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鼎湖水坑一村历史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同志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风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肇庆鼎湖水坑一村的陈氏、吴氏、黎氏家族为中心,探讨该村历史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建设。

关键词:肇庆鼎湖 水坑一村 历史文化名人 家风建设 弘扬传承

习近平同志在2016 年12 月12 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客观来说,青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及精神成长过程无不带有家庭和家风的痕迹,受到来自家庭和家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陈氏家风建设

良好家风的延续和传承影响着陈氏每一代人,家谱有云“:世家之谱可观,不援不附,兹备载家乘,以待采访,发潜德而阐幽光,庶无遗憾矣。”[1]高要水坑陈氏家谱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完善家族的历史,更是为了培养、激发后代之人的品德,让他们继续发扬先辈的光辉。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连着民风、社风、政风。只有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社会安定;如果家风差,就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据《高要水坑陈氏家谱》记载,十四世祖陈一龙等人对陈氏家族家风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据记载,陈一龙是陈氏十四世孙,讳一龙,字见甫,号雨寰,又号曹峯。[1]其为乙丑进士,为人慷慨,任事居官,不屈权势。初任金华府,推官, 再任镇江府,后戴公奉,在家宏修祖祠,隆助祀典,在邑修饰学宫,又自为捐资,凿开羚羊峡路,当道共称其贤,多士尚其义[2]。十四世祖陈一龙乃孝顺之人,事母至孝,任金华府推官时,曾接母至身边,晨昏定省,孝思纯笃。罢官后,适值染病,受其母谕令,速还故里。不仅如此,陈一龙心系百姓,性情刚直,虽生活十分俭朴,却热心于宏修祖祠、参修学宫、兴修水利、建桥开路等公益事业,陈一龙还积极参与编修万历《肇庆府志》。回乡后,总督戴曜敬慕陈一龙的贤能,只要有疑难的案件必定和他一起商量解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陈一龙辞世,葬于九坑峡下山,当地百姓和官员联名向清廷请命,清廷敕赐乡贤匾,将其木主灵牌奉祀于肇庆乡贤祠。[“3] 咸曰如公者,真可謂圣人之徒也矣。”[2]陈一龙心怀孝顺、心系百姓,致力建设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他的一言一行被后人所推崇。这不仅仅是在扬陈氏家族的光,更给后辈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为高要水坑陈氏家谱添上一个让后辈敬仰和学习的优秀榜样。

家风的建设不仅仅在于个人对家庭、社会作出的贡献, 更在于对子孙乃至后世每一代的培养和教育。

清末民初的陈焕章,名嘉让,字重远,他是肇庆府第一位留学博士,也是全国唯一既有进士名号又有博士学位的人。陈焕章自小家境贫寒,自幼聪慧,在康有为的教育下,以孔学、宋明理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陈焕章在民国元年于山东曲阜创办孔教大学;民国8 年,在北京发起筹建“孔教总会”会堂;民国12 年,在京创立“孔教大学”;民国19 年,从欧洲讲学后返回香港,设立“孔教学院”,在多地建立孔教学堂,宣传和教授孔教,端正了家人和国人的思想,并自任院长,对儒学进行教学和论述。不仅如此,陈焕章关心故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公益,在家乡砚洲创办“颍川两等学堂”及女学,欲启发民智,培养民德,以教育救国,并在香港和广州筹集善款以救助灾民和修复堤围之用。在“九·一八”和“一· 二八”事变后,陈焕章写下几十首诗歌,呼吁团结抗日,颂扬守土御敌,抒发激昂的爱国情怀,张扬崇高的民族气节[3]。根据《肇庆市鼎湖区志》,陈焕章家族一脉从水坑一村迁居砚洲[4]。陈焕章学识渊博、注重教育、心系国家,对家庭、家族、家风的建设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陈焕章的作为,恰恰说明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成长的启迪和教育作用。陈焕章的父亲重视对他的教育,让他学习《三字经》等,安排良师教育指导他,规范和引导他的行为和价值观,在陈焕章的成长中始终致力于培养他亲民、爱家、系国、心怀社会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家风具有教化后辈、稳定社会和国家的强大功能。

