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 记录本身即是反抗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他正镇静自若地走过一座凌驾在悬崖峭壁上的桥的当儿,蓦地发现,这桥断了,两脚下便是深渊。”
  蒋方舟用《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面对妻子出轨时的一段心理描写来形容她现在的心态:对她而言,深渊是生活,而这桥,就是写作。
  蒋方舟从7岁开始,就走上了写作这座悬崖上的桥。到现在,走了差不多20年,她仍是战战兢兢的,仿佛脚下的桥随时都会塌。有时候,连她自己都在怀疑,这条路是否能走到尽头。“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悲观的,读者在减少,文学总有一天会消失。”26岁的蒋方舟,像所有“早成名”的人一样,总是说着一些不大符合自己年龄段的话。写作让她过早就看到,世界上阴暗的一面。
  但这种过早到来的成熟,并没有让蒋方舟变得世故。在心里的某部分,蒋方舟还保持着少女的纯真:她相信,写作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抵抗。只有坚持写作,她才能从每一次回望中,找回自己的方向。“文学可能会消失。但我对自己说,走吧走吧,不要害怕,也不要向下看,即使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不去看就没事了。”
  说这话的时候,蒋方舟的眼睛,闪了又闪,乌黑的眼瞳里,并没有映上深渊的混浊。
  我在反抗那些让你不像你的东西
  9岁开始出第一本书,到今年6月出的短篇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蒋方舟已经写了11本书。可是,蒋方舟仍然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我觉得一定要有自己满意的小说时,才能被称为作家。”蒋方舟说,自己更像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或者一个记录者。
  一开始,她在母亲的鼓励下,记录自己的生活,肆无忌惮地写着自己的成长故事。第一本书出来,蒋方舟红了,“天才”成为她的符号,她被称赞,也被质疑。18岁,蒋方舟被清华大学新闻系录取,毕业后,成为杂志的副主编,“最年轻的副主编”头衔取代了“天才作家”。她开始记录这个社会。蒋方舟写的杂文在网络上传播,有人说她是“下一个刘瑜”。
  无论外界对她的评价、称呼如何改变,蒋方舟始终在写着。和韩寒或者郭敬明都不一样,蒋方舟一直没有放开文学、拥抱商业。20年来,蒋方舟最长的搁笔期,是在高考前的三个月,其他日子里,几乎没有一日不在写作,没有一天不在记录着。
  仿佛是对自己多年坚持的一个回应,蒋方舟在上一本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的封面写上了一句话:“记录本身,即已经是反抗”。“我在反抗什么?反抗时代?反抗体制?反抗社会?我后来有一个答案,就是要反抗‘使我们不像我们’或者‘使我们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蒋方舟说,作为一个记录者,作家会比记者更有力。记者受到的牵制太多了,哪怕是时评,写得再好,也只是浅尝辄止,只有作家,却可以一直潜进去,深挖人性的幽暗。只要提起笔,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事情,即便是虚构,也是最好的记录。
  “当写作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困难以后,写作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抵抗。有一天,看到这条留下痕迹的轨道,会提醒自己:不能偏离这么多。”
  观察陌生人是一个有趣的记录过程
  写作,是为了反抗所有“使我们不像我们”的东西—这是蒋方舟坚持写作的原因。可是,蒋方舟并没有沉迷在叙述自己的快感之中,她也喜欢充当一个观察者,安静地观察着身边的“陌生人”。
  在即将出版的新书《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中,蒋方舟写的都是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情:中年人逃离婚姻、逃离家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源头,是去年9月她去香港时参加的一个旅行团。在那个旅行团里,有六十多岁的老奶奶,有带着“二奶”去扫货的土豪,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蒋方舟想起了一个词 —“生活在别处”。这也是促使她的新作诞生的原因,无论写作,还是生活,都有一部分留在别人那里。
  “因为我没有什么生活经验,第一部、第二部还能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可是到了后面,匮乏的个人经验就没有办法支撑起我的写作。所以,我不想写自己的故事,也不想写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甚至连自己的性别都有意识逃避。”
  蒋方舟说,她在北京住了那么多年,由于太“宅”,连工人体育馆、三里屯都没去过几次。为了弥补个人生活的贫乏,蒋方舟选择了做媒体,在采访中获取写作素材。有时候,她甚至为了塑造小说人物的个性而去相亲。蒋方舟把相亲当作一个有趣的“采风”活动。“我还挺喜欢相亲的。相亲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在很短的时间里,对方会急于把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告诉你,这种了解过程可能比你深入接触的了解过程来得更快和容量更大。”
  现在,互联网发达了,蒋方舟还会使一些“小手段”。比如,如果她要描写一个很多话的人,她就去观察电视上真人秀节目中那些口若悬河的嘉宾,甚至关注一些性格类似的人的微博,把他的几千条微博都翻个遍,熟悉他的语言风格。“我觉得,这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非常有趣。”
  我只能写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事
  尽管现代传播工具可以使写作素材搜集过程变得更方便、更快捷,可是,蒋方舟认为,这并不能改变他们这一代人“不曾历经沧桑”的事实,也正是因为经历太少,所以现在的作家,并没有办法像20年前的作家一样写得那么好。
