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正常的社交活动被限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府,开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学生们只能长时间留在家中并以听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一状态下,他们不仅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是会有极大可能因沉迷于网络社交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特征和心理健康现状,对他们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应对其心理危机制定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 课题号:2020SY041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 课题号:2020SY041