“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陈氏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家族每个人的坚持和践行,高要水坑陈氏家谱的继承和延续更在于陈氏后辈每个守家谱人的努力和付出。
  据《高要水坑陈氏家谱》重修家谱序记载:“修家谱,既以辨其昭穆,又以述其先德,以戒劝人君,兼以序其谱,属以勉励国士者也。”[1]重修家谱是为了记载先辈的丰功伟绩,用以劝诫和勉励后辈,也是为了后代延续和传承优良的家族风尚,影响、规范和形成每一代稳定优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如《陈氏家谱卷十一》记载,十三世孙悦山公诞子五人曰叙卿、善卿、葵卿、奇卿、羣卿“,竭力耕田,同劳胼胝以养父母,无私蓄无私货无私器,亲在则合,爨和颜以,悦山公墓前常有孝子云”[2],他们这种兄弟和睦、为人亲和、不图一己之利、孝顺父母、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与和谐良好的家庭风气更是当今家庭和社会的榜样,对后世的家庭、家风、家教有深远的影响。   家风的延续和传承得益于父母言传身教和家谱的传承,家谱的记载和传承又归功于氏族家庭中守家谱人的贡献。据《陈氏家谱卷十一》记载,陈氏十一世孙讳辂,字以载,号七岩,倡议捐地,创建始祖祠宇光,以前裕后卓,有可传其子,恂郡邑学者称其纯德行谊,彰着邑志功德,隆于宗族[2];有十世孙讳俊寿八十有七岁修家谱以纪世系[2];又有十九世孙讳珩,字楚良,号择从,承先启后无不备至祠宇祀典,必偕众子侄竭力光大前业[2];还有二十二世孙,讳时亮,字弼功,号省吾,重修家谱,纪其生平,使后贤景仰, 熏德而善良,将光大门,而方兴未艾。[2]由此可见家风得以延续,是因为家谱和世代优良品质的传承;家谱得以传给一代又一代,是每一个守家谱的人都付出的努力成果。

二、吴氏家风建设
  从《肇庆市鼎湖区志》中发现,吴氏家族十分重视家族家风建设。清朝鼎湖名人吴云波,在弥留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句话:“修业修德,做人做事。”其子吴桂丹铭记父亲的教诲,并以身作则,对子孙后代言传身教。吴桂丹,字万程,号秋舫,光绪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二年,任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等职,记名以御史用。光绪二十年广州瘟疫, 吴桂丹办衷圣医局,赠医施药;光绪二十五年,吴桂丹与京粤籍官员力陈赌博之害。吴桂丹善辞章,工书法,同时专宋元理学,又嗜考据和史学,与长子远基积蓄古籍善本和金石文物,约有数十种珍贵的古籍存于端州图书馆。他在官场中, 常为百姓着想,为官清廉自守,在家中,吴桂丹严格教育子孙,鼓励他们学习深造。[4]
  吴远基,吴桂丹长子,拔贡后做过内阁中书,直隶省(今河北省)布政司恒裕库大使、曲周县知县。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校长。吴远基重视对子侄的培养,他的四个子侄吴大业、吴大任、吴大猷、吴大立先后读书成材。为使子侄得到良好的教育,吴远基把他们从广州接到天津,先后送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就读,后来吴大业留学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在联合国机构供职。吴大任先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成为有建树的数学家、教授,曾任南开大学的教授、副校长。[4]吴大猷,吴桂丹之孙,吴国基的独子,学识渊博,成就卓越,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美加多所大学和研究院(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教授及台湾地区“中央” 研究院院长,是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物理大师”“物理泰斗”和“中国物理学之父”[4]。吴大业、吴大任、吴大猷等人的成功,离不开吴远基的细心栽培,这是吴氏承传的优良教育家风熏染所致。

吳国基,吴桂丹次子,清光绪二十六年吴国基中举,随后往吉林任职以候补道衔办洋务,不久任驻美国使馆随员。后任小吕宋(马尼拉)总领事,再以直隶州知州用[4]。

吴配基,吴桂丹幼子,清末留学德国,入柏林大学读工程科学,获博士学位,1914 年回国,授职山东胶济铁路局工程师,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研究武器炸药,受到孙中山的器重。[4]

