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本文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方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再如:I think he was married and had a lioness at home.从语用语言的角度看,这句话中的a lioness at home指的是谈论对象(he)家庭中的妻子,而从社交语用的角度看,西方人往往用lion或lioness来形容处于主宰地位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按照汉文化的习惯,应该是“母老虎”,而不是原文的lioness。因此,a lioness at home应翻译为:太太是一个母老虎。
  2.习俗差异
  操汉、英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文化差异使他们在交际中获得不确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例如,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将狗视为宠物,倍加爱护。而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如,东施效颦:Tung Shih imitating His Shih.(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make oneself scarce
  班门弄斧: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they have case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二、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r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映原作的面貌。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相同。
  英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而习语来自不同著作、不同作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这样一来,习语翻译就有一定困难。王佐良先生说到:“翻译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只要研究了习语各方面的特点,准确理解原作的思想,就能大致掌握习语互译的规律。下面介绍几种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1.直译法
  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巴恩斯通认为直译法就是能够极力保持英汉习语之原意、形象和语法结构,基本上兼顾“形式相当”和“功能对等”。形相似、功能对等的习语很多,翻译时使用直译法能保持原文风格。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如Easy come,easy go与汉谚“来得容易,去得快”、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与“身教胜于言传”等等。此类习语直译,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文读者也很容易理解、接受,是一种最佳方式。
  2.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
  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
  3.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 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4.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
  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5.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
  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
  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并受语用学有关理论的启发,提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然而,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英汉习语的翻译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涵概的。
其他文献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养鸭业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天然耐受,并易对敏感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此外,疫苗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没有交叉保
学校德育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潜在的危险是德育关系的表面化和德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本文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从德育方法的选择
摘 要: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 差异 翻译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本文对吉林市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活动.人的动机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有激活、指向、调节三个基本功能.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
本文从“能力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提出转变教学观,建立课程观,深化产学合作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整合教学资源等要点构建符合国情的高职教育模式,最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长跑训练已趋于成熟,我国也曾涌现出一批中长跑好手,其中马家军的训练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基层训练,资金少、设备缺乏,我们只好寻求可替代的训练方法,遵循科学的训练观,
摘 要:字母词是汉语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它指那些在借入时不仅借音、借意,而且借形的词。本文考察了这种语言现象,讨论了它们在词汇系统里的作用。  关键词:字母词 外来词 借用    一、字母词的概念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全球经济的整合,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字母词。比如CEO(首席执行官)、WTO(世界贸易组织)、VIP(贵宾)等等。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字母词,而且数量在逐渐增加。1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同学们学习其它的科目.然而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使同学们学起来感到困难.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