归类于脑肠功能互动异常,该概念的提出对功能性胃肠疾病诊疗模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慢性便秘是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衡、肠神经系统及脑神经递质异常密切相关,且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在慢性便秘的诊疗中,脑肠菌群轴的整合理念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对于脑肠菌群轴的临床应用较为局限,这可能是慢性便秘虽然发病率高,但临床疗效欠佳的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作者临床经验,就脑肠菌群轴在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