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钝拙”的曾国藩何以最有领导力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他的信念、抱负、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便是他领导力的核心。
  杰出人物中“最笨”的一个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个“书憨”,即书呆子。梁启超也说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意即他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被认为是“最笨”的一个。
  曾国藩对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曾国藩在给家里写信时也说,“吾兄弟天分均不甚高明”。
  他曾以读书、做事为例,“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曾国藩的作战指挥也是如此,“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的成功,恰恰就是这个困勉拙诚的功夫,“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民国学者萧一山也说曾国藩“不尚机权,惟务质实”,这是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他一生得力之处。
  曾国藩是以书生从戎,他所面临的环境非常险恶。一方面是太平军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另一方面,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又正是封建王朝的末世。整个统治集团中,官吏渎法贪冒,柔靡浮滑;士子不知廉耻,唯利是求。流波所及,军队之中,将帅贪婪平庸,士卒望敌而走。用曾国藩的说法,“这些人都已经丧尽天良了”。
  在曾国藩看来,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人心的陷溺、人欲的横流。军事的失败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价值体系的崩溃。
  没有兵不必要深忧,没有饷不值得痛哭。唯独放眼向这个世界看去,竟然很难找到一个见了有利可图的事情不奋勇争先、见了急公好义的事情唯恐落人之后的人。这是真正令人深深叹息的现象。
  以“忠义血性”激发天良,改变人心
  要扭转上述局面,在曾国藩看来,当务之急,是以“忠义血性”为核心的理念来激发天良,改变人心,号召那些“抱道君子”,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以“打脱牙,和血吞”的刚毅,以“志之所向,金石为开”的信念,投身于挽狂澜的事业中。也正是在“舍身卫道”、“忠义血性”的驱动下,曾国藩的湘军表现出了异于任何军队的战斗力。
  可以说,他的信念、他的抱负、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便是他的领导力的核心。
  曾国藩理念的核心,其实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的理念,用宋代理学家张载的话说,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理念早就在那里了,然而一般的儒生却只是想、只是说,而不敢做、不去做。
  曾國藩与一般儒生不一样的是,他坚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毛泽东对曾国藩这一点非常佩服。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而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毛泽东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是清朝末年的曾国藩,一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两个人成事的根本,就在以“传教”来达成“办事”的结果,也就是通过理念的传播与践行成就了事业。
  一生三变:从“儒”到“法”再到“道”
  曾国藩的朋友欧阳兆熊曾说,曾国藩“一生三变”: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
  程朱,即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是理学的大师;申韩,即申不害与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黄老,即黄帝与老子,是道家的别称。欧阳兆熊的这段话,很好地点出了曾国藩的领导力从“儒”到“法”再到“道”的理念变迁,也是其从理想到现实再到成熟的螺旋式成长轨迹。
  曾国藩在北京为官的时候,是以理学为自己的修养之道。理学对其领导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学何为?理学就是要“学做圣贤”。曾国藩一生以“做圣贤”为自己的追求,他的格言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理学对曾国藩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卫道”的强烈使命意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国藩正是以“卫道”为旗号,与太平天国对抗,把一场军事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文化上、价值上的“卫道”的战争。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一直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儒家为中国人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和价值追求,是一种正面的导向。但是,儒家也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过于相信道德的力量,因而理想主义色彩过浓的儒生,往往是无法把事情做成。因此,对于必须在现实世界中把事情做成的曾国藩来说,只靠儒家的价值理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曾国藩出来统帅湘军、带兵打仗,“一变而为申韩”,开始运用法家的理念施为。法家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理解儒家的核心是一个“德”字,那么理解法家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利”字。法家相信人的本性是求利的,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围绕着利益而展开的。
  除了利益,法家信奉的还有实力。法家认为权势才真正具有让人屈服和顺从的力量,人的行为也只有通过强制的力量才能改变,在法家眼中,除了实力之外,没有什么是真正可以靠得住的。此外,法家还强调争夺。法家认为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争夺,就是弱肉强食。争什么?争利益。靠什么争?靠实力。
  但是法家也有自身的不足。法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过于强势、过于冷酷、过于霸道、过于刻薄、过于自是、过于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如此的逞强、霸道、自是,一定会导致别人的敌意与对抗。
  所以曾国藩在湖南和江西带兵时,就陷入了极度紧张的人际关系中。他所到之处,与官场冲突不断,以至于到了“通国不能相容”的地步,最终被皇帝罢免了兵权,被迫回家守制,曾国藩也因此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挫败一度使曾国藩陷入无尽的焦虑抑郁之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心一意想做事,所到之处,官场却总是跟他作对,甚至连朝廷都对他弃之如敝履。正在他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朋友欧阳兆熊一席“岐黄可医身疾,黄老可医心病”的话,使他突然意识到,也许问题并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挫折使曾国藩有了一个自我反省并得以真正脱胎换骨的机会。近一年的自我反省对曾国藩个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曾国藩“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
