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投资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非洲大陆在各国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迅速得到凸显。近年来非洲发展迅速,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外,土地及劳动力资源也都十分适合发展农业。在中非农业合作投资过程中,我们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中非农业合作投资双边互利共赢;投资市场前景乐观;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挑战:中非农业投资管理机制结合度不高;中国企业形象仍需加强;政治风险高;法律维权难度比较大;投资者难以适应非洲多元化民族文化等。
  关键词:中非农业;投资;机遇;挑战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机遇
  1、中非农业合作投资双边互利共赢
  在农业合作方面,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发展迅速,来源于非洲对于发展农业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从非洲国家政府的角度来看,发展农业是许多乃至大部分非洲国家需要解决的首要目标之一。[1]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超过三成,同时其在解决非洲国家国民劳动就业方面的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从而成为维护国家政局稳定和平的重要目标。在意识到农业对国家稳定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许多非洲国家纷纷把大力发展农业作为自己国家的优先发展目标。[2]与此同时,许多非洲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在农业方面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并且主观意愿强烈且真诚。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通过在非洲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专家,有效提升了非洲的农业技术水平。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拉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3]这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非洲国家农业投资市场前景乐观
  非洲国家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大部分的收入,当地政府在农业投资方面有许多政策优惠,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中国农业大国来说是发展自身不可或缺的机会。随着非洲对于自有资源开发进程的推进和非洲国家采取的越来越开放的政策制度,非洲的经济在未来将会得到一个较为迅猛的发展,获得较为良好的前景,对于农业机械、农资及农副产品这一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农具的需求也将会水涨船高。[4]此外,农业是多数非洲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农作物种类十分丰富,例如玉米、水稻、芒果、香蕉、菠萝、橘子、可可、腰果、茶叶、芝麻、花生等。为了提高非洲农业生产水平,还需要种类众多的农机具,农业器具、农药、种子、肥料等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国来说非洲农业市场投资的前景可观。
  3、中非农业合作投资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
  从投资规模上看,近几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呈上升的趋势。同时,从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从55亿美元增至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1.7%,已稳居世界第三。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带一路”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非洲是“一带一路”向西进的自然延伸,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将为非洲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手段,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前景。而非洲因其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和相对开发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理想地。
  4、中非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
  如以上图所示,近年来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从整个非洲来看,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天然资源禀赋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新兴市场,加之非洲农业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三要素的支撑,农业发展水平一直较落后,粮食严重依赖进口。随着中国农业耕地面积的减少,较多农业企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中国企业将过剩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转移到非洲,开发非洲优质的农业资源,将会产生更多的企业效益。非洲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拥有先天的交通优势,有长远的农业耕种历史,国家对于发展农业十分看重,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的潜力巨大;农业仍沿传统习俗呈粗放型经营方式,保持着“靠天吃饭”的耕种理念,生产和管理技术都较为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不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农业技术方面有很高的提升空间;整体属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具有土地成本较为低廉、农村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的劳动力充足并且价格低廉的优势;而中国农业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农业种植经验丰富,农业技术也先进适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非农业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方将自身的农业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带到非洲,开发非洲丰富的耕地资源,利用非洲低成劳动力以及可以借助农业技术增加农业产量的潜力,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中非农业的双赢。
  5、非洲国家自然资源丰沛,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耕地面积多,耕地是农业之本,是非洲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21世纪以来,非洲各国提出了一系列农业改革的新发展思路,有“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绿色革命联盟”和“农业产业化”等非洲的耕地资源且具有大量的未开发的耕地资源。[5]并且非洲的人口相比中国较少,在耕地面积很多,人口较少的情况下,自然资源充沛就成为非洲最大的优势,不难看出非洲耕地资源的外延式发展潜力巨大。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挑战
  1、中非农业投资管理机制结合度不高
  中国与非洲关于农业方面的合作已有多年,中国的投资也大大促进了非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虽然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多年,相关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实际落实到具体实施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农业开发投资项目之间结合差,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非洲开发项目资金都是采用单独管理的模式,投资项目的规模都是较小并且分散的,不利于吸引外来整体资金的进入,对于项目本身也很难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二是缺少非洲国家本地的人才导致项目移交后经营不善,项目在刚开始运行的时期,由于有中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项目的平稳运作得到了保障,然而一旦中国专家完全撤离项目,由于缺少非洲国家本地的人才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项目便會难以保障其运营水平,经济效益也由于无法得到保障,迅速下降,使投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准,影响了农业投资对于项目的开发和信心。   2、对非农业投资中国企业形象仍需加强