吴桂丹早年在肇庆五经里置有房产,在未出仕前长期在肇庆教书,广育人才,桃李满门。其儿女及孙辈年少时多在肇庆就读,深受文风熏陶。吴氏十八世孙、十九世孙两代从事教育工作者达十四人之多,其中任校长的有四人。在这种书香环境的熏陶下,吴大猷与其堂兄弟大业、大任、大立成为著名的“南开四吴”。从吴氏的家风建设可以看出,吴氏子孙重视教育,希望后代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吴云波、吴桂丹的这种家风也被后人延续下来,成为吴氏后人的族风族训“。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孝敬父母、和睦夫妻、友爱兄弟、朋友信义、尊老爱幼、耕读为本”,从吴云波到吴桂丹,再到吴远基、吴国基、吴配基等子孙后代,大多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精英,并且以身作则,励志求学,从个人行为延续到良好的家风族风,加上家庭或家族教育思想深邃,教育成效显著。

三、黎氏等家风建设

根据《肇庆市鼎湖区志》,尤其是高要水坑《黎氏家谱》的资料整理,黎氏家族的举人有明永乐三年中举的黎定、明永乐九年中举的黎安、明正统六年中举的黎灏,然而《肇庆市鼎湖区志》把他们误认为水坑二村人,把黎安误作黎定安,这是需要更正的。《黎氏家谱》中提及的其他人还有黎之仰(海丰训导)、黎知逢(岁贡)、黎祝寿(岁贡)、黎光祖(恩贡)、黎艘(武冈州同知)、黎光庭(高要巡检)、黎寿(岁贡)、黎思为、黎简臣、黎尚义、黎渊、黎学、黎时通、黎作新。

《黎氏家谱》清朝增修族谱序云“:况乎谨守规矩,则法网不及,节用谨身,则产业日积;仰事有资,俯畜无缺,将以育其子孙,将以蕃其支庶。诗曰:子孙绳绳,子孙蛰蛰,其在欺与?其在斯与?然则人贵自厉焉耳,虽然,予亟言之,是在人之勉之者。”[5《] 黎氏家谱》强调子孙后代谨守家规“,读书奋志,功名、商贾各安。生业居家,以孝弟为先,处世以忠信为本,入则循循规矩,出则兢兢畏法,父以戒其子,兄以训其弟, 将见俗美风淳,英贤继起”[5]“。今夫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孙虽一气,而源远流长,支分派别”[5]。这一思路对于促进当前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老年人老有所依都具有重要价值。黎氏对子孙的教育与当前家风建设相契合,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历代传承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作风习惯和道德风貌,良好的家风熏陶可以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黎氏家族之外,谢氏也值得注意。谢氏家族家风的传承离不开谢启祚。据《肇庆市鼎湖区志》记载:谢启祚(1713—1817 年),字福存,号寿龄,壮年为生员,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丙午科,中得举人,时年94 岁。清高宗八十寿诞时已被选中上京祝寿,并负责点寿烛,为此获晋鸿胪寺卿衔,荣归后特在祠堂修建“御书坊”,将乾隆手书分别置于祠堂内和刻于坊上[4]。谢启祚对学识的追求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让他成为古今罕有的耋年登第之人。谢启祚的一言一行让谢氏家族家风得到了提高,启发族人们以谢启祚为榜样, 学习他的进取精神。
  家庭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与社会基础,家庭观念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良好的家风不仅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 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风气。同时,弘扬良好的家风、传承良好风尚,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水坑一村陈氏、吴氏、黎氏、谢氏家族的家风能传承至今,不仅仅彰显了丰富的家庭美德思想,还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言传身教是家风形成和传承的条件,家风教育是实践中的语言引导和行为示范。如果人们尤其是党员带动子女对家风的培育,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个社会,家风建设运动就能影响和改善社会风尚。在此基础上,弘扬优良的家风,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丰富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高要水坑陈氏家谱:首卷[M].民国24年(1935年)修订.

[2]高要水坑陈氏家谱:卷十一[M]. 民国24 年(1935 年) 修订.
  [3]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肇庆市人物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4]肇庆市鼎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肇庆市鼎湖区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增修族谱序[M]//黎氏家谱.道光四年(1824 年)修订.

