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维才,出生于1983年,是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人,西藏边防部队退伍军人,现任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溪西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带领群众成功将当地几近绝迹的特产“三饶香米”打造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2015年,被授予团省委青年创业“领头雁”称号,2017年5月作为党代表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2000年,高中毕业的刘维才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边防某部服役。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迅速成长为一名思想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严谨的优秀战士,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团嘉奖等。退伍后,刘维才不甘落伍,继续求学,靠自学先后取得了本科文凭。
退伍后的他毅然放弃政府分配的安稳工作岗位,去了大城市打工。在外摸爬滚打了几年,从基层工种做到管理层,利用学到的管理经验开了一家西式快餐店。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旗下快餐店从一间增加到几间,营业额节节攀升,生意蒸蒸日上。由于其热心公益、乐于帮助村民,2007年在村中长辈的举荐下,他回到村里加入村委会,成为最年轻的“两委”干部。
刘维才所处的溪西村,几年前曾是粤东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经济底子薄,产业贫瘠,过度依赖上级输血。他意识到,村子要振兴,选准和发展一个适合本村的产业至关重要。为摸清全村的底子,回乡后的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走遍了全村12个自然村18个生产组,乡亲们种植的几亩“三饶香稻”进入了他的视线。这种1.9米高的奇特水稻有几百年历史,碾制而成的“三饶香米”曾在百年前的世博会上获得过金奖,但后来因为种植难度大、销路不畅等种种问题,一度出现仅余几户农户栽种的局面。尽管如此,市面上对“三饶香米”的需求却仍然旺盛。
经过细致调研,刘维才坚信“三饶香米”是一个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光明发展前景的富民朝阳产业。几番思索后,他聘请有关农技专家,针对“三饶香米”等农产品产量低、种植难度大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成功地对“三饶香米”等农产品进行改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开发出“香米酒”“香米粿”等衍生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他成立合作社,召集了一群敢逐梦、敢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村民加入,注册商标、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通过统一的技术方法指导进行规范化有机种植,更兼购置插秧机、收割机、组合式碾米设备等农机的投入使用,既保证品质又提升了效率。村民通过与合作社签订认购协议,有地出地有力出力,种植风险降低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收入水涨船高。
通过两三年刻苦经营,“三饶香米”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从没人种到争着种,从为销路发愁到供不应求,香米及衍生品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年产值达五百多万元,带动村民一百多户。在刘维才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青年放弃在外打工的念头回到家乡,开起了网店,做起了土特产生意,溪西村特产“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刘维才并不满足,他思索着如何把村子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意识到,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凝聚各方力量,特别是离不开广大青年共同参与。为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生力军作用,他把“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团委、学校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成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鼓励和支持退伍青年、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让更多在外的青年承担起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2015年10月28日,他领导着溪西村创业团队带着参赛项目参加“创青春”2015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项目从62个参赛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创业组优胜奖和领头雁奖,获得众多投资商和电商平臺的青睐。2015年12月14日,他与腾讯公益共同发起了香米扶贫项目—利用“三饶香米”稻壳制作婴童枕头众筹项目,把原本丢弃或焚烧的稻壳变废为宝,成为当地农户又一创收法宝。接下来他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着村民建立一个“三饶香米”文化主题的生态项目。
作为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维才从党组织、村干部、党员三个层次入手,将党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振兴乡村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他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村学校、文化公园、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注重倾听村民呼声,千方百计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他注重基础教育,发动乡贤成立“溪西村教育促进会”,募集奖学助学资金,促进溪西村教育事业发展,造福后代子孙。
刘维才勤思好学,富有远见,认真履责,敢于担当。作为省党代会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和青年创业“领头雁”多重身份的刘维才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层党建,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带领全体村民把溪西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和谐。
2000年,高中毕业的刘维才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边防某部服役。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迅速成长为一名思想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严谨的优秀战士,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团嘉奖等。退伍后,刘维才不甘落伍,继续求学,靠自学先后取得了本科文凭。
退伍后的他毅然放弃政府分配的安稳工作岗位,去了大城市打工。在外摸爬滚打了几年,从基层工种做到管理层,利用学到的管理经验开了一家西式快餐店。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旗下快餐店从一间增加到几间,营业额节节攀升,生意蒸蒸日上。由于其热心公益、乐于帮助村民,2007年在村中长辈的举荐下,他回到村里加入村委会,成为最年轻的“两委”干部。
刘维才所处的溪西村,几年前曾是粤东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经济底子薄,产业贫瘠,过度依赖上级输血。他意识到,村子要振兴,选准和发展一个适合本村的产业至关重要。为摸清全村的底子,回乡后的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走遍了全村12个自然村18个生产组,乡亲们种植的几亩“三饶香稻”进入了他的视线。这种1.9米高的奇特水稻有几百年历史,碾制而成的“三饶香米”曾在百年前的世博会上获得过金奖,但后来因为种植难度大、销路不畅等种种问题,一度出现仅余几户农户栽种的局面。尽管如此,市面上对“三饶香米”的需求却仍然旺盛。
经过细致调研,刘维才坚信“三饶香米”是一个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光明发展前景的富民朝阳产业。几番思索后,他聘请有关农技专家,针对“三饶香米”等农产品产量低、种植难度大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成功地对“三饶香米”等农产品进行改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开发出“香米酒”“香米粿”等衍生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他成立合作社,召集了一群敢逐梦、敢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村民加入,注册商标、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通过统一的技术方法指导进行规范化有机种植,更兼购置插秧机、收割机、组合式碾米设备等农机的投入使用,既保证品质又提升了效率。村民通过与合作社签订认购协议,有地出地有力出力,种植风险降低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收入水涨船高。
通过两三年刻苦经营,“三饶香米”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从没人种到争着种,从为销路发愁到供不应求,香米及衍生品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年产值达五百多万元,带动村民一百多户。在刘维才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青年放弃在外打工的念头回到家乡,开起了网店,做起了土特产生意,溪西村特产“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刘维才并不满足,他思索着如何把村子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意识到,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凝聚各方力量,特别是离不开广大青年共同参与。为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生力军作用,他把“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团委、学校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成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鼓励和支持退伍青年、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让更多在外的青年承担起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2015年10月28日,他领导着溪西村创业团队带着参赛项目参加“创青春”2015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项目从62个参赛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创业组优胜奖和领头雁奖,获得众多投资商和电商平臺的青睐。2015年12月14日,他与腾讯公益共同发起了香米扶贫项目—利用“三饶香米”稻壳制作婴童枕头众筹项目,把原本丢弃或焚烧的稻壳变废为宝,成为当地农户又一创收法宝。接下来他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着村民建立一个“三饶香米”文化主题的生态项目。
作为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维才从党组织、村干部、党员三个层次入手,将党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振兴乡村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他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村学校、文化公园、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注重倾听村民呼声,千方百计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他注重基础教育,发动乡贤成立“溪西村教育促进会”,募集奖学助学资金,促进溪西村教育事业发展,造福后代子孙。
刘维才勤思好学,富有远见,认真履责,敢于担当。作为省党代会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和青年创业“领头雁”多重身份的刘维才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层党建,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带领全体村民把溪西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