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化传承经典军事力作——《中华大典·军事典·军事人物分典》编纂特色展析

来源 :军事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主席曾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了充分发掘古籍的价值,前人开辟了“类书”这条省时省力的捷径.所谓“类”,即分类纂集;类书,即辑录各种典籍里最有价值的整部、整篇或整段的原始资料,按照门类、字韵等方法加以编排,以备寻检、征引之用.让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要求与类书编纂的初衷恰恰不谋而合.当前对于古籍的系统梳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大型类书《中华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的编纂.它不仅是国家级重点古籍整理项目,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大典》1989年开始试编,1992年全面铺开.2019年5月,随着《军事典·战争战例分典》的最后付梓,《大典》24个分典悉数完成了编纂出版工作.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坚持外派至苏联培训军事指挥和军事专业人员.1959年,因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生严重分歧,苏联撕毁协议,撤走援华的全部专家.我国派到苏联的全部留学生,包括军事留学生只好陆续撤回国.1964年,解放军总政干部部突然接到中央指示,迅速抽调8名战士,派到正在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的越南进行半工半读留学.
期刊
基于图像的表面微观磨损形貌分析在磨损机理及状态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三维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已经将二维磨损形貌图像分析拓展到更丰富的三维分析领域。然而,从设备维护及故障监测的角度,在机或原位测量显然比上述先进测量更具吸引力,并且复杂、昂贵的先进表面测量技术至今无法打破其在机或原位测量的壁垒。针对现场检测与三维分析的需求,将光度立体视觉原理引入至微观磨损形貌的原位测量,借助便携式平面图像采集系统进行光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
期刊
回顾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和路面结构动力学三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车辆的随机振动与道路友好性悬架、轮胎-路面接触动力学和动载荷下道路结构动力学三个层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领域或者三个领域简单叠加,忽略或简化了汽车-道路之间相互作用、互相约束的复杂动态耦合关系,但是要满足车辆更高的控制精度和动力学性能优化,需要更多的考虑汽车-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胎路
怀着缅怀先烈、追寻历史的心情,笔者踏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负一层武器大厅,踏寻抗美援朝战争的足迹.在大厅的一角,笔者注意到那里静静地矗立着一辆绿色的吉斯151运载车,车上架设着有8根工字型导轨的发射架,每个发射架挂载两枚火箭弹.通过火箭炮下面的说明牌得知,这就是名动天下的BM-13型火箭炮,俗称“喀秋莎”火箭炮,曾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期刊
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在多个方面占据优势[1],但最终仍然落败.分析其中原因,人民解放军高效正确的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毅元帅就曾明确指出人民解放军是“愈往上愈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策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优秀的”[2].囿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战略决策效率角度进行探讨分析.rn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策效率远远高于国民党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194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同由东北抵达延安的贝鲁罗索夫[3]和曾克林[4]进行会面,获取了关于东北的重要信息.
期刊
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作品,其创作主体主要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创作佳作几乎被油画占满,国画作品甚少,如何使水墨人物画驾驭好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在当时确实是极具难度和风险的尝试.著名国画家杨之光(1930年-2016年)在此方面敢于直面挑战,他先后成为岭南画派高剑父和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的学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国画家的优秀代表.
期刊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一块重要根据地.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应对反动势力,巩固根据地、完成革命任务,鄂豫皖中央分局高度重视扩大红军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宣传鼓动,提升扩红运动的方式技巧,大力开展瓦解敌军工作等,壮大了红军队伍,推动了根据地革命事业的发展.这对新时代的征兵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陕甘边军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在巩固革命政权和壮大革命力量中,形成了独特的群众工作方法。明镜照形,古事知今。深入总结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对新时代践行宗旨、增强党性、凝聚人心、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派陆军第62、第70军接收台湾,并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蒋介石和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都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深知日军对兵要地志的重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二处(情报处)收缴的日军文件资料中最初没有《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一书.后根据情报得知,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部曾于1945年2月间,在台北监狱工厂“刑务所第22号制造工厂”印制了210册《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在中国军队抵达台湾之前,日军将大部分机密资料焚毁,仅存的一部被中国军队寻获.1947年5月,台湾“警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