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新一代,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多方面的较强能力。面对以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本人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让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还”;动起来;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一、从“还”字做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每节至少有一定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2.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3.让学生参与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4.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即把“时间、提问权、评议权、工具”还给学生。总之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上一台阶,达到“师生多向互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而老师在收集处理学生提供的信息的水平上,通过“重组”,完成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二、让学生们情感动起来
《历史与社会》课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针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情感培养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知识的培养。情感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情感培养贯穿在每一节课堂里,落实在每一项活动中。教材以学生出生后接触外界事物的先后顺序,从家庭到学校、社区及传媒,依次展开,每一部分无不情意融融。学生对它们既熟悉,又有许多的困惑。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的好素材,也是教师让学生们情感动起来的好机会。
要让学生们的情感动起来,首先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学生们的情感悄悄地被点燃。例如,本人在讲《我的压岁钱怎么用》这一课时,就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正确的理财观。师:关于理财,希望我们的同学都把算盘打得精一点。做到收益多多,生活棒棒。过春节时亲戚朋友可能会给你一些压岁钱吗?平时父母也会给你一些零花钱吗?现在花了吗?怎么花?假如今天你的小金库里还有600元钱,请为自己订一个理财计划。
生:日常花费,如买零食、乘车费、学习用品费;娱乐费,如看电影、玩游戏等。
生:准备一个小本,在上面记录花费的用途、时间。
生:每周自己进行结算。也可以交给爸爸、妈妈审核,以便获得改进开支的合理性和必要的自我金钱管理的指导。
生:理财计划单(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悟到什么?
生:安排支出要科学,增加收入要选择。
师:个人生活这样,家庭生活这样,国家生活也是这样。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过好今天的生活,并期待明天的生活更美好。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这样的课堂活动是根据学生自己生活经历或经验进行情景设计的,就使新知识在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的共鸣、碰撞基础上产生。通过“压岁钱怎么用”的角色体验设计,让真实生活经历、体验与虚拟角色体验相结合,通过这些生动的情景角色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自然渗透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
三、让学生嘴巴动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中,由于过分追求答案标准化,教师将知识点讲得足够细,将原因、经过、结果阐述得足够清楚,举行大考小考的次数也足够多,耗费了许多时间。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当有效,但它只有利于记忆力好、刻苦用功的学生,因为他们在高分数的支撑下获得良好的自信和老师的好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封杀了。事实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时,我们教师身为“裁判官”,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去定夺。在课堂中,本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为此,我精心安排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而学生又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材介绍了从中国的湖、海到外国意大利的水上都市——威尼斯,知识的扩展必须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主动参与。在教学前,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搜集资料,在讲授《傍水而居》时,本人把搜集到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如:太湖风景图,太湖流域的城镇西塘、乌镇、周庄、同里等民居素材,舟山渔民海洋渔牧素材,苏州和威尼斯的素材与学生搜集的素材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师生互动使学生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就活起来了,教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通過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我们的祖先为何傍水而居,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水乡孕育的城镇”,而不用其他的题目。在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再让学生对当今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水乡的“优”与“忧”的辩论,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爱我家乡,保护水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观念。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生在“训练与拓展”本中写道:“我从网上和书籍中查了不少资料,现在我初步了解了为什么平原和水源丰富的地方会有那么多的人居住,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离开了水,就没有生命之言,人类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了。”有的学生写道:“虽然苏州和威尼斯都是水城,但是它们发展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人文历史和水的性质却不一样,因此,两个水城人们的生活、生产、人文也就不同了。”
四、让学生手动起来
在实施动态教学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中跳出来。教师不再是传声筒和知识的复制者,学生是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成与学生交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社区看我家》中的第一课《我的家住在哪里》,在备课中我对所任班级的学生做了了解,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对教材中所出现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不甚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我在备课中自己画一幅“我的家”作范例,同时在课前也让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画一幅“我的家”。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后,我把我画的“我的家”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家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于是又让学生把自己画的“我的家”展示出来,让不会画的学生参照书上的图和我画的“我的家”画一画。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兴趣高涨了,课堂上,学生读图、画图兴趣浓厚,“我的家”画好之后,再让在同一社区的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并在介绍中互相纠正错误,以提高读图、绘图的正确率。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了。
