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才是最重要的,有人甚至把“教学”解读为“‘教’学生‘学’”,而《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就强化了学法指导。在基本理念部分,新增了“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教学建议”部分,过去一味只是空洞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改成“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从中可以看出,新版“课标”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凸显出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一、整体上思维,扣住文题,详细发问,巧述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说明中明确规定“抓住文章的题目揣摩文章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能有意识地用夹叙夹议及记叙文的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学会复述事件”。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设计概括题的第一种问题:复述故事情节。针对初一的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在文章整体上思维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学习、理解复述的基础知识,明确详细复述是把文章原原本本,可部分调整、改动复述文本,概括复述是把文章进行选择、浓缩、概括,抓中心和主干突出重点地复述文本,课堂教学突出的是概括复述。然后很有效的思维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先看文题再结合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写的内容,让学生看完题目后,心中根据题目提出“谁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什么要走一步再走一步?怎么样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成功了吗?”等针对全文的整体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思索问题中深入了解文本,文章的思路会慢慢清晰起来。本文复述的难点是事件、地点、人物和数字。在这篇文章中有效地让学生讲述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发生时间、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主要人物是谁,还有什么人物出现、故事分几个部分,针对事件可以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复述,每部分可以按照“地点 时间 谁 干什么 结果如何”的模式来复述。最后提出要求:复述必须忠实于文章,准确把握中心,不能歪曲原意,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不能更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而且必须脉络清晰,线索分明,前后连贯。由于考场时间有限,复述文章内容犹如写一篇微型文章,这个考点只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加以考查,所以平时教学中这种常规训练还是要坚持,并加以灵活化的思维训练。凡是以文章的主体内容命题的课文,比如《芦花荡》和《孤独之旅》等课文,都可以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学生要养成的思维习惯是,从课文整体内容出发,把文题从不同角度加以扩展,按事件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加以完善,形成一段完整的话。
  二、局部中思维,综括首尾,凸显起伏,巧括故事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教师只要考查学生对这类文章扼要的故事概括的情况,就可以很有效地检查出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清晰性和把握文章整体性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所达到的层次了。再次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设计概括题的第二种问题: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概括回答。学生具有在文章局部中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是:首先避免叙述时像复述课文一样面面俱到,明确复述与概括的区别,复述文章是指将文章用自己的话语讲述整体内容,而概括是将文章用几句话进行概括要点,时间、地点、事件在复述和概括中都可以提到,只不过复述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些,而概括只是将重点浓缩而成。学生清楚问题方向后,接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说明中的明确规定“能抓住关键语段理清文章的思路。关键语句(段),主要指:总领全文的语句(段),承上启下的语句即过渡句(段),总结句(段)。”从文章局部出发,就是从文章的首尾段入手,因为情节再复杂的文章,都是在文章首段(前几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尾段(最后几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除了倒叙的文章之外)。于是快速阅读掌握开头的“我”是怎样的,结尾的“我”又是怎样的,快速把握文章发生的事件。如此文开头就交代了“我” 跟孩子们去爬悬崖,结尾“我”慢慢爬下了悬崖。在做什么事中,就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本文就是一件事情的几个阶段,但事件的大体情形是一样的,只是设置了情节上的曲折,循着爬悬崖这个事件即可理清思路进行概括。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谁(主人公) 做了什么事(主要事件)”的模式来概括故事。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一步一步地概括,做到不漏说也不多说,否则会造成表意不清或者啰嗦累赘。最后概括说就要学会用表示行为的词语概括,既清晰又明了,不需要写出太多的过程。于是此文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出“冒险”“遇险”“脱险”这几个高度概括课文作者经历的词语,特别注意在故事前加上主人公“作者”,还有特殊的时间“童年”。跟学生强调特殊的时间地点是一定要回答的,以免失分,提醒学生一般回忆性文章在时间表述上以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为主。
  三、主体内思维,理清思路,梳理要点,巧写事件
  培养学生具有在文章主体内思维的能力。“主体”顾名思义,就是文章的最重要部分,它最基本要求是“丰实”, 像猪的肚子那样饱满、圆实,因此元代文人乔梦符形象地称中间部分为“猪肚”。于是作家们都会巧妙地选取几个事件使他们的主体显得丰满,以便充分地表现人物形象和表达中心。《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说明中明确规定“快速阅读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于是选入的考题的文章中还经常会出现概括题第三种问题:文章依次叙述了作者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如以《老王》为例,设计“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哪些事件,请简要概括”作为思维训练。这些问题就是针对文中“经过”部分即主体部分,作者所写的多个事件。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是:从文章主体出发,首先让学生先明确此类文章表现的是多件事情的组合,这对理清文章思路和梳理内容非常重要。然后让学生学会在概括时要注意把“几件事”的内容概括进去。主要就是回答出每件事中“做了什么”就可以了,主要方法就是梳理内容,找准段落,有些学生会混淆事件的段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初一数学所学的合并同类项知识,把描写相同事件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概括,最后明确把交往了具体事件有条理按先后顺序清晰地按照“谁 干什么”的模式,剔除非重点内容写出来就可以了。如《老王》的事件概括:老王给我们家送冰块,车费减半;老王免费送我爱人去医院,坚决不肯拿钱;老王生病了还到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注意在概括的时候不要遗留信息点,把文中所写的事件高度概括完整。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认识写作的一般规律,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但“入”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出”,就是能领学生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概而言之,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学生走进来”,要更善于“领学生走出去”,使学生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质。  一、引学生走进来  第一步,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
<正>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技术管理是其关键所在,而分娩车间则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所以分娩舍的技术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娩舍肩负着养好母猪和仔猪的重任,其
大叶枸杞株高可达100厘米以上.为落叶小灌木.茎青绿色,无刺或偶有小软剌。叶互生.宽大卵形.质柔软.绿色。花为合瓣花、1~4朵.簇生于叶腋,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有缘毛.花萼钟状.浆果卵形或长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它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主动地建构概念、应用概念,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以我执教的二年级的《平均分》为例。  片断一:  师:我们班有双胞胎姐妹或者兄弟吗?大同和小异是一对双胞胎兄
1确保轮胎气压正确轮胎气压不够或气太多,都会增加耗油量,因此应该定期检查轮胎气压.2不要随意更换轮胎选择更宽的轮胎也许可以让车看起来更气派,但轮胎越宽,车轮阻力越大,所
<正> 目前,黑色食品走俏市场,其中黑玉米先声夺入。不少种植户要求了解种植技术及产品上市方略。根据河南省淇县桥盟乡前张进村科技示范户赵秀英的实践,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正> 用黑豆或黄豆、水萝卜等原料混制而成的萝味豆豉,风味特色,老少皆宜,并具有开胃增食、消食化滞之功效,且原料广泛,工序简单,适合家庭和小型企业加工制做。1 原料配比黑
1防暑降温耕牛汗腺不发达,较为怕热.当牛舍内温度超过25℃时,就会阻碍体表热量的散发,致使耕牛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因此,盛夏期间要打开牛舍门窗,促进牛舍空气流通,降低牛舍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给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  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鲜活经验,这是学生认识的源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科书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就是实际生活场景,这是新教
在艺术形式中,文学擅长细节的描写,美术适宜表现视觉的具体形态,而音乐艺术则擅长表现人类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这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源泉则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源,情感是流。  中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来体会、感受到作曲家所传达出的情感符号,这是我们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理解了音乐艺术中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心灵深处与音乐艺术产生共振。因此,常常有人说,艺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