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而,我以为,三人行,未必有我师。
首先,每个人固然有自己的优点,可当“三人行”,甚至当多人在一起成為一个群体时,未必能表现出个人优点来。勒庞曾在《乌合之众》中讲过,当人聚集为群体时,便常常不再具有个人所拥有的思考的能力。群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便导致了一些观点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尽管这些观点未必是正确的,群体却无法做出判断。
因此,向这样的群体学习,根本学不到什么,反而会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不正确思想的影响。群体数量越大,不同的声音便越快被消灭,这样,“三人行”自然难以表现出每个人的优点,我们也便无从学习了。
其次,即使在“三人行”的群体中真的表现出了优点,我们就能一个个去学习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但凡见到别人的一个优点就去学习。从表面上看这是提升自己,可如果所学太杂,不仅什么也学不好,反会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所以,三人行,未必有我师。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有优点的人都当作自己的老师来学习,而更应当自我反省,找出自己最大的不足来改进,把借鉴学习他人优点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才是更高效的方法。
再者,即使别人身上真的有值得学习之处,你一定能发现吗?我想未必。或许有人认为“三人行”是最重要的,但我以为“我”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常常过不了佛教上所说的“我执”的关,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防御机制”。当别人提出与自己内心所想不符的观点,做出与自己内心所想不同的事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抗拒,不假思索地抗拒。因而,能发现他人之长显然不仅要有一双慧眼,也要有一颗“慧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固然有理,可又有多少人能如唐太宗一样广开言路,以人为镜呢?若不能破“我执”,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微不足道,不能把本我压缩到无限小或放大到无限大,又怎能真正做到自谦,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学习呢?
因此,我认为,三人行,未必有我师。
佳作点评
这是高一学生的观点式命题作文训练。本文开头从“子曰”入文,从“然而”开始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出三个理由,并一一分析论证;最后重申观点。文章观点鲜明,论证集中,层次清晰,理由充足,语言准确简洁,《乌合之众》、“我执”等材料的化用自然贴切,透出一股文化味,是一篇规范、得体的好文。(王兆芳)
首先,每个人固然有自己的优点,可当“三人行”,甚至当多人在一起成為一个群体时,未必能表现出个人优点来。勒庞曾在《乌合之众》中讲过,当人聚集为群体时,便常常不再具有个人所拥有的思考的能力。群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便导致了一些观点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尽管这些观点未必是正确的,群体却无法做出判断。
因此,向这样的群体学习,根本学不到什么,反而会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不正确思想的影响。群体数量越大,不同的声音便越快被消灭,这样,“三人行”自然难以表现出每个人的优点,我们也便无从学习了。
其次,即使在“三人行”的群体中真的表现出了优点,我们就能一个个去学习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但凡见到别人的一个优点就去学习。从表面上看这是提升自己,可如果所学太杂,不仅什么也学不好,反会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所以,三人行,未必有我师。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有优点的人都当作自己的老师来学习,而更应当自我反省,找出自己最大的不足来改进,把借鉴学习他人优点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才是更高效的方法。
再者,即使别人身上真的有值得学习之处,你一定能发现吗?我想未必。或许有人认为“三人行”是最重要的,但我以为“我”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常常过不了佛教上所说的“我执”的关,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防御机制”。当别人提出与自己内心所想不符的观点,做出与自己内心所想不同的事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抗拒,不假思索地抗拒。因而,能发现他人之长显然不仅要有一双慧眼,也要有一颗“慧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固然有理,可又有多少人能如唐太宗一样广开言路,以人为镜呢?若不能破“我执”,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微不足道,不能把本我压缩到无限小或放大到无限大,又怎能真正做到自谦,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学习呢?
因此,我认为,三人行,未必有我师。
佳作点评
这是高一学生的观点式命题作文训练。本文开头从“子曰”入文,从“然而”开始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出三个理由,并一一分析论证;最后重申观点。文章观点鲜明,论证集中,层次清晰,理由充足,语言准确简洁,《乌合之众》、“我执”等材料的化用自然贴切,透出一股文化味,是一篇规范、得体的好文。(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