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人才都要求全面发展,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也很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坚实的基础。
  一、要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第一,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求知欲的产生。为学生提供动脑思考的材料,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如在投放的幻灯片等,学生可以边看、边想、边说很快想象其所代表的意义。学生兴趣十足地参加到主动思维的活动中,这种方法往往有效,学生可以利用创造性思维联想到与之有关的事物。有一次,在上一年级上册内容《比大小》的时候,我就把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播放在大屏幕上,然后,请同学们想:每只猴子各分一个水果,够分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高兴的和同伴讨论着够不够分,怎么分的问题。思维的闸门一打开,想法就特别多。特别是当看到一只猴子差一个香蕉的时候,孩子们就想到把多的梨子分给它,让三只猴子都能得到数量同样多的水果。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中,思维自然得到了训练。
  第二,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怎样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
  另外,让儿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流畅,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有效的方法。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数学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甚至提出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一次,我拿了一块正方体形状的肥皂,让孩子们分成8份,孩子们动手操作时,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切了4下。其中一个孩子一直没有动手,只是在思考。我就说,“你为什么不动手呢?”他就问我:“可不可以不分4下呢?最少能切几下?”于是,我引导他:“你认为能切几下呢?”孩子马上眼前一亮,就交叉切了2下,最后在中间横着切了一下,就成了8块了。孩子在发现了问题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创造性学习
  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例如,教学“11到20的数”时,让学生数出12根,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数出16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数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1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6根……然后通过交流,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这不光是学习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時,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含义”时,启发学生观察图画,要求学生能思考下列问题:图上有些什么?左边几只纸鹤?右边几只纸鹤一共有几只纸鹤;图上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仅能较系统地感知的加法的含义,而且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如算式27÷3,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意义:把2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7里包含几个3?3除27所得的商是多少?27是3的几倍?3与一个数的乘积是27,求这个数?多少个3相加的各是27?学校有27只花皮球,平均分给一年级的三个班,问每班得到多光只花皮球?
  总之,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的,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孩子也会觉得学习数学也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其他文献
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置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把德育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三化”(即主题化、活动化、系列化),努力探索德育文明工作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3年,经自治区教育厅审批,我校《语文研究与应用》课题基地学校和《学校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德育模式创新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正式立项,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的实质,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则要带着多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做班主任的基本前提。  一、用“爱心”温暖每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因此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  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
期刊
这是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三年,对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来说我算是一个新人,但在一年级的工作岗位上我可以称得上“半个行家”了,因为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任教一年级,并且担任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班级的成绩高低且不谈,作为班主任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出问题,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爱出状况,有时候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因此班主任几乎不给孩子离开你视线的机会,犹如“保姆”一般紧盯着这
期刊
摘要:幸福的教育生活,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还要让教师也感受到幸福。教师如何才能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呢?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闲暇?什么是闲暇教育?为什么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闲暇教育呢?第一,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闲暇教育,学会自己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第二,学校要重视闲暇教育,营造休闲的氛围。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中小
期刊
一、要了解学困生  学困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学力基础差  学力主要指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2.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懒得做笔记或记笔记时分不清重点、课后不及时复习,他们老是抱怨单词太多、难学、难记,
期刊
延伸课堂促进发展  片段一:体验生活,感受丰收的喜悦。  师:同學们,上周五我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你们帮你家里测一测算一算,今年收了多少千克小麦,你们做了吗?是怎样做的?(小手如林)  生1:我们家里收了好大一堆小麦!有两千多千克。我是这样测的,我和我爸用绳子绕麦堆一圈,再量绳子有6米多,然后我爸爬到麦堆中间,用钢筋从麦堆的尖上往下插,插到了底做了一个记号,再量钢筋长1.4米,我就利用圆锥体体
期刊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场所,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科,进行实验教学的频率较高,师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很多;另一方面,实验室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硬件资源投入的一部分,尤其是物理实验室。  在我十几年的实验员工作中,我校经历了三次大的实验室变动。第一次,我校新的教学大楼落成,物理实验室从平房搬到了楼上,仪器、设备的挪动和重新摆放费了不少的功夫。第二次是在2008年迎接国家级“教
期刊
不少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其中固然与地理本身较为抽象,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兴趣的概念及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思想情趣,增长见识。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接触的课外书籍较少,阅读量更少,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水平的发展。  如何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其阅读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经过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我国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的一句经典的句子是:“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在我国的古代,前人已经把读书和语文科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他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思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不待讲解,即明其义了。”在我们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孩子忽略了读与学的关系,才使得作文没有材料,面对题目发呆,不知道从何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