总之,历史与社会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还”;动起来;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一、从“还”字做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每节至少有一定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2.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3.让学生参与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4.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即把“时间、提问权、评议权、工具”还给学生。总之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上一台阶,达到“师生多向互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而老师在收集处理学生提供的信息的水平上,通过“重组”,完成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二、让学生们情感动起来
《历史与社会》课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针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情感培养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知识的培养。情感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情感培养贯穿在每一节课堂里,落实在每一项活动中。教材以学生出生后接触外界事物的先后顺序,从家庭到学校、社区及传媒,依次展开,每一部分无不情意融融。学生对它们既熟悉,又有许多的困惑。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的好素材,也是教师让学生们情感动起来的好机会。
要让学生们的情感动起来,首先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学生们的情感悄悄地被点燃。例如,本人在讲《我的压岁钱怎么用》这一课时,就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正确的理财观。师:关于理财,希望我们的同学都把算盘打得精一点。做到收益多多,生活棒棒。过春节时亲戚朋友可能会给你一些压岁钱吗?平时父母也会给你一些零花钱吗?现在花了吗?怎么花?假如今天你的小金库里还有600元钱,请为自己订一个理财计划。
生:日常花费,如买零食、乘车费、学习用品费;娱乐费,如看电影、玩游戏等。
生:准备一个小本,在上面记录花费的用途、时间。
生:每周自己进行结算。也可以交给爸爸、妈妈审核,以便获得改进开支的合理性和必要的自我金钱管理的指导。
生:理财计划单(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悟到什么?
生:安排支出要科学,增加收入要选择。
师:个人生活这样,家庭生活这样,国家生活也是这样。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过好今天的生活,并期待明天的生活更美好。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这样的课堂活动是根据学生自己生活经历或经验进行情景设计的,就使新知识在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的共鸣、碰撞基础上产生。通过“压岁钱怎么用”的角色体验设计,让真实生活经历、体验与虚拟角色体验相结合,通过这些生动的情景角色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自然渗透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价值理念。
三、让学生嘴巴动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中,由于过分追求答案标准化,教师将知识点讲得足够细,将原因、经过、结果阐述得足够清楚,举行大考小考的次数也足够多,耗费了许多时间。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当有效,但它只有利于记忆力好、刻苦用功的学生,因为他们在高分数的支撑下获得良好的自信和老师的好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封杀了。事实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时,我们教师身为“裁判官”,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去定夺。在课堂中,本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为此,我精心安排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而学生又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材介绍了从中国的湖、海到外国意大利的水上都市——威尼斯,知识的扩展必须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主动参与。在教学前,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搜集资料,在讲授《傍水而居》时,本人把搜集到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如:太湖风景图,太湖流域的城镇西塘、乌镇、周庄、同里等民居素材,舟山渔民海洋渔牧素材,苏州和威尼斯的素材与学生搜集的素材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师生互动使学生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就活起来了,教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通過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我们的祖先为何傍水而居,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水乡孕育的城镇”,而不用其他的题目。在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再让学生对当今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水乡的“优”与“忧”的辩论,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爱我家乡,保护水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观念。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生在“训练与拓展”本中写道:“我从网上和书籍中查了不少资料,现在我初步了解了为什么平原和水源丰富的地方会有那么多的人居住,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离开了水,就没有生命之言,人类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了。”有的学生写道:“虽然苏州和威尼斯都是水城,但是它们发展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人文历史和水的性质却不一样,因此,两个水城人们的生活、生产、人文也就不同了。”
四、让学生手动起来
在实施动态教学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中跳出来。教师不再是传声筒和知识的复制者,学生是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成与学生交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社区看我家》中的第一课《我的家住在哪里》,在备课中我对所任班级的学生做了了解,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对教材中所出现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不甚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我在备课中自己画一幅“我的家”作范例,同时在课前也让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画一幅“我的家”。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后,我把我画的“我的家”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家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于是又让学生把自己画的“我的家”展示出来,让不会画的学生参照书上的图和我画的“我的家”画一画。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兴趣高涨了,课堂上,学生读图、画图兴趣浓厚,“我的家”画好之后,再让在同一社区的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并在介绍中互相纠正错误,以提高读图、绘图的正确率。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了。
总之,历史与社会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