  中国投资企业在非洲人民眼中的形象不太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企业自身而言,中国部分投资企业责任感不强在,选择雇员的过程中,中国在非洲进行投资的企业通常比较偏好于选择国内人员,对非洲国家当地员工的雇佣程度较低,这一行为可能引起非洲本地民众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在非洲国家长久投资发展。二是外界舆论方面,当前许多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行为抱有十分恶意不友好的态度来诋毁中国。这类行为导致了非洲人民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援助行为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然而事实并非是西方媒体宣扬的那样,西方国家之所以恶意歪曲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投资行为,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行为触碰了其经济利益,但是这一负面言论的传播会影响非洲人民对中国在非洲投资农业的形象。
  3、中非农业投资政治风险比较大。
  非洲政局现如今整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并还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较为动荡、政治风险较高的情况。如政局的变化、政治改革、政权的更替、领土主权以及种族和宗教纷争、民族情感等引起社会动荡而造成损害的风险。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会首要考量的因素,非洲国家一旦发生政治风险,将是整个国家层面的风险,是包括中国投资企业在内的许多投资企业难以承担相应损失的。尤其是农业行业的投资,由于受农业的特殊性影响,投资项目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面对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使投资者在投资前十分顾虑。
  4、中非农业投资法律维权难度比较大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然而民众法律意识依然处于普遍较为淡薄的阶段。现如今,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帮助下,非洲各个国家逐渐接受并认可了相对先进完善的西方现代法律理念,非洲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非洲广大地区的民众们对于这些先进立法的接受以及理解程度尚存在问题。长久以来,非洲民众一直奉行以部落酋长制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模式,即使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南非,其立法中也融入很多部落酋长制度的因素,而法律的执行过程也受到当地酋长制度的很大制约。当地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状况,是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无法以法律手段良好保证投资者权益的国家及地区很難吸引投资者到当地进行投资。
  5、投资者难以适应非洲多元化民族文化
  非洲大陆幅员广阔,有许多民族在此扎根生存,不同民族带来的文化各不相同。近年来,随着非洲不断包容、吸收外来文化,非洲文化逐渐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局面,主要组成部分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和非洲本土文化。[6]其中最能代表非洲本土文化特点的是非洲的部落文化,由于有众多非洲部落现如今依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且部落之间往来鲜少,以致非洲不同部落之间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甚至文化语言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复杂多样的文化习俗为投资者进入非洲投资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或是无意冒犯当地居民的习俗可能会造成投资者在非洲与本地居民产生误会及矛盾的局面。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中国政府应大量培养中非农业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术业有专攻,农业领域也不例外,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耕的历史久远,获得的经验自然也就多,但对非洲农业投资,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拥有几千年的耕地经历,陌生是因为我们要去非洲耕地投资,虽然同样都是农业,但是面临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类型大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时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对非农业投资更高效。
  2、中国政府应发布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优惠政策
  对非洲农业投资是一项国家级的项目,要想取得重大突破,这就需要政府给与大量的支持,中非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想要进一步合作投资,就需要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标准,最大化使双方获得利益。要保证政府方向、经济制度大体一致,文化上互相尊重,这都需要相关的政策来维持。
  3、对中国与非洲农业投资的意图公开化、透明化
  中非农业投资本着援助互利共赢的姿态合作,但中国的这一行为触碰了某些国家的利益,一些“有心人”对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行为抱有十分恶意不友好的态度来诋毁中国,恶意歪曲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投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对非洲援助的适度公开化,应利用好现代信息媒介对援非项目相关数据 进行适度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擬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在非洲援助的事实歪曲与不利猜测 。
  4、投资非洲农业的中国企业要树立良好形象
  中国企业自身也要有足够的实力,不论是公司规模还是公司人文素质方面都要过硬,因为一旦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整个中国形象,只要中国投资企业能够做到尽量主动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中国投资企业的正面形象自然而然就会在非洲人民心中树立起来。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非洲投资环境不断地优化和改善,中非农业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除继续向非洲提供一些无偿援助外,也鼓励和支持中国农业企业走进非洲,双方开展合作。非洲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对外开辟农业领域的热土,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农业在享受非洲资源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风险,还要考虑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中国投资非洲农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其中,若能有中国政府的扶持,帮助完善投融资体系,以及帮助企业普及当地法律知识,可以适当规避可能的风险。另外,非洲大陆在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政治社会环境不稳定,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沙漠,缺水较严重。因此中国企业要做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要把握住与非洲合作发展两国农业的重要机遇。通过分析总结出现过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的障碍与问题,可以不断完善我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相关政策提供经验与参考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中非双方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有利于中非双方农业合作发展的环境,才能更好的保证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具有更加灿烂和光辉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桂梅.中国对非洲投资合作的主要模式及挑战[J].西亚非洲,2013(005):103-117
  [2]于浩森,常瑞娟.企业对非洲农业投资的思路[J].世界农业, 2014(5):174-176
  [3]蔡春河. 中国农业专家援非工作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4]朱月季.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技术援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5]林海,张海森,曹慧.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对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J].世界农业,2010(12):34-36.