其他文献
一人一车一帐篷一相机,12年,20多次出行,车辙印上中国各地,脚步踏上了35个国家。如今,翻看曾拍摄的3万多张照片,湖北襄阳73岁的李全安自信地说:“梦想非梦,远方不远!”  骑着单车游全国   李全安的骑行梦,始于一则新闻。“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英国人骑行到中国的消息,我便想,咱中国人也应该骑到外国去,展示我们的风采!”于是,李全安买了人生第一辆山地车,开始了骑行之路。   长途骑行对身体的要
期刊
如果希望为你的街头摄影增加新的维度,橱窗摄影无疑是值得考虑的选项。   利用橱窗进行创意摄影,商店、酒吧、餐厅和公共交通系统是理想的起始点,特别是天黑之后。到了晚上,室内灯光以电影般的品质展开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透过玻璃橱窗进行街头拍摄能夠为你的街拍摄影带来全新的视角。精彩的瞬间、美丽的静物、令人惊艳的抽象画面、有趣的倒影反光……简直拥有无限可能!   透过橱窗拍摄也
期刊
媒体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时下52%的年轻人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父母为啥成了圈外人?   26岁的刘萍没有把父母设为圈外人,而是将他们进行了分组,看不到部分朋友圈的内容。她还说,父母只有自己一个独生女,自己的一点一滴都会牵动父母的心。有一次她发朋友圈晒自己煮菜不小心烫伤了手,去医院处理后无大碍便回了家,但父母通过朋友圈看到后,心疼得想连夜赶到她租住的小区,非让她住院治疗。她和男友反复
期刊
老年人怎样学书法?老年人初学者,和其他人并没有区别,在学习书法上也同样是要经历笔画基础学习、临帖、看书等环节。  一:选帖临帖   老年人学书法也和其他初学者一样,从基础学起,可以选择楷书或者隶书,但更建议从楷书练起,为什么呢?毕竟楷书是我们从小写到大的字,对于楷书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心理上都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同样,楷书也分很多种字体,像欧体、颜体、魏碑、赵体等,这个时候就要选择你喜欢的字体学
期刊
“陪伴是最好的愛”!10月24日是星期天,赵立坚在个人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他单手推着轮椅,陪父母在秋日的阳光里出游。同一天,他还发布了两张和父母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并配文“我爱北京天安门”。   公众熟悉的是记者会上西装笔挺、郑重发声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而这两条微博中,嘴角带笑、身穿蓝色薄款羽绒服的他,只是一个想要多些时间陪伴父母的孩子。有网友开玩笑:“坚哥想下班的原因找到了。”也有
期刊
7万元一幅画、50万元一个人偶娃娃……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如此高价格的“定制产品”,已成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争相追逐的对象。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设圈”“绘圈”“娃圈”,“名人效应”“逐利冲动”和“饥饿营销”等套路交织,天价商品吸引了一些人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甚至借贷消费。   为了塑造自己构思的虚拟人物“完美形象”,花大价钱追逐定制人物卡通画、人偶娃娃……混迹“设圈”,已成为部分
期刊
一年一度的双11前夕,正是大部分人的“尾款日”,却有这样一群人“反其道而行”:他们拒绝参与双11,崇尚“能省则省”,在豆瓣“不要买”小组里,已经有将近30万名成员。除此之外,还有“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薅羊毛”“丧心病狂攒钱”等各类“省钱”小组,均有接近十万名组员。 随着“理性消费”渐成主流,双11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如今正在迎来“冷思考”。   这些年轻人为何拒绝双11   “不
期刊
鸭绿江边,入朝作战的前一天,姜士民被未婚妻堵在江边,逼婚。这个中国女人明明知道,一日之隔,一江之隔,自己的男人有可能就永远回不到自己身边。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广泛怀念。作家萨苏通过采访,为我们呈现了两段精彩而感人的往事,带着生逢盛世的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年的壮怀激烈、舍生忘死。  结婚!不结婚就不让你去   这是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抗美援朝”故事,确切地说,是我的
期刊
摘 要:吕小薇流寓江西期间,写了不少关于江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词作品。其中,以庐山为中心的自然景观吟咏,饱含了吕小薇对江西自然景观的文化记忆与审美体验;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人文景观描摹,展现出浓厚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印记。无论是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摹,还是对井冈山人文景观的刻画,都成为江西文学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吕小薇诗词 江西 文学景观 庐山 井冈山  文学景观指的是通过文学手段赋予景观以新的
期刊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农村土地曾经对我国亿万农民的生活居住发挥着巨大保障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宅基地居住保障作用渐渐弱化。出现一方面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城市住房需求大幅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现行法律政策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从保障农民居住的角度考虑,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从而导致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隐形市场的出现。要使目前的隐形市场变成公开市场,接受法律的规制和调节,避免隐形市场带来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