  在共同情感薄弱的情况下,如何有力地描写这个时代,这是每一个青年作家都会遇到的困惑,蒋方舟也不例外。她的方法是,将笔尖指向痛苦。在蒋方舟的小说中,她会刻意写一些并不圆满的故事,她书写的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甚至到最后都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就像在最新的短篇集里,蒋方舟写的就是各种不同的人逃离生活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过得很压抑,第三者的爱情、没有共识的家庭……不是特别大的苦难,但每一个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小说写完之前,我会把故事都发给朋友看,他们说看了心里挺不舒服的,我就觉得特别高兴,我特别希望写那些让别人看了不舒服的东西。我并不想提供娱乐产品、情感慰藉或者正能量的东西,我觉得那些让人欢笑、让人快乐的谁都能写,能写出让我们痛苦、难受的人真的只是少数。”
  尽管这些现代人的情感困惑,与前几代人所经历的痛苦相比,根本不足一提,但如果不去触碰,就永远无法潜入到人性当中最幽暗的地方。即便是幼稚的尝试,蒋方舟仍觉得自己至少是走在一条对的路上,不至于偏离最初的轨道。
  她在上一本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里写道:“对于作家而言,比起改朝换代的革命,他更应该关心的是那些革命改变不了的,永恒的人类苦难。”
  在写作的路上,不断地触及那些隐藏在现代生活背后的阴暗面。这或许也是蒋方舟作为一个记录者的使命。
其他文献
近日,来自法国的奢侈护发品牌馥绿德雅在四个重点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启动了冬季头皮发质滋养修护新品——馥绿德雅滋养修护系列的媒体分享会。作为染烫受损发质的救星,馥绿德雅滋养修护发膜可修复毛糙、分叉、易断无弹性的发丝,形成保护膜,由内而外提供密集护理,令发丝恢复弹性质感、光泽及柔顺。
期刊
《纽约时报》  在美国,一个名为“11月计划”(November Project)的清晨锻炼快闪族正在引起年轻族群的关注。该计划2011年始于波士顿,之后扩散到美国和加拿大的19个城市。它引以为豪的是,你几乎无法给它归类—它既不是跑步俱乐部,也不是训练营。它融合了CrossFit健身公司的强度、SoulCycle健身公司的狂热、北极熊游泳俱乐部(Polar Bear)的天气不可知性,以及障碍训练的
期刊
记者:你常到各个大学演讲,也有很多年轻人叫你“蒋老师”。你怎么看90后这一代青年?  蒋方舟:我不想声称自己了解90后,为什么?80后是非常急于获得认可、认同感的群体,但90后不同,90后的认同感是与生俱来的,当你去研究他,试图了解他,试图以他的语言和亚文化沟通的时候,是很被动、很谄媚的,永远隔着一层。所以我不想观察年轻群体,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他们不需要被分析,他们也不想被分析。  现在这个社
期刊
记者:“我们那一代”诞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肖全:那个年代就是一个快乐的年代,虽然刚刚恢复了元气,物质还跟不上—每个人都骑着自行车,住的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简陋房子,差别顶多是你的单车新一点我的旧一点,你的房子是两室我的是一室。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并不觉得自己缺了什么,对于物质没有什么要求。那个时候大家都在什么地方互相较劲呢?都是在比创作,比作品好不好,比自己在江湖上赢得尊重的理由是什么。  记者
期刊
“确实有不少人问过我:你怎么还老写呀?我说:那你让我干啥呀?农民这一季把庄稼收了,就又忙着种下一季,这是工作也是生活。何况,吃饭有吃厌烦过吗?”4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上,著名作家贾平凹用他独特的幽默发表了获奖感言。他凭借新作《老生》荣膺本年度杰出作家大奖。贾平凹十年前就曾以《秦腔》获得此项大奖,十年后再获殊荣,贾平凹表示,“我一是很高兴,二是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徐则
期刊
辛波斯卡在《万物静默如谜》中写道:『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陶瓷艺术家张凌云将这句话改为:『我偏爱陶瓷的荒谬,胜过不爱陶瓷的荒谬。』对物的痴迷带来精神世界的充盈,陶瓷之于张凌云即是如此。  张凌云喜欢在工作室里与泥对话的时光,泥的柔软、易裂,以及烧制后的坚硬,其实和人性有着相同之处。制作陶瓷器皿,进行陶瓷教学,辗转各国驻村、教书、展览……张凌云的生活,大多与陶艺有关。  2006年开
期刊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变化的大趋势。1980年以来我国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浪潮将席卷中国。”4月25日,在首届岭南养老产业研讨会上,中大创投董事长舒元向与会者展示了老龄化对中国的严峻挑战,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如今,他的中大创投正倾力布局养老和大健康产业,摆脱传统偏硬件建设的产业导向误区,准备将服务和管理的软件提升作为发展核心。  在讲台上,舒元
期刊
近日,台北万豪酒店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举行了系列品牌推介会,与各城市的媒体分享了台北首家万豪酒店独特的城市绿洲理念,介绍了酒店的特色餐饮和会议场所,并推出了特别优惠以欢庆酒店的盛大开业。发布会现场,台北万豪酒店销售与市场总监Elaine Chin与媒体分享了作为台北新地标的台北万豪酒店以高科技和创新为理念的设计语言,表达了对内地游客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期刊
玛泽润在中国本土实现了从顶级游艇建造、领先工艺及高级材料应用、  德国专业管控、销售到高效售后服务的一条龙完整产业体系,  从而为(中国)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豪华游艇体验。  欢迎莅临玛泽润游艇世界。  我们的星球约有70%的面积流淌着浩瀚之水,唤醒美妙绝伦的水上时光是我们恪守执著的梦想,玛泽润将引领各位一同启航崭新的游艇生活方式。  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源自德国的玛泽润游艇传承了无出其右的工业品质
期刊
画画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我们需要有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画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画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我们这些画画的人,如果不画,能过日子吗?绘画究竟是一个骗局、阴谋,还是一个传销的游戏和媒介?抑或是我们确实需要艺术这件事?我觉得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之前看了吕澎的著作,其中有一篇和李泽厚的谈话,我想起在二十年以前,那时李泽厚还没有出国,我们在北京吃饭碰到,聊起过这话题。我说,人类所有的文化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