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堂改变“问题”导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新认识“能动主体”以及“引导者”
  “人不是一把椅子”。作为学习的能动者,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是一个完整而又特殊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其不能言说的生命光芒,“提问题”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探究世界的能动尝试,是其自我发展之路的站牌。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教师应该将学生置于自主能动的视野中予以整体探究。学生的个体成长是可以自决方向、探取机制、力行致远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自决、能动的素养,达成其自主成长的教育目标。
  《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等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理念。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勉励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这一系列的对教师身份的解读,正说明了教师是直面教师课堂实践的第一人。教师作为“引导者”是塑造学生的“问题导向”的第一责任人。重新认识“能动主体”以及“引导者”的角色以及如何改变“问题导向”是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实践中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亲历者,是最应思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改变问题导向”的第一人。以农村教师的我为例,我担任的教学班每周就有十节语文课,如何在这十节课中达成一个阶段目标,如何在这一学期将近二百多堂课中改变学生思维导向,就应从改变认知开始。即重新认识“能动主体”以及“引导者”。
  二、转变评价—培养“问题学生”
  鲁思·贝本梅尔”在《非暴力沟通》中曾说:“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评价方式的不同,会对人的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是生命个体,学生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提问”会受到思维惯性的驱使进行盲目地评价归类。当学生提出了与课本内容步调不一致的问题时,我们第一时间会否定问题价值,通过纠正使其回归主题,这样一来即使课堂顺风顺水,学生的问题价值不能得到侧重,学生也会在课堂中日渐“哑巴化”,形成“一滩死水”的课堂氛围。
  如何培养“问题学生”?
  首先,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规避刻板效应,肯定学生的天性使然,斟酌学生的每个“为什么”。这是培养“问题学生”的第一步,培养敢说的学生。
  其次,教师“问题导向”要具体。这是培养“问题学生”的第二步,培养会提问题的学生。
  学校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在于人类优秀思维论断的外化体现,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提升自身的理性精神与思维活力。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无非是其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学生的天性,遵循学生的自身价值,使其“敢说”“会问”,培养自主能动意识。
  三、共情,体现问题价值
  “在课堂生做一位学生”。教师要抛弃身份认同,在课堂中与学生共情同体。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真实可感的操作空间,摒弃权威者的角度,在课堂上做一个学生,思考学生的问题类别,辨别问题的价值导向。这样一来教师在学生产生问题前就形成了一张思维之网,可以快速的捕捉学生的思维脉动,推动课堂问题的价值,让课堂的导向问题“有路可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生命能动的主体,都在窥探问题反应,即获得“身份认同感”,如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问题价值,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反应,能让学生的诉求得到满足,就能使教师从“身份认同感”到获得“课堂获得感”,从而实现融入课堂实现与教师共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位老师”。
  四、等待,给真相一点时间
  提问之后,教师要给出合理的等待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的重整、迁移以及内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生体现出学生的“深思熟虑”。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就是学生梳理、整合、融通所学知识的时间。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问题、培养其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以及能力。等待,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和时间。相信,每个学生个体对问题的解读都是灿烂的思想之花地绽放。
  教育活动的重心在于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即学生在思考时的专注呈现以及反思总结,具体到学生活动中,这一过程贯穿了理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最终决定了学生的人格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专注力。这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终形式。探求问题的这一过程极具魅力,思维的自由以及对文字组合美感的接近与共情,都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进行诉求,获得自我探究问题的愉悦感。这一愉悦感的建构,会转化为学生个体成长的信念与动力。同时,愉悦感的构建,也会更加激发学生探求问题与知识的兴趣,更加激励学生探求其间的关联,深挖思维的土地,耕耘并收获。
  “问题导向”的建构是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的需要,我们不能逆之大流,要转变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敢说。在具体问题解决时给学生建构“问题思维”让学生会说。与学生共情,“在课堂上做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位老师”。等待真相时,肯定学生在梳理、整合、融通所学知识后绽放的思维之花,只有改变问题导向,才能更深刻的让学生发挥思维主动,让思维夺取主动权,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形成思考力。
  改变问题导向,即生成“课堂获得感”,培养学生的人格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专注力,完成学生生命成长以及对自我价值进行诉求。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拥有图片、音频、数据、文本、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一“身”的技术,已经逐渐遍布了全人类的生活里,多媒体技术自带的优势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它具备的技术社会价值,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幼儿美术教育遵循兴趣、审美、发展、创造、实践原则,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帮助实现幼儿美术教育遵循的这几个原则,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点”亮幼儿园美术教育呢?
期刊
活动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它的“以劳辅德,以劳培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育人功能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目前,我国城市活动课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因此,以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人为出发点,构建起富有创造性教学模式,提高活动课课堂教學质量是全体活动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一、优化活动课教学的
期刊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高中美术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
期刊
《云水禅心渡己渡人----化州课改势在必行》(作者 严旭)指出:课改,一种教育新模式。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改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过程,以小组探究制取代班级授课制,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了以
期刊
一、现代多媒体特征及其优势  多媒体教学深入教育教学领域,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大屏幕、计算机等“一体机”教学设备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它集图、文、声、像、影、板书等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数学的环境,它以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其相对于传
期刊
陶行知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信息已铺天盖地,潜入人们生活也是大势所趋,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现代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
期刊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APP也日新月异,不断地刷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改变工作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手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要普遍提高,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此外,新高考“3+1+2”模式的实施,在选课、排课、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人经过在自己退思堂的思索,与别人交流总结,就会有所思考和同感,就会发现所走的路不尽相同,回顾自己的教学路,可以理解为两个主要历程。  一、是传统教育的历程  90年代初毕业的教师,一般都学会一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并自觉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著的《教育学》所提出的教学论中五大教学原则及“五环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
期刊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
期刊
一、绪论  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成才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三尺讲台系国运”,同样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自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与日俱增,而我国教育体制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进程,如今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越来越强调教育是素质教育,同时也十分注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要求教师要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