  道家与法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如果说法家的特点在于一个“刚”字,那么道家的特点便是在一个“柔”字。法家之弊是逞强,是刚愎自用,是自以为是。道家的“柔弱”、“不争”,恰恰是要打破人的自矜、自伐、自是、自彰,从过分的自我之中走出来。
  如果说儒家给曾国藩以理想的追求,法家给曾国藩以现实的眼光,那么道家就给曾国藩以真正成熟的心态。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曾国藩其实是把儒、法、道三家的精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圆通无碍的境界,这便是曾国藩领导力的最大特色,也是他最终能够成就事业的根本原因。
  (《北京日报》2015.5.25)
其他文献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卡哈纳教授夫妇曾经访问过八十五位有祖父母的孩子,他们发现,大多数4到5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祖父母的宠爱,包括礼物和特别待遇;8到9岁的孩子喜欢祖父母与他们一起游戏,或带他们去外面玩;11到12岁的孩子又回复到希望祖父母宠爱他们;而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与祖父母较有距离,因为他们自己外面的活动很多。但是有些青少年喜欢祖父母对他们的信心和支持,特别是当他们与父母之间有冲突时。 
期刊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在涉华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出格举动,让人想起了里根时期中美关系的动荡。上世纪80年代,里根于大选前后和上任初期也曾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搅浑水,但“残酷的国际现实”最终让他对中国服软。  大选前后的中美外交暗战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时,美国卡特政府在台面上宣布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并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国会许多保守派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对盟友的出卖和背叛
期刊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邓小平认真分析了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历史转折前后的“战略三角”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虽然中美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基础很不牢固,到1975年,中美关系陷入踟蹰不前的
期刊
2016年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攻占南京后,对这座城市进行了血洗,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那么,屠杀后的那一年,幸存下来的南京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死亡期:无止境的纵火、抢劫、强奸  在大屠杀结束的最初三个月,从12月到2月,南京城是一片寂静的焦土,在安全区以外的地方没有人敢独自出门走动,大家躲藏在家里或是安全区中,祈祷着日本人不要突
期刊
“我们完全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特朗普想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也破坏了台海战略的基础,逼着我们动手,无论从文的方面,还是武的方面,机会都出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朗普拿“一个中国”玩火  因为特朗普,“台湾”二字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横扫欧、亚、美、非,出现在所有国际媒体的视野中。  特朗普在2016年12月2日搞出和蔡英文的“通话门”,公然在社交媒体上称呼蔡英文为
期刊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出现过尴尬的一幕:正在毛主席纵横捭阖交谈时,美方一在场人员的口袋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响声无法停止,他只好把东西拿出来,原来是个微型录音机,这位美国客人尴尬难容。  来访的第一天“险象环生”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东郊机场着陆。对他的礼宾规格,许多都是单独安排的。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
期刊
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是国际话语权的竞争。苏联在建立之初曾有一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并主导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机制,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超级大国。但在此之后,苏联因丧失话语权,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丧失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导致根基动摇  苏联社会主义立国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苏共要建立一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为劳动群众服务的政权,苏共也因此长期垄断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  苏维埃政权也确实在改变传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从近几年情况来看,中央每次定调来年经济工作,都会首先明确该年份的特殊意义。如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年、2016是“十三五”开局年。  此次会议也明确了2017年的三个特殊意义:2017年要召开中共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
期刊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并作出具体规定。然而,党内谈话制度在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领导干部疏于谈话,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错误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有的不担当,搞好人主义,谈话时以“领导”为托词,搬“上级”当“救兵”,甚至对同志身上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
期刊
潘基文当总统呼声最高  正常情况下,朴槿惠五年总统任期到2018年2月24日结束。然而目前朴槿惠同意在2017年4月辞职。那么按照宪法规定,总统大选将在60天内举行。目前,韩国还未出现有绝对优势的潜在总统候选人。如果大选提前举行,那将会是一场各主要政党都未做好充分准备的选举,最终结果存在诸多变数。  据悉,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后的潘基文将于2017年1月返回韩国。目前,根据韩国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潘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