  [6]刘鸿武.非洲发展大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3(02):72-87.
其他文献
摘要:灵活运用安全管理手段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体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为企业的现代化高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概念及重要性,针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的策略,旨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双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行业管理人员也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自身综合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为其他经济活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相关数据表明,仍旧有一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着问题,这样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基于组织文化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展开研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和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问题特别突出。从实际情况看,影响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企业本身来说,归根结底在于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本文现就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和深化改革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改革;文化建设  引言:企业内部基础性管理与制度性管理之间既有密切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俗,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产茶大国,因此包括金花茶在内的各种茶叶资源十分丰富。金花茶啤酒是指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将金花茶作为辅料添加至啤酒中酿制而成的具有金花茶风味的啤酒。茶叶富含多酚、多糖和咖啡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功效。  关键词:金花茶;啤酒酿造;功效  啤酒,它是以麦芽和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酒花(酒花制品)经过酵母发酵产生含低CO2气体的低酒精
期刊
摘要: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具有较多流派,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艺术体系。这其中,戏剧表演对演员的要求极为严格,无论是戏剧表演学生或是相关从业人员,都需经过严格、刻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形成扎实的艺术功底,进而顺利开展戏剧表演。对此,本文分析了戏剧表演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开展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与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表演;基本功训练;思考分析  戏剧经过漫长发展,已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资源下乡、项目下乡、文化下乡等给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也出现了村庄公共空间治理的内卷化现象。本文基于广西X村修建公共道路,分析其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内卷化,主要表现为修路成效内卷化和村民派系关系内卷化。笔者认为,X村村民在共谋村庄公共道路治理时,修路次数多、耗时长而导致村民的热情逐渐消减,在村庄道路硬化后也出现村民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现象,导致村民派系分立明显,从而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是融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位”于一体综合工作。其中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具积极意义和能动性的因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关键,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基础力量,如何培育挖掘、用好盘活基层文化人才,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基层文化馆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
期刊
摘要:作为晚明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李流芳与程嘉燧非同一般的情谊,首先源自李、程家族的通家之好。两位的交往事迹在各自的诗文中多有反映:园林雅集与结伴出游是他们交游的重要方式;诗文、画作的切磋、交流则是他们交游的重要内容;长亭送别与异地寄怀也是两人交往的一部分,程嘉燧时常为李流芳赶赴科举送别,李流芳则主要为程嘉燧游历山川、晤朋会友而送行,两位处境不一,临别的况味却同样复杂。李、程的交往事迹,反映出晚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趣、有情、有理”是三大要素,除此之外,“诗意”贯穿于文章创作及整个教学过程,是许多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文学赏析与评论是提高自身语文涵养的关键,增强自身阅读审美能力,着重诗意下的文学作品赏析与评论教学,将诗意与文学赏析结合,恰到好处地进行体会评论,达到最好的文章悟美效果。  关键词:诗意语文视域;文学作品;赏析;评论  前言:文学作品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蕴含诗意,从古至今传颂的
期刊
摘要:自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逐渐兴起,促进了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在进行汽车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冲压模具是汽车覆盖的主要设备,对汽车覆盖件进行质量管理是保证汽车生产的重要内容。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主要是钢铁,在当前发展背景下,钢铁和生产模具所需要的能源成本逐渐增加,导致冲压模具的一能用成本也逐渐增高,对冲压模具所需要成本进行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发展中的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