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动态系统,而情感教育是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联系的“纽带”。实施情感教育应着重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研究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方式,寻求情感因素与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模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的实施模式
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激活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人、人”系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此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协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双方情感互相表现、互相交流的过程。而人的情感是带有倾向性的,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彼此情感相容,才能排除双方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心情舒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学实施阶段
教师应对学生尊重爱护、信任激励、关心体贴,做到“以情育人”。同时,学生要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尊重师长,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坚实基础。教师应以宽容、豁达、尊重、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认知要求、愿望、思想和方法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教学结束阶段
师生共同矫正不足,消除师生之间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民主、平等、真挚的师生关系,然后再返回到新的教学准备阶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实施模式
良好的学习品质主要包含动机、兴趣、意志三个因素,它是学生心理活动中的动力系统,起着发动、维持和调节作用。在“学科计划、学前补偿、学科新授、学后复习、学习评价、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时序中,教师有效地运用这三个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学科计划”与“学科总结”应伴随着认知侧重于学习动机方面的教育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与机制,它主要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教学中,从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开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利用一个或多个认知内驱力的因素,如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以某种认知方式进行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2.“学前补偿”和“学科新授”应以“兴趣”为主诱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个性,掌握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做到,新课导入富有艺术性、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
3.学科教学进入复习和评价阶段后应以培养学生“学习意志”为主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为,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要素。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调节、维持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培养高级情感的实施模式
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遵循“情感感知、内容内化、行为落实”的实施模式,达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位一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分三个步骤实施:
一是课堂教学初期,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教材,找准每堂课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找准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主要情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要抓住与情感因素有关联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认知的内驱力,从而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
三是课堂教学的后期,教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重在导之以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是课堂教学最终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搞好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的实施模式
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激活教学过程中的这一“人、人”系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情感。此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协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是双方情感互相表现、互相交流的过程。而人的情感是带有倾向性的,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彼此情感相容,才能排除双方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心情舒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学实施阶段
教师应对学生尊重爱护、信任激励、关心体贴,做到“以情育人”。同时,学生要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尊重师长,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坚实基础。教师应以宽容、豁达、尊重、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认知要求、愿望、思想和方法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教学结束阶段
师生共同矫正不足,消除师生之间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民主、平等、真挚的师生关系,然后再返回到新的教学准备阶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实施模式
良好的学习品质主要包含动机、兴趣、意志三个因素,它是学生心理活动中的动力系统,起着发动、维持和调节作用。在“学科计划、学前补偿、学科新授、学后复习、学习评价、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时序中,教师有效地运用这三个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学科计划”与“学科总结”应伴随着认知侧重于学习动机方面的教育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与机制,它主要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教学中,从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开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利用一个或多个认知内驱力的因素,如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以某种认知方式进行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2.“学前补偿”和“学科新授”应以“兴趣”为主诱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个性,掌握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做到,新课导入富有艺术性、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
3.学科教学进入复习和评价阶段后应以培养学生“学习意志”为主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为,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要素。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调节、维持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培养高级情感的实施模式
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遵循“情感感知、内容内化、行为落实”的实施模式,达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位一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分三个步骤实施:
一是课堂教学初期,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教材,找准每堂课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找准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主要情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要抓住与情感因素有关联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认知的内驱力,从而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
三是课堂教学的后期,教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重在导之以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是课堂教学最终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搞好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