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要求,美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自然、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挖掘隐藏在语文教材深处的知识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
  一、立足语文课本,引导学生认识美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无论是他们的性格还是他们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包括审美观念都处在塑造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性较强,好奇心也比较强,容易受不良嗜好的影响。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并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美。比如,他们感觉个性就是美,一些人染着各式各色的头发就是美,穿着乞丐装,跟着潮流走就是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分辨什么是美,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美。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美,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欣赏文章中所展现的不对称美,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缘由;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美,激发学生探究美的奥妙,让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又如赏析《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时,教师要会点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花色的艳美和勃勃的生机。学生不仅会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勃发,还会体会出生命的美好、欢乐以及生命的灿烂和辉煌,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进一步鉴赏语言的意境美。
  二、創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
  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天净沙?秋思》时,我放了琵琶独奏曲《忧思》,那凄美幽怨的曲调本身就是一段故事,再配以多媒体画面——“荒野幽径图”,学生听了后立刻有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共鸣。课上设置了作业:(1、全文在你想象中有几幅画面?本文的主人公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2、他会是什么身份呢?3、请你以画中人的身份给家里人写封信。)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这份情,感受到这份美的存在,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亲情。在授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首《父亲》渲染气氛,之后以一首有关父爱的小诗,开始正文的讲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到这份人间至情的美让学生懂得感恩,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
  三、放飞思想,拓展源头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认为“直觉、距离、移情是构成美感经验的要素”。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中学课堂审美情感的教学。在笔者看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直觉即阅读感知,多指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距离即文本主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阅读者可通过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世界进行判断,不受现实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去伪存真,进而为积累经验提供基础。移情即用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评价文本中的人或事,这应是语文学习较高的境界了,已达到了深层审美的层次,动用了情感、价值观、经验等多项因素,是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体现,因此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问题设置就应很有技巧,应让学生放飞思想,拓展源头,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3.1充分发掘课文中的人格美,让学生在人物的审美中品德得到修养。
  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因为人的任何美都必须有它的感性形式,这就是说美离不开形象,没有形象,美就不存在了。阅读语文课本,领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美,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心理体味出来,在这些体味的过程中,品德得到修养。所以我充分发掘课文中人物的人格美来感染学生。如《最后一课》,我引导学生品味韩麦尔先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同学们个个都被韩麦尔先生的内在的、深沉的爱同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3.2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生活美,让学生在事物的审美中情趣得到感染。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如《社戏》,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图画:一是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缘由,二是钓虾、放牛、游戏的快乐乡间生活,三是看社戏前大家为“我”能看上社戏而想方设法的情形,四是在月色之下夜航去看社戏的情景,五是赵庄看社戏买吃的情形,六是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豆的快乐场景,六是六一公公送豆给我,并夸我的情形。通过朗读语段——想象其意境——感受其生活——畅谈自己的童年生活等,同学们体会到了海边农村的生活之美:不仅自然美,而且人性美、情感美。
  结语:
  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情感。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参考文献
  [1]沈春芬.发掘课文美的因素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综合天地2013 06.
  [2]王继兰.在诗歌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金色年华.2012,12.
  [3]高玉杰.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3,16.
其他文献
通过十几年来的创建工作,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给公众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和有关文本的阅读,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有关全
【摘要】构建多元化的诵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多元化  一、师生诵读互动,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控制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各类电气控制和管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阐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结合自己对这一技术的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进行教学研究,要关注课程,开展课程研究。同时,更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
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色彩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情感语言,所表达的是人类生命中某些极为丰富的内在感受。《设计色彩》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
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活动,将口语交际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
【摘要】高中生作文互评是对高中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互评简评反馈  作文互评是对高中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互评活动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  高中学生作文互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既遵循了训练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一、选读美段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及祖国建设者的重任,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以及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掌握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而
还记得中学化学的内容吗:硅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在我们的世界中,硅,除了构成浪漫美丽的白色沙滩,还会给你带来什么?打开你手机的后盖,或者一只小巧的U盘外壳,仵会看到什么?也
为研究马鹿花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a、叶温Tl、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水汽压亏缺VPD等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马鹿花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鹿花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前后和16:00前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Tr呈单峰型,在16:00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