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我很少直接采用课文中的思考题,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不是较易就是太难,而且有些题过于严肃、呆板、抽象,不适合小学生的具体思维与活泼的心理。实践证明,那些带有“体验性”的问题,由于蕴涵着丰富的情境体验,更受小孩子的欢迎,也更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更值得一提。下面我以《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结合文本与学生的实际,改造、提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的。
《中彩那天》一文讲的是“我”的父亲帮同事库伯买的彩票中奖,得到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那可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但是他克制住诱惑带给自己的痛苦,毅然选择了诚信,打电话给库伯让他把汽车开走。课文的篇幅虽短,内容也不复杂,然而蕴涵着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教育情境,堪称是一篇文笔精练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适合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与认真学习。然而,课文后面提出来的问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与处理这个难题的?”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课文后就会知道,没有较好的思考价值;第二问比较空泛,大而无当,学生难以抓住要点进行深入的思考。
备课时,我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大胆改造,重新设计出两个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正面临着道德难题?假如你是父亲,从头到尾你会怎样想?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抛出这两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围绕文中重点语句,细细体察这位父亲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把孩子们幼稚而可爱的心灵紧紧抓住了:
“库伯这个笨蛋,运气这么好!哎,为什么不是我呢?”
“我究竟要怎么做呢?他母亲在看着我,孩子也知道了……”
“不行!难道我的人格就抵不过一辆汽车吗?可别把孩子也带坏了!”……
让孩子们在模拟的内心情境中体验父亲陷入痛苦最终战胜自己的心理过程,他们怎么会不明白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这样一个道理呢?还用得着老师从一个道理到另一个道理地大讲特讲吗?
文中的“小练笔”让学生想象库伯让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当时的表现,这也是一个“体验性”的欢快情境,我当然不会放过。然而,库伯这个父亲的同事把汽车开走以后就完了,我觉得这在人际关系的和諧相处方面还有文章可做,尽管这是课文之外的另一回事,但我还是忍不住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做一回“库伯”:假如你是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你还会怎么做?我又一次听到了令我感动且充满个性的答案。我坚信,小孩子能体验到哪里,他就能理解到哪里,做到哪里。
《中彩那天》一文讲的是“我”的父亲帮同事库伯买的彩票中奖,得到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那可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但是他克制住诱惑带给自己的痛苦,毅然选择了诚信,打电话给库伯让他把汽车开走。课文的篇幅虽短,内容也不复杂,然而蕴涵着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教育情境,堪称是一篇文笔精练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适合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与认真学习。然而,课文后面提出来的问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与处理这个难题的?”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课文后就会知道,没有较好的思考价值;第二问比较空泛,大而无当,学生难以抓住要点进行深入的思考。
备课时,我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大胆改造,重新设计出两个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正面临着道德难题?假如你是父亲,从头到尾你会怎样想?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抛出这两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围绕文中重点语句,细细体察这位父亲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把孩子们幼稚而可爱的心灵紧紧抓住了:
“库伯这个笨蛋,运气这么好!哎,为什么不是我呢?”
“我究竟要怎么做呢?他母亲在看着我,孩子也知道了……”
“不行!难道我的人格就抵不过一辆汽车吗?可别把孩子也带坏了!”……
让孩子们在模拟的内心情境中体验父亲陷入痛苦最终战胜自己的心理过程,他们怎么会不明白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这样一个道理呢?还用得着老师从一个道理到另一个道理地大讲特讲吗?
文中的“小练笔”让学生想象库伯让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当时的表现,这也是一个“体验性”的欢快情境,我当然不会放过。然而,库伯这个父亲的同事把汽车开走以后就完了,我觉得这在人际关系的和諧相处方面还有文章可做,尽管这是课文之外的另一回事,但我还是忍不住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做一回“库伯”:假如你是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你还会怎么做?我又一次听到了令我感动且充满个性的答案。我坚信,小孩子能体验到哪里,他就能理解到